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员行为的控制与规范,对钢铁企业确保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对人员行为规范程度的定量测评,将能够促进人员行为控制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化,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及时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工艺安全事故,开展基于视线追踪技术的工艺操作人员人为失误识别研究。通过设计眼动实验方案,利用视线追踪技术采集操作者在工艺流程控制过程中各类失误模式的眼动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提取失误行为的眼动特征,并建立人为失误智能识别方法,利用距离函数聚类实现现场操作人员失误状态的准确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以被试样本在不同区域的视线停留时间百分比作为特征参数,并运用欧氏距离函数分类法判别人员操作状态,对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能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安全》2006,(8):90-91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港机操作人员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港机操作人员不安全心理因素的防止、控制方法及纠正各种违章肇事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全  陈宝智 《安全》1997,18(1):39-42
分析人在火灾中避难行为,提出人在火灾中避难过程的一般行为顺序。进一步对人员选择初期行动目标,向目标移动过程,及到达目标后行为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人在火灾中避难的一般行为特征。以人在火灾中避难的一般行为特征为基础,可以有规律地分析在火灾中的避难行为,进而实现对人在火灾中避难行为的推测及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港机操作人员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港机操作人员不安全心理因素的防止、控制方法及纠正各种违章肇事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安全》2006,(10):82-82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确保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从心理、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处作业个体安全防护的修正行为意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示范性规范、过去行为、风险感知3个变量,并假设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条件,构建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修正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示范性规范均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对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无显著直接影响;主观规范、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剖析航空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产生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国内航空维修单位的维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技术,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违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道德义务对违章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过去行为对违章行为无显著影响;个体背景因素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的路径系数比较高,转变态度以及强化规范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风险感知、安全意识和行为经验3个认知结构变量,构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通过统计分析257份有效问卷,验证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安全意识、行为经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违章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通过行为经验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安全意识、行为经验、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为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执法行为,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今年1月1日,向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劳动保障监察员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检查时,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不得少于两人,佩戴劳动保障监察胸牌.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 去年4月12日,浙江省嵊州市某领带服饰公司员工王某向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诉称其辞职时公司拒绝退还在招工时向她收取的2.00元实习费。市监察大队立案后,经向有关人员调查并查阅该公司的收款发票簿,证实该公司先后向25名新招员工收取了200元~500元不等的实习费共计5000元。监察大队依据《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第15条第四项关于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向被录用人员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的规定,认定收取实习费行为违法,遂下达了《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该公司在收到指令书10日内全部退还所收取的实习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制定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建立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决策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对不安全行为的降低幅度为21.8%,17.2%,负向激励和监督力度共同作用下不安全行为可降低44.8%。油田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应优先提升HSE奖励水平,合理控制罚金水平的同时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在风险控制、人员培训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至上而下推行的HSE体系管理,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工作循环检查管理规范》,以及各项作业许可管理规范等企业标准,规范和约束了维护人员的作业行为,对现场风险和危害进行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Pathfinder和FDS的火场下人员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影响,以上海静安区失火大楼为背景,运用试用版灾难逃生软件Pathfinder,对人员行为进行模拟.实验得到了人员在不同行为模式下逃生时所用的时间和楼梯间内拥挤情况,并探究家庭成员的行为对逃生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进行SFPE模式和指导模式模拟以确定哪种模式中的行为属于安全的疏散行为.以《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允许疏散时间为标准计算出规定时间内的疏散的人数,从而确定处于危险状态下的人员数量和时间.建立了一个简化的高层建筑模型,采用FDS模拟软件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了火灾模拟,得出了烟气蔓延速度、温度、CO浓度以及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为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有效控制、人员疏散、火灾扑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煤矿员工的违规行为中,安监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往往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有直接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以310名煤矿企业安监人员为样本,分析员工违规情境下安监人员的管理风格,进而研究影响管理风格的因素。通过SPSS统计分析发现,煤矿企业安监人员主要存在命令式、教练式、支持式3种管理风格。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安监人员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管理行为的影响,并将3个主要变量与样本显示的3种管理风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安监人员对安监工作的认识、对员工工作的认知、对员工违规的归因与不同的管理风格相互影响。煤炭企业严格的科层性使授权式管理风格缺失,表明组织的科层性对管理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下商业街建筑人员疏散预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网络控制原理地下商业街建筑人员疏散行为进行模拟,建立疏散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预测建筑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动态模拟疏散过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建筑方案及疏散计划方案加以修改完善,以保证建筑中所有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得以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人员出口选择行为的疏散效率,针对紧急情况下多出口房间的人员疏散过程,提出了一种结合博弈论方法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出口选择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博弈论中的最佳反应动力学概念,考虑了疏散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每个人员通过对其他人的选择策略做出最佳响应。分析了影响人员出口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员的耐心坚定程度、出口可见性和出口熟悉度、出口布局以及最佳出口间距等。并将此模型与模拟软件Pathfinder的进行对比,验证了其高效性。结果表明,低耐心程度会导致人员犹豫徘徊行为,不利于疏散。对于单出口选择情况,出口位置分布在墙壁中间时人员疏散效率最高。对于多出口选择情况,当两个出口位于同一墙壁时,出口的最佳间距应设为所处墙壁长度的0.5倍。而位于不同墙壁时,出口对称设计下的人员疏散选择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人在火灾环境下的行为心理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基于火灾下人员行为心理特征具有复杂、抽象、难以直接量化的特性,通过模糊逻辑方法,应用模糊集合、模糊规则和隶属度函数量化人的行为心理,研究其对疏散速度的影响;考虑火灾烟气和群体行为对疏散的影响,通过对高层建筑火灾状况下的烟气进行数值分析,并运用公式法得出人员的疏散速度折减值;以某高层商业建筑火灾疏散为例,将修正后人员的疏散速度和疏散路径引入疏散分析并与未修正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修正的商业建筑疏散时间为470 s,修正后的疏散时间为670 s,修正后的疏散时间更长,人员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主要前因变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包含21个项目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通过对240名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形成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正式量表和探索性因子结构模型;再对7个煤矿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子研究(CFA)。结果表明:编制修订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受不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行为风险认知偏差等3个因子的影响;企业应从行为态度改变、班组安全氛围构建、行为风险认知偏差校正等方面,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