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42名分属于典型外向稳定、内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4种人格类型的受试者,进行30min、(90±2)dB(A)的交通噪声暴露,测定每搏左心室作功(LVSW)、总外周阻力(TPR)、每分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结果表明:外向不稳定型组LVSW在噪声暴露中及暴露后均显著下降。4组受试者的TPR均显著上升,其中内向不稳定型TPR在噪声停止20min时依然处于显著的高水平。内向不稳定组CO在暴露中和暴露后均显著下降,其余3组CO在噪声暴露后下降。外向稳定型组的MAP在噪声暴露即刻、暴露中和暴露后均显著上升。结果提示:噪声暴露能够影响受试者的心功能,对不稳定型受试者的影响明显大于稳定型受试者。  相似文献   

2.
不同次飞行产生的航迹各不相同,针对飞行航迹对机场周围噪声的影响分析问题,该文结合航迹数据与噪声监测数据,分别基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分析相同机型及飞行程序产生的不同航迹对机场周围的噪声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噪声监测系统实际记录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飞行程序及飞机机型所产生的不同航迹对机场周围的噪声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优化航迹减少噪声影响是可行的噪声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包钢主要接噪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表明,噪声性耳聋的检出率为21.69%,语频听损、高频听损皆随工龄的增加及噪声强度的增高而增高,各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的检出率为4.14%,中耳及外耳道异常检出率为12.78%,二者皆随工龄的延长而增高。各工龄段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选择受交通噪声影响轻重不同的三组中小学校,A校组(校园安静)、B校组(影响较重)、C校组(影响严重)。分別测量了教室噪声级与教师讲课声级;检查了教师声带有症率;调查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B、C校组与A校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B、C校组师生的教学与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损害,而A校组的师生教学与健康未受到影响,认为教室噪声级的L_(10)为50dB是可容许的。上述研究结果为制订教室噪声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野外长输管道施工职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口径长输管道施工现场进行噪声监测并对接触不同噪声工人及办公管理和后勤人员进行电测听检查,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结果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3.5%,管理及后勤人员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6.341,P〈0.01)。结论接触高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远大于不接触或接触低噪声人员,且噪声强度越大、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听力损伤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城市道路产生交通噪声进行分析,给出其对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处影响规律;对不同布局形式的居民区所受交通噪声影响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有利于噪声污染防治的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7.
噪声会损害人体听觉器官,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噪声还会伤害人的眼睛,尤其是儿童,很容易引起视力减弱,这一点恐怕大家还比较陌生吧!科学家作过试验,当噪声强度在80分贝时,一米以内的儿童会出现瞳孔放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或超过11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特别容易产生眼疲劳、眼胀痛、眼花以及视物流泪等多种眼损伤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西安市平坦且周围环境开阔的几条高速公路,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车辆的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进行了测试,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车辆交通噪声及行驶速度遵循正态分布,得出了不同车型车辆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分布区间。与目前常用的计算交通噪声源强和行驶速度的经验方法所得数值比较,发现大型车和中型车行驶速度普遍提高而交通噪声下降,但小型车速度提高,交通噪声也增大。说明随着近些年来路况等级的提高、新车的增多及车辆性能的改善,高速公路上车辆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低频环境噪声对思维判断能力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3种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设备低频噪声实样和声学仪器产生的白噪声,使用剂量作业法,分别测定了播放噪声和无噪声干扰2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思维能力指数(AYP)和错误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多数被试者的AYP较无噪声干扰时有所下降,错误率上升,二者差异显著.多数被试人员在3种噪声实样对比组中的平均AYP和错误率变化较白噪声的对比组中较明显,其中AYP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认为低频成份是影响思维能力的主要频率成份.配对t检验和对实录样本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室外空调机噪声样本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峰值频率在50~300 Hz频率段的低频环境噪声比其他噪声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子明  林董 《环境科学》1991,12(2):38-41
本文报道了以路面坡度为主要特点的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等效声级预测方法.根据山城路面结构,两侧建筑物分布特点,对机动车辆在坡道上行驶状态和噪声辐射进行了大量测量和研究,得到不同车种噪声与坡度、车速的线性关系式.研究证明上下坡侧声级值有差异,道路两侧建筑物阶梯式分布噪声污染特点.给出了坡道路面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及其在车流量较少条件下的预测方法,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数据,对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年际间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小平  彭海燕  王亮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67-2571
为了研究公路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对路侧林带降低实时交通噪声的效果进行定位测量,并将交通噪声人工编辑为不同频率的噪声,在远离交通噪音的林带中进行模拟试验,测定林带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有一定作用,其作用随能见度增大而降低;林带降噪效果随林带宽度增大而增大,可决系数为0.990,但在30m宽度内随林带宽度的增加,噪声的降低速率有所下降;不同林带类型的降噪效果有所不同,所选30m宽林带类型中,国槐纯林的降噪效果最佳可达15.38dB,而杨树、柳树纯林降噪效果较弱,分别为7.25、11.02dB;林带对中低频率噪声的平均衰减作用高于高频率噪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开式空腔前缘增加矩形口射流、九孔射流和九斜孔射流,探究三种射流方式对空腔自激振荡噪声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风洞试验对亚、跨声速(Ma=0.3、0.45、0.6)下基于前缘射流的空腔噪声抑制方法开展研究,在空腔指定位置安装传声器,获取不同工况下空腔内的噪声信息,综合对比三种射流方式下空腔峰值频率、空腔底部及后壁声压级分布、总声压级分布及不同测点处的频率曲线特征,评估三种前缘射流方式对空腔噪声的控制效果。结果在来流速度Ma=0.3时,三种射流方式对空腔峰值频率处的声压级均有一定抑制效果,但由于前缘射流的引入导致空腔前端底部噪声总声压级提高;在来流速度Ma=0.45时,三种射流方式对空腔峰值频率处的声压级及宽频噪声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在来流速度Ma=0.6时,除矩形口射流对空腔噪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两种射流方式使得空腔内噪声水平增强。结论在空腔前缘引入射流在一定来流速度下能够实现空腔峰值频率处噪声及宽频噪声的有效降低,前缘射流对空腔噪声的抑制效果随射流方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道路绿地消减噪声服务功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配置合理的绿地对噪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论文从绿地消减噪声的机理出发,基于实验测定结果,结合绿地斑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降噪效果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不同组成结构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不同,其中乔灌草结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最强,其次为乔木类和灌木类,草坪类最差,各类型绿地降噪能力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年降噪9.35×107 dB(A)·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占92.95%,单位面积道路绿地平均降噪20 477 dB(A)·hm-2·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最高,为23 505 dB(A)·hm-2·a-1,分别是乔木类的2.92倍,灌木类的17.92倍,草坪类的18.64倍;③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消减噪声的年价值为7.13×108元·a-1,单位面积道路绿地降噪价值为156 033元·hm-2·a-1。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在消减噪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声屏障高度对高铁(客运专线)降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声屏障高度对高速铁路降噪效果的影响,建立了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模型.以武广客运专线某试验段为模型参照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声学软件SYSNOISE,对不同条件下不同高度的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声屏障的降噪作用越不明显;在同一运行工况下,桥梁区段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不如路基区段声屏障.通过MATLAB数值拟合,发现各观测点的声衰减值是与声屏障高度有关的对数函数;随着声屏障高度的增加,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不是成线性比例的增加,插入损失函数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在同时考虑降噪需要和声屏障成本的情况下,高速铁路路基区段声屏障的合适高度为3.45~3.95m;桥梁区段声屏障的合适高度在3.15m以上,在高速运行工况下,桥梁区段声屏障的高度还需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效应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分析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区域差异性,发现在相同营养物质条件下,浮游藻类生物量却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总氮(TN)和总磷(TP)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利用SPSS中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我国不同湖泊区域lg Chl-a分别与lg TN和lg TP的线性方程,通过比较线性方程的斜率分析不同湖泊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TN和TP的利用效率,蒙新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北平原,lg Chl-a与lg TP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02、0.817、0.761、0.545、0.250.lg Chl-a与lg TN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401、1.058、0.447、0.239、0.099,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及蒙新高原.由此可见,东北平原-山地和蒙新高原TP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N,而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TN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P.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浮游藻类生物量与水体透明度之间的相关性,阐明藻类生长繁殖对不同区域湖泊水体透明度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湖泊中浮游藻类生长繁殖对水体透明度影响最大的是云贵高原,其次是东北平原-山地、蒙新高原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体透明度与浮游藻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受体植物,选用无瓣海桑凋落叶、根、果的5个质量浓度梯度(0.1、0.2、0.3、0.4、0.5 g/mL)水浸液为处理液,研究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幼苗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无瓣海桑凋落叶、根和果的水浸液对互花米草幼苗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存在"高抑低促"的浓度效应。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高于0.3 g/mL)明显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随着浓度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转为轻微促进作用(即0.1 g/mL时)的规律。无瓣海桑不同器官的水浸液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抑制强度为:果>根>凋落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淡水水体中双酚A(BPA)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双酚A(BPA)对水生生物有多种毒性效应,其中雌激素作用尤为显著.本研究依据BPA对水生生物是否有雌激素效应,把数据分为两类,并通过商值法、安全阈值法、商值概率法以及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价了我国淡水水体中BPA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采用4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相近,我国淡水生物对BPA的雌激素效应较BPA对水生生物的其他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安全阈值法较商值法、商值概率法、联合概率风险评价法误差较小,评价结果更为可信.用安全阈值法评价结果表明,以BPA的雌激素作用为效应终点时,水生生物长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64.70%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雌激素作用的风险,BPA安全浓度上限为15.72 ng·L-1;而水生物种短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20.43%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我国淡水生物受BPA雌激素作用的干扰,此时BPA安全浓度上限为2.24×102n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