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建新  李桢 《环境教育》2014,(12):41-44
正写在前面的话河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憩栖地之一,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下游、黄淮海大平原的西南部。河南省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且比较较优优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黄土等地貌类型都具备。境内水系分属属属黄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黄河干流横贯中北部,境内流长约711公里,流流域域面积约约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1﹒7%。河河南历来是全国人口大省,是人口口最最早早突破1亿亿亿大大关的省份。数千千千年年的自自自然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加剧,造造成了河南自然禀赋较差、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全省面积16.7万km~2,耕地1.07亿亩。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413.7亿m~3,其中地表水313亿m~3,地下水204.7亿m~3,人均占有水量530m~3,亩均水量385m~3,远低于全国人均水量2632m~3、亩均水量1800m~3的水平。全省农业灌溉每年耗水约150~200亿m~3,其中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资源约各占1/2。但全省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能力较低。全省工业废水达标率仅占23%,其它工  相似文献   

3.
一、四川土地资源的结构和特征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位于东经97°21′~110°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属亚热带区域。全省面积为57万 km~2,约占全国面积的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居第五位。四川东部大多数地区水热丰沛,年均温16~18.5℃,(?)10℃积温4500~6500℃,无霜期280~320天,年降水量1000mm 以上,土壤自然肥力高。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陕西省自然概况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北。东经105°29′~110°15′,北纬31°42′~39°35′,南北长约870km,东西宽200~500km,面积20.6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秦巴山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的土地面积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6%、19%、45%;海拔高度分别为1000~3000m、300~800m、900~  相似文献   

5.
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屏障,是平原农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农区为例,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生态屏障对于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生态屏障的保障能力,论述了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建设应把握的4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截止一九八三年底,浙江省办起了近八万个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力总数的16.3%,乡镇企业发达的绍兴、鄞县等地,接近50%,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缴纳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4.8%。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以后,农民集资办厂和家庭办厂,似雨后春笋,发展很快。截止四月份,全省农民集资一亿二千七百万元,新办家庭工厂一万七百多个,联办工厂五千多个。乡镇企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开拓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道路,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发展了农业生产,繁荣了经  相似文献   

7.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包括2市1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770.1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4%,地势四周高,形成盆地地形,金衢盆地贯穿2市中部,成为2市农业精华所在。本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有,是我省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农区。此外,金衢地区待开发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据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根据成都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市共有中低产田540万亩(低产田209万亩),占耕地的70%,粮食产量比高产田低75~100kg/亩.如能将成都市中低产田的亩产量提高到高产田的水平,全市人均可增加粮食50~75kg。成都市中低产田的类型可划分为:①平原积水型.面积238.6万亩,占中低产田的44%,各区、县均有分布.该类型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排水不良,积水时间长,导致土粒分散、水气矛盾突出,水稻易坐蔸、小麦易烂根死苗.②丘陵雨养型.面积  相似文献   

9.
1 云南铅锌矿的资源结构1.1 铅锌的储量云南铅锌保有储量占全国铅锌总量的23.1%,其中铅、锌分别占全国的18.7%和23.96%;工业储量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7%,其中锌储量1638.97万t,占铅锌总量的76.7%,铅加锌平均品位9.63%(其中铅平均1.64%、锌7.99%),含铅锌20%以上的富矿占全省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以福建省漳浦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探索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筛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前景,并对陈腐垃圾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腐垃圾筛分成本为44. 7元/t;筛分后腐殖土(粒径≤35mm)占46. 4%~58. 9%,可燃轻物质垃圾( 35mm)占29. 8%~45. 3%;腐殖土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要求;轻质垃圾热值约5700 k J/kg,可直接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1,(8):87-87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是河南省四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5.6万多人,矿区地跨河南、青海、新疆、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煤炭资源保有量近60亿吨。义煤集团主导产品为煤炭、有色金属、采矿设备、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我国酸雨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核查我国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酸雨污染提供依据,安徽省17个省辖市分别于2002年、2004~2005年参加了为期3年的酸雨普查工作。安徽省酸雨频率分布与变化普查期间,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在1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中、东部,淮河以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基本无酸雨。全省酸雨频率大于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合肥、蚌埠、滁州、宣城、铜陵、池州、黄山等市,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安徽省酸雨频率大…  相似文献   

13.
空气污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运用ArcGIS和SPSS分析技术,从年、季节尺度探讨了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城市年均空气质量指数较高,在季节尺度上呈现"春降秋升、冬高夏低"的变化轨迹,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态势。河南省城市年均空气污染天数占比约为48.23%,且时空异质性明显。PM2.5是河南省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占空气污染总天数的54.40%,但季节性首要污染物仍需关注。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变短、温度降低、降水减少、气压升高等天气条件易于形成空气污染,而产业结构、车辆数量和建设施工等也是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畜禽粪便污染及耕地负荷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河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根据河南省2006年~ 2012年统计数据,以各地级市为单位,分析了2006年~ 2012年河南省主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及养分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粪便负荷量及其污染风险预警.结果表明:河南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为28627万吨,猪粪和牛粪占粪便总量的84.5%以上,畜禽粪便还田后,粪便中的养分含量将对该省的水环境造成污染;河南省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级别在I级与Ⅳ级之间,风险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在漯河、鹤壁等市,尤其是鹤壁市,负荷量最高达59t/hm2.因此,这些地级市应该加强畜禽粪便的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山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原则──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是陆地地貌的一种类型,我国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卫门以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广东省是我国多山的省份,山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ZI%,因此研究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1.1自然特性强这里所指的自然特性是指山地旅游资源较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与平原地区相比,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山地因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开发难度较大而保存较完整,尤其是南方山地的湿度大、瘴气多,人类早期更未涉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界斗争能力的增强,其足迹在山…  相似文献   

16.
安徽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安徽省是约于居(RSbSSL.)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质优。然而,对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目前基本上还未利用,绝大多数种类尚处在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1安徽自线条件概况安徽位于我国东南部,介于20”22’~34”40’N,114”53’~119o30’E之间,总面积约139万km’。本区地貌的基本特点是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间排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广大,两者共占全省总面积的60.7%,是悬钩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安徽气候属季风气候类型,并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日照时…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运用GIS与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生产功能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平原与山区中间的过渡区居中;生态功能也近似阶梯状分布,但自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变化是逐级升高;非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是以郑州和洛阳市区为核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有所减弱,但在主体功能区和县级单元尺度上各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3)河南省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相对协同,但它们快速发展对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抑制效应。近20年来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各项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北至南依次连接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和米易县的安宁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光温资源,平均气温14.1~19.4℃,≥10℃的积温4200~7300℃;年日照时数2044~2413h,年总辐射507~590KJ/cm~2;其中中下游区长夏无冬,热量资源为全省之冠。光温生产力达33903~56888kg/ha,增产潜力30228~52410kg/ha,增产潜力指数89.16%~92.13%。但因该流域干雨季节分明,干季降水不到10%,冬干春旱;雨季洪涝成灾,严重限制了光温生产潜力的发挥。自然生产潜力的光能利用率只占光合生产潜力的38%.实行水土综合改良,增加保灌面积和小春复种指数,以及立体开发,是挖掘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借鉴IPCC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碳排放、碳汇及碳补偿率测算的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为:①1989—2008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28941.44万t,整体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16%;②就碳排放构成而言,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构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91%;③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就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而言,平顶山碳排放量最大,开封市、漯河市和周口市碳排放相对较低;⑤林业碳汇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远远不足以补偿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补偿率由14%下降到不足8%。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的青海省,在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石油和天然气、盐湖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和水电资源产业中,有三项为矿产资源,为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海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