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植物与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而对草海湿地流域汇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典型标准样地调查法、群落数量特征和Kikvidze-Ohsawa优势种判定法,对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喀斯特湿地流域森林群落主要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Asteraceae)等植物为主。(2)采用IV-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随坡度的增加优势种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在斜坡,灌木和草本群落拐点在陡坡。(3)采用SDR4-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灌木和草本群落优势种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为陡坡。(4)结合植物群落数量与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群落数量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对群落优势种的研究中,应选择包含种群信息量较多的群落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思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4):335-339
在相邻格子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除少数种对外,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下述7个种对之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性朴树-野鸦椿、青冈-黄瑞木、青冈-油柿、翻白叶树-拉氏栲、黄瑞木-油柿、青冈-香叶树和木-盐肤木.就桫椤种群而言,桫椤与猴欢喜、水团花之间有一定的正联结,与广东润楠、黄瑞木、柳叶山茶、朴树和野鸦椿有较紧密的负联结.图3参11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祁连山圆柏群落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方差分析X^2-测验、点相关系数和Jaccard指数等技术对岷江上游祁连山圆柏群落中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优势种群在总体上呈显著的负联结,这跟该群落目前所处的演替状态及十扰造成的环境不稳定有密切的关系.②在66个种对中,经X^2-检验联结性达到显著的有4对,即西南樱桃与多叶飞蓬,腋花马先蒿和甘川紫菀,黄总花与银莲花,多叶飞蓬和甘川紫菀.这4个种对显著的联结性跟物种本身的生物学习性有关.③金花小檗、川西锦鸡儿是该群落逆行演替的代表种,由二者之一参与形成的各种对联结性最弱,这两种植物与群落中的其它物种形成较强的联系,还需要一个过程.图1表5参36 相似文献
5.
种间联结的研究对于人工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知之甚少。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x^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Eucalyptusgrandis)人工林灌木层18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优势种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153个种对中,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种间关系较为松散,表明巨桉林下灌木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促进川西干暖植被恢复与重建,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统计、Pe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M.Godron稳定性测度方法,分析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植被种间关系与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 相似文献
7.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2列联表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植物种群地位和作用及种间关系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会使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重要值增大,使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 ex Regel)的重要值减小;轮牧有利于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Roshev.) Ohwi)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自由放牧则相反。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正联结强度表现为禁牧区(CK)>划区轮牧区(RG)>自由放牧区(CG),负联结种对数的多少表现为CK相似文献
8.
9.
澳门松山市政公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比率法、γ2检验以及种间关联度指数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44种,麒本植物18种,草本植物23种.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55个优势种组成的1 485对种对中,有242对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关联性.其中有241对种对表现出正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的99.59%,占总种对数的16.23%;仅1对种对表现出负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0.41%,占总种对数的0.067%. 相似文献
10.
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思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4):335-339
在相邻格子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除少数种对外,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下述7个种对之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性:朴树-野鸦椿、青冈-黄瑞木、青冈-油柿、翻白叶树-拉氏栲、黄瑞木-油柿、 青冈-香叶树和Song木-盐肤木,就桫椤群落而言,桫椤与猴欢喜、水团花之间有一定的正联结,与广东润楠、黄瑞木、柳叶山 茶、朴树和野鸦椿有较紧密的负联结。图3参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