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科技的母体和根基是安全文化,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安全科技文化的建设,是振兴安全科技最有效的战略之策,实用之举,安全科技在五要索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安全科技的母体和根基是安全文化,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安全科技文化的建设,是振兴安全科技最有效的战略之策,实用之举;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面向新世纪的安全文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安全》1996,17(4):11-14,16
跨世纪的战略是全球研究的热点,但同高速发展的经济目标相比,“安全、减灾、无害”的可持续发展大思路并未真正落实。本文从当代安全科技与管理的文化观入手,从历史及现代的新视角全面论述中国安全文化建设问题,重点提出对全民安全自护意识及素质提高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4.
安全科技的母体和根基是安全文化,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安全科技文化的建设,是振兴安全科技最有效的战略之策,实用之举;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安全发展 科技先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科技的母体和根基是安全文化,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安全科技文化的建设,是振兴安全科技最有效的战略之策,实用之举;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五要素”之一,安全科技是确保生产安全的软件和硬件,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手段和实用方法,是安全管理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安全科技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生产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地进行生…  相似文献   

6.
杨钦蔚 《安全》1996,17(2):40-41
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杨钦蔚(四川齿轮厂)1人是安全工作的中心、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安全管理的目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维护人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社会劳动生产力。不论是采取何种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都离不开这个中心,不论出现任何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7.
安全文化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与传统媒体相比,动漫用新颖的表现形式,能有效提高观赏者、学习者的过程参与度,更利于观赏者、学习者吸收信息。发挥动漫的影响力,推动动漫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过去人们常常把安全文化等同于安全宣教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观点.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是推进安全文化进步的手段或载体(还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科技).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当然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但是,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并不能体现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安全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数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安全文化建设,其中一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成功,也有不少企业安全文化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那么,究竟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如何建设?我国安全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近日,本刊采访了中港金邦(北京)国际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总经理潘建军,请其就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作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10.
虽然,职业安全卫生在其硬件、管理及人的行为规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世界范围内,意外职业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仍令人十分担忧。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要求,本世纪80 年代,有人提出安全文化的理论。在国内一些工业企业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基础,也是大众安全及社区安全的基础。笔者分析了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产生的背景,研究了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的途径,提出了当代人应树立跨世纪的安全科技文化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截止8月10日,三明电业局己连续安全生产4365天,继续保持着全省同类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最高记录的桂冠。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4000多个日日夜夜,三明电业人居安思危,不断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丰富各层面安全文化理念、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等形式来念好企业“安全经”,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06,(10S):1-1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但安全生产科技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陈嘉琛  马欣  马秋菊 《安全》2019,40(6):76-79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和运行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海外核电某项目部的文化建设为例,以文化体系建设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安全文化检查模式、安全文化宣传模式、安全文化激励模式、安全文化科技模式、安全文化技能模式和安全文化专题模式来探讨海外核电某项目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为其他海外工程项目提供借鉴,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提高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罗云 《劳动保护》1995,(8):16-17
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谈安全文化结构中国地质大学罗云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社会现实不仅需要我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叶厚明  刘杰  袁伟飞  鲁玉喜  苏红 《安全》2018,39(11):72-74
本文以云南省特大型企业昆钢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安全生产创新管理的开展及有效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改革安全生产制度、狠抓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推进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等方式,对安全生产工作方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改进。安全生产创新管理工作的实践应用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并控制了事故数量及伤亡人数,创造了较大的安全生产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16.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的一种集体共识,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实施安全文化工程,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真正用文化铸造起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20日,国家安监总局公布了81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最后两个是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分别是"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二者均是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天地大方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准则》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接到了很多客户和朋友打来电话问:"为什么要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一下推出两个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航空管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综合考虑践行空管持续安全理念、减少空管人为差错、建设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我国民航的持续安全,就要构建并不断完善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展开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包括开展技能竞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建立管制员心理培训与辅导机制、提升管制员新技术适应能力等。空管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空管发展的坚强后盾,有效手段和措施建设的推进将成为航空运行安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既虚又实,文化可大可小。文化还具有记录、认知、传播、教化、调节等功能。 作为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的安全文化,她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内容:她在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作为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首,对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诸要素的落实到位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国家《“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已经颁布,纲要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证措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也已启动。如何让安全文化宣传“活”起来?近日,记者走访了江阴、高邮两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安全投入,是安全责任和安全科技的基础要素;安全法规,是上述三个要素的制度保障;而安全文化,则弥漫于这四个要素之中。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伊始,局长李毅中就多次强调要努力将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以此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所谓“五要素”,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二是安全法规,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