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市14个主要氟污染源周围的大气、河水、土壤和植物含氟量的监测,用序列综合法计算出合理的权值,再根据一定的指数范围进行质量分级,然后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比较出各氟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证明生产氟里昂的化工厂污染最严重,钢铁厂和瓷釉厂次之,玻璃厂更次之,磷肥厂最轻;砖瓦厂则因厂而异,有的轻微,有的严重。各类氟污染源的控制途径需因地制宜,大致可分为搬迁、治理、转产、改革工艺、改善农业布局和加强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一直是政府及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并已经成为日常监测任务,但由于数据汇总和日统计评价工作量大,每项指标评判靠人工处理效率明显低下,蓝藻预警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系统以蓝藻监测和上报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基础,综合了地表水各项指标的评价功能,并运用网络平台方便灵活地与其他部门共享蓝藻监测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分析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道曝气提升河流水质的WASP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文博  王洪秀  柳翠  张建  梁爽 《环境科学》2015,36(4):1326-1331
曝气充氧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重要技术,数学模型是预测、评估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WASP水质模型评价不同时段河道曝气对河流水质的提升作用.初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WASP水质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水污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曝气条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曝气能够有效降低河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浓度,改善水质;随着曝气河段内溶解氧(DO)水平的提升,水质虽不断改善,但改善幅度逐渐减小;全年不同月份曝气效果差异显著,5~9月曝气效果较好.结合经济投入和环境效益,最终确定夏季提升DO水平达到4 mg·L-1为河道曝气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在河流溶解氧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思想和嵌入理论分析涟水流域溶解氧的时间序列,计算吸引子维数和最大的Lyapunov指数,研究河流水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结果表明,河流溶解氧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其外在表现为貌似随机的无规则特点;但系统本身内在的、固有的规律(表现在最大的Lyapunov指数),表明短期预测河流水质变化是可行的,并应用混沌相空间模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对涟水流域的水质管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松花江主要污染源根治汞8年后渔民发汞较70年代下降78.30%-82.57%,较80年代初下降71.48%.取得了明显的健康效益与环境效益。但至今该地区渔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发汞仍显著地高于非汞污染区渔民,并有1.92%渔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主要分布在三岔河口以下的第一松花江段,而在二松渔民中发汞超过标准者极少,并对其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镜泊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其次是温度、光照、水动力条件等物理因素,第三为生态失衡.通过对其水质系统分析与评价,得出镜泊湖水质初期的处理措施合理,并逐年变好趋于稳定,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镜泊湖水质,共提出三大措施,一为建立污水处理厂,二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措施,三为辅助人工湿地、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方式,减少二次污染,使镜泊湖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管理中日益体现出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优势。近十年,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各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强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创新运维模式、加强数据质控管理,确保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等,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政府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流域生态补偿、总量减排、监控预警等环境管理工作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Research on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and many lakes in China are now known to be in meso-eutrophic status. Lake eutrophication has been showing a rapidly increasing trend since 2000.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a fragile lake background environment, excessive nutrient loading into lakes, excessive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degeneration, wea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lax lake management. Major mechanisms resulting from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nutrient recycling imbalance, major changes in water chemistry (pH, oxygen, and carbon), lake ecosystem imbalance, and algal prevalence in lakes. Some concepts for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should be persistently proposed, including lake catchment control, combination of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 wi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tection of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terrestrial ecology, lake coast zone, and submerged plant), and combination of lake management with regulation. Measures to control lake eutrophication should include pollution source control (i.e.,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the lake catchment, redu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mission amounts, and control endogenous pollution) and lak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e. establish a zone-lake buffer region and lakeside zone, protect regional vegetation, utilize hydrophytes in renovation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for lake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implement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and lake water goals, legislating and formu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lakes,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systems and mechanic innovations, establishing lake reg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nsuring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10.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2008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水质逐年改善,冬半年水质优于夏半年,湖库型水源地未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不同水体类型水源地中,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最好,河流型水源地次之,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较差。本文针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为领导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沌理论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基于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思想和嵌入理论分析涟水流域溶解氧的时间序列,计算吸引子维数和最大的Lyapunov指数,研究河流水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结果表明,河流水质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其外在表现为貌似随机的无规则特点;但系统本身内在的、固有的规律(表现在最大的Lyapunov指数),表明短期预测河流水质变化是可行的,并应用混沌相空间模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短期预测,其预测结果对涟水流域的水质管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运河系地表水近10年来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郭婧  荆红卫  李金香  李令军 《环境科学》2012,33(5):1511-1518
北运河系为北京市区最重要的排水系统,其水质优劣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2001~2010年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以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北运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北运河各排水支流水质均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及NH4+-N等,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支流的水质严重影响着北运河的水质;北运河系各河段水质在2006年后出现好转,但2006~2010年之间污染指标浓度稳定在Ⅴ类标准以上,水质的进一步改善变得困难;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北京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是造成水质难以彻底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缺少生态补水是河系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降水可以缓解污染,却与地表水径流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形成矛盾,但对北运河来说,降水仍起到了稀释作用;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改善了水质,但进一步的水质改善还需要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尤其是郊区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14.
The estimation and allo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EC) are essential to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ocial-economic interests. However, there is inevitable uncertainty in the capacity estimation due to model conceptualiz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An innovative holistic approach was developed, which took both independence and relevance between parameters into account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ties in WEC calculation and estimate the margin of safety. The Doniang River was taken as the case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 focusing on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NH-N that were the two major water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holistic approach is very promising and applicabl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uncertaint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十年来的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介绍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现状,探讨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从理化指标对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浓度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05年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2013年已达到良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呈规律性的逐年提高和改善,确保了松花江更好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在各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就与较为丰富的污染防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管理模式,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今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继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统筹兼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能力建设,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似文献   

17.
于2015年4月和9月在钦州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pH、DO、COD、Chl a、石油烃、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海湾水质状况,并探讨影响该海区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8项调查指标中筛选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原始变量信息73.68%的结果。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表明,钦州湾2015年4月水质污染比9月严重,空间分布上由内湾向外湾水质污染呈递减趋势,茅尾海水质污染严重。河流输入、鱼虾贝类养殖、浮游植物消长及水动力过程是影响钦州湾水质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钦州湾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氮营养盐、盐度、pH、Cd和Zn。陆源输入和养殖活动是主要污染源,应加强钦江、茅岭江的水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内湾养殖规模,进而改善钦州湾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赵亮  魏皓  冯士筰 《环境科学》2002,23(1):78-81
近年来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已成为渤海主要的污染物质.为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循环规律,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生态模型,模拟了渤海氮磷营养盐循环,估算了它们的收支情况.渤海营养盐浓度从春季到夏季下降,秋季到冬季上升,4~9月为消耗期,10~3月为补充期.磷酸盐冬季最高值位于渤海湾,辽东湾西北部全年都维持了比较高的浓度;无机氮的高值区始终位于莱州湾黄河口附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营养盐最大的源和汇,碎屑的矿化可以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营养盐的30%.河流输入每年可以补充P 0.55×103t和N 52.7×103t.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赣江流域为例,提出了基于GIS的TMYL计划技术框架,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在ARCGIS9.3的环境中,利用GIS的叠置技术,建立基于控制单元为管理核心、污染源在线监控为配套建设的三级监控体系.结合流域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估分析,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