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氮素流失的途径、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对非点源污染氮素流失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淋溶是氮素流失的3条主要途径;降雨、坡度、施肥、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和管理模式等是影响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基于野外观测与模拟实验、查阅文献资料建立负荷估算模型是氮素流失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业土壤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氮素损失的途径、机制、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总结贵州农业土壤氮素含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农田氮素损失、优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琦  曹林奎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7):538-542,549
农田氮素流失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和影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世界各国致力于研究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损失的方法与途径,但是仍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型能定量化地阐明氮素流失的规律与特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农田氮素流失方面的定量方法与模型构建等研究成果,同时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天津市几种主要石灰性土壤,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撒施铵态氮化肥,以氨的形态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并对天津地区氮素进行了平衡概算;小麦、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残留;亏缺损失进  相似文献   

5.
上海西郊麦期氮素淋溶定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上海西郊水旱轮作地中麦期的淋失研究表明,氮肥淋失的基本形态为硝酸盐氮,施肥后10d左右,形成硝酸盐氮淋溶的高峰期,在整个生育期间,随深度增加,硝酸盐氮浓度峰值向深层推移,但其渗漏深度为80cm左右。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11月到次年3月的作物幼苗期,当追肥超过150kg/hm^2后,渗漏量增加很快。  相似文献   

6.
茭白田坑面水和渗漏水中氮素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黄浦江上游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水田蔬菜.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茭白田坑面水和渗漏水中氮素变化动态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茭白田坑面水中氮素形态以NH+4\|N为主,施肥后1~3 d,其占TN比例可达90%以上;渗漏水中氮素形态主要以NO-3\|N为主,施肥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20%的无机氮肥用量可使坑面水TN减少20.74%,渗漏水中NO-3\|N减少16.10%,减少了氮素流失,且对茭白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黄浦江上游蔬菜田渗漏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蔬菜田渗漏水中氮素以NO3^--N为主,NO3^--N作为氮素在土壤中流失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施用氮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施用精制有机肥或粗猪粪代替部分化学氮肥有利于减少蔬菜田渗漏水中氮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施肥方式对东北玉米种植区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东北玉米单作种植体系氮磷流失规律,可为该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农民习惯处理、优化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和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采用自然降雨条件室外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玉米种植区径流淋溶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玉米单作模式下,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可降低15.8%的总氮流失负荷,降低7.3%的总磷流失负荷;秸秆还田处理可明显降低22.9%的总氮流失负荷及15.1%的总磷流失负荷;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降低总氮流失负荷13.6%,但增加总磷流失负荷13.9%;氮磷流失负荷以泥沙流失为主,淋溶流失其次。结合作物产量,在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是防控东北玉米区农田面源污染和保证作物产量的理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填闲作物防治菜田土壤硝酸盐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通过调整蔬菜生产的轮作结构 ,运用生物修复的原理 ,引入适宜的深根系填闲作物对深层土壤硝酸盐吸收利用 ,以避免硝酸盐进一步淋失 ,提高氮素的利用率的可行性。填闲作物应选择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氮素累积能力强的作物 ,在考虑填闲作物防治硝酸盐淋溶的同时 ,要兼顾其经济利用价值 ,并指出结合深根系的填闲作物进行合理轮作是蔬菜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污染农田土壤中铅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铅污染农田土壤做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品种和施用量对小白菜吸收铅及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小白菜地上部及根系吸收铅有显著影响;适量的NH4NO3不会对小白菜地上部造成显著影响,增施Ca(NO3)2也不会造成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的继续增加;各施氮处理的土壤pH较不施氮处理的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以(NH4)2SO4处理的土壤pH下降幅度最大,施用Ca(NO3)2的处理的土壤pH变化不显著;氮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中各形态含铅量,其中对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锰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含铅量影响较大,但并未改变各形态铅的分布顺序;小白菜吸收的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交换态铅,但也可吸收部分碳酸盐结合态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及有机结合态铅,甚至可吸收部分残渣态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