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括三江平原低湿地的环境和资源特点,确定了“旱田—水田—草田—渔塘”的平面生态结构。在调整生态结构的同时、进行了人工辅助能量产投比分析和农田养分平衡概算、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措施。通过分析表明,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功能不断提高,使低湿地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景观上发生了变化,而且综合效益正在逐年增加。这项研究充分体现了合理的生态结构是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协调,从而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食物链结构及其类型,提出通过调整食物链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所产出的供人类直接需要的高能量、高蛋白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还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平面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综合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大多数的环境因子都有明显的年循环和日循环,一般称其为环境节律。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资源各因素中有一些是可“贮存”的。而大部分是不可“贮存”和积累的,如光能、热量、水分、速效养分。如果,不能及时地利用生物种群吸收、转化这些资源,就不能形成产品。通过生物种群时间结构工程的机能节律设计,使之与自然环境节律保持最大限度的同步协调,就可以提高系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最佳良性循环,需要采取关系全局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战略政策。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如自然环境条件、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状况等,但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却关系十分重大。要制订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的战略决策,就必须首先了解它所处的地位、发展情况和条件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总论 一、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途径 现代化农业要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高功能(或称高效率)。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途径,虽然种类繁多,但按其作用分类主要可归结成以下三方面: (一)环境控制 为了增加生物种群产出而进行的一系列建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所有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沈阳市107个乡镇的资料,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农业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梯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以沈阳市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梯度格局,依次分成城市型、近郊型、远郊型和农村型农业生态系统;并结合空间分布梯度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发展战略问题,旨在对城乡结合部农业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地方政府领导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环境和资源条件,调整耕作制度适应生产发展水平,能够实现对种植业子系统以至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调节,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及合理利用资源,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平衡。本文对一个行政村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改变传统耕作制度,优化调节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就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玉米-花生混作系统中的氮铁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间相互作用对花生铁营养、根瘤固氮能力以及系统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种植密度下,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对下针期单株花生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花生混作不仅均显著改善了花生铁营养,而且玉米对氮素的大量吸收显著降低了混作花生根际土壤硝态氮的质量分数,从而使得花生根瘤数增加,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强。混作花生铁营养受混作玉米氮营养及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较大,并且下针期花生固氮酶活性受施氮抑制及花生铁营养改善的促进。这说明,根际土壤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的降低和花生铁营养的改善是石灰性土壤上花生固氮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而花生生物固氮作用的增强是该混作系统体现氮营养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陈各庄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数量特征,获得了一系列生产力和资源转化率的参数,探讨了不同膳食结构下的农业生态系统人口承载力,进而提出,建立以植物为主膳食结构的适度消费体系和进一步改进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在长时间近自然生态恢复条件下的优势种种群特征,应用相邻格子法对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75年生杉木老龄林群落优势树种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丝栗栲、刨花楠种群结构呈现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杉木、细齿柃木种群呈现正“J”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在种群水平上,杉木呈现均匀分布,木荷、细齿柃木群落呈现聚集分布,刨花楠、丝栗栲呈现随机分布,且聚集程度,细齿柃木>木荷>刨花楠>丝栗栲>杉木.木荷种群大树阶段呈现随机分布,幼苗、幼树、中树均表现聚集分布;刨花楠、丝栗栲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均呈现聚集分布;细齿柃木幼苗阶段呈现聚集分布,幼树阶段呈现随机分布,中树阶段呈现均匀分布;且杉木和细齿柃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扩散系数随龄级的递增而变大.杉木老龄林正处于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综上表明:近自然生态恢复有效丰富了杉木老龄林群落的植被种类,在退化了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作中,杉木的混交树种选择应优先考虑竞争力强的乡土树种,如木荷、刨花楠、丝栗栲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的关系,特别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等级特征出发,探讨了农业景观的等级特征和不同等级农业景观的基本结构特点,进而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和农业景观生态研究的主要异同之处,强调了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与农业景观生态研究相结合,必将使农业生态学研究提高到更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其生态系统的状况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确切的评价,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发展的趋势,揭示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得出控制与调整结构的客观依据。评价的标准必须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闲田种植绿肥是中国华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结合绿肥作用特性,选取农产品供给、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土壤保持和水分涵养5类服务功能,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华北主要豆科绿肥作物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和非豆科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与春玉米单作对照。结果表明,二月兰、毛叶苕子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7.14和6.90万元·hm-2,较常规春玉米单作分别提高23.45%和19.15%。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中,气体调节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60.84%~61.13%;其次为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19.92%~20.30%;其他功能价值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水分涵养功能、土壤养分累积功能和土壤保持功能。两种冬绿肥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土壤养分累积功能价值上表现差异最大,二月兰-春玉米主要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累积价值,毛叶苕子-春玉米则主要表现为提高土壤碱解氮累积价值。该研究实现了对冬绿肥引入农田的综合价值核算,有利于全面认识绿肥的综合效益,同时可为种植绿肥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生态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西方农业所面临的挑战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农业的发展一直是着眼于生产率,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是农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例如1945年美国玉米产量大约为2吨/公顷(260斤/亩),而到1978年玉米产量已高达6吨/公顷(800斤/亩);1945年一头好的奶牛每年产奶3900公斤,而现在已达6600公斤。不但产量大增,农产品的种类也更为多样化。美国农业的高生产率为美国人提供了很高的农产品消费水准。目前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及城市化的生态学过程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本文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探讨了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揭示了城市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从稳定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向不能自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为了阐明玉米/花生间作效应机制,测定了玉米/花生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以及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间作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量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含量与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总钾含量和p H值、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解析贡献率分别为48.981%,43.617%和7.402%。第一主成分主要是放线菌、真菌、有效磷等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为有机质和p H,第三主成分主要是总氮和细菌。经标准化后计算栽培措施得分显示:间作花生得分最高1.937,其次是间作玉米1.008,两者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该研究表明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环境优于单作系统,机制解析为玉米/花生间作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效氮磷含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进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貌、农业生态系统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生态结构的方向与潜力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与论述,从而提出了调整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日用品、医药等领域.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包括水体、空气和土壤),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与常规物质相比,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对生态系统生物种群和个体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对纳米材料在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汤雷雷  万开元  陈防 《生态环境》2010,19(7):1744-1749
施肥被看作是一项潜在降低农田杂草对作物干扰的有效农作管理措施。不同施肥处理可形成具有不同养分状况的土壤条件,而土壤条件的差异是导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论证养分管理可显著改变农田杂草发生状况和杂草生物多样性,强调了深入开展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进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利用养分管理措施调节农田杂草,在控制杂草对农业危害的同时,保持一定农田可控杂草生物多样性的科学问题。长期N、P和K平衡配施,可维持杂草群落和杂草种子库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兼顾杂草控制和杂草多样性保护,实现平衡施肥的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统一。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同养分管理措施条件下的地表光辐射变化特征、不同光辐射变化对杂草种群种子萌发及植株建立的影响、优势杂草种群的确定及其生理生态和遗传进化规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经7年的系统研究,业已明确:1.大瓶螺的粗蛋白生产潜力很高。鲜螺亩产已达8012公斤,肉脏占全螺重的64.4%,粗蛋白质含量为9.65%,可亩产粗蛋白质500公斤。2.螺的临界存活温度为8℃,致死温度2℃。除华南地区因冬季平均温度在8℃以上,有可能形成公害外,我国其它地区均可安全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