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分析了上海地区1984年汛期3次连续3天降水过程的pH值分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在污染源不变的情况下,上海地区酸雨的分布与当时天气形势、气温层结和高低空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在各次降水过程中,逐日降水pH值的分布与当日或前一日的混合层内盛行风向、风速有关。  相似文献   

2.
土壤pH值与浸提液中碳酸根离子两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次实验对土壤pH值与土壤水浸提碳酸根离子(CO32-)的测定结果的讨论,得出了如果土壤浸提液中碳酸根离子(CO32-)的含量,滴定法可检出,则土壤的pH值超过8.5.  相似文献   

3.
南京江北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京江北区降水酸性及成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定和分析,发现南京江北酸雨大大重于市区,并具有秋高春低,雨水离子浓度高,电导值大,强酸度与高发率同时出现等明显分布特征。气象条件影响主要表现为:大气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与酸雨pH和电导值呈反相关,与酸雨频率呈正相关;大气压强与酸雨pH和电导值呈正相关,与酸雨频率呈反相关;风向风速对酸性污染物输送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冬春季节沙尘和灰霾天气入侵对酸雨具有减缓效应。  相似文献   

4.
论北京降水的酸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4~1995年在北京市区安慧里进行了降水观测,分析了降水离子浓度,对夏季典型气象条件下的降水事件进行了后推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年降水pH均值为5左右,夏季pH值最低,平均为4.88,说明北京出现了酸雨?气流轨迹分析显示,S-E扇形方向来流的降水酸度高;N-W扇形方面来流的降水酸度低?   相似文献   

5.
在喷射鼓泡反应器上进行了控制氧化对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研究,测定了脱硫率η和p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得出了η与t的回归式及η与pH值的关系规律,讨论了不同曝气强度及抑制剂浓度对CaCO3利用率α、pH值及脱硫率η的影响。实验表明强制氧化及抑制氧化均能提高脱硫效率η及CaCO3利用率α,但对浆液pH值的影响正好相反,强制氧化使浆液pH值下降的更快,而抑制氧化则使浆液pH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厦门西海域1987年1~12月赤潮调查中海水pH的现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该海区海水pH值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pH值同赤潮生物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统计分析了南京市近年来大气污染过程总体特征,选择2009-2011年不同类型的3个典型污染过程,分别讨论了其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API值为污染判断指标,近年来南京市91%的污染过程持续时间在4 d以下,秋冬季节长时间污染过程更多。沙尘型污染受北方沙源地、长距离输送气象条件控制,影响范围广;秸秆燃烧型污染PM_(25)/PM_(10)浓度比例高达70%以上,细粒子(PM_(2.5))污染严重,主要受风向控制影响南京及周边局部地区,在降水冲刷或大风等气象条件下随污染源消失而快速消散;秋冬季的持续污染过程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在均压场控制下,边界层呈局地性环流特征,污染物不断累积。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炭吸附,研究了多元M-L体系废水的处理工。应用络合配位化学和活性炭表面电荷特性的基本理论,讨论了L/M、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吸附容量等工艺条件,与处理效果的关系。试验表明,金属络合系数,L/M及pH值,对污染物的去除有很大的影响。控制低pH值(pH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典型酸雨过程气象条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 中尺度气象模式对广东地区2004 年4 月6~7 日一次典型酸雨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数值模拟.从酸雨实测、实际天气图和卫星云图资料出发,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造成典型酸雨过程的流场、水汽场、高度场以及位温场进行分析,并讨论此次酸雨过程局地源和外来源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此次酸雨过程是由典型的冷锋过境降水所造成的,冷暖空气交汇造成明显的风切变和水汽梯度,锋面逆温层高度低,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从广州地区不同酸雨测点的资料可见,除了外来输送源外,广州地区局地源对于酸雨pH 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潘晨  康志明 《环境科学》2022,43(2):649-662
利用区域在线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模拟研究了2001~2019年气象条件对江苏省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在排放源不变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引起的江苏省PM2.5年均浓度的最强正、负异常分别出现在2008和2001年,它们的异常值相对于多年平均值分别占比10.5%和-14.3%,表明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年际变化有明显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江苏省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边界层高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整体上都与江苏省PM2.5浓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气象因子所构建的线性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M2.5浓度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其拟合值与模拟值相关性为0.73,通过了99%的信度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沉淀pH值分别为4.8、8.0和10.6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共存的Na~+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却明显促进了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Ca~(2+)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却极大地促进了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HCO_3~-和SO_4~(2-)抑制了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且它们对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吸磷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的抑制作用.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edushc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存在Na+而不存在Ca~(2+)情况下,3种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差别不大;存在Ca~(2+)情况下,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远远高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氯和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而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相比,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更加适合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  相似文献   

12.
在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施加0.6V电压刺激,考察初始pH值(3,5,7,9,11)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9、厌氧消化至32d时,污泥挥发性固体有机物去除率为38.1%,甲烷产率为224mLCH4/g VS;同样的消化时间内,初始pH值为7的对照组,其挥发性固体有机物去除率为32.2%,甲烷产率仅为162mLCH4/g VS.调节初始pH值可加速污泥水解酸化过程,其中pH值为11时,水解酸化效果最好,比其他pH值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产酸高峰期,初始pH值为3、11时,乙酸和丁酸是主要产物;初始pH值为5、7、9时,主要产物是乙酸和丙酸.调节初始pH值能加速氨氮的释放,且pH值为酸性(3,5)时的氨氮浓度高于碱性条件下(9,11)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pH值对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质含量与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瑾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08,29(6):1538-1543
为探讨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有机物(EfOM)的构成特点和变化规律,采用配置生活污水,对不同pH值运行条件下,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中的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和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pH值的调节对SBR反应器出水DOM含量与构成的影响均较大.初始pH为6.5的SBR反应器, pH值降低为6.0后,出水DOC由原来的4.0mg·L-1不断升高,进一步提高pH值,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初始pH为8.0的SBR反应器,出水DOC从4.0mg·L-1快速降低并保持在2mg·L-1左右, pH值降低为6.5后, DOC变化不大.单宁酸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DNA等微生物代谢产物(SMPs)是出水DOM的主要组成部分, pH值对SMPs生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运行过程中降低pH值,造成出水SMPs含量不断升高. pH值对整个循环过程中溶解态有机物降解情况的影响,在厌氧阶段发挥了主要作用,较高pH值有利于厌氧阶段有机物的降解,而好氧阶段的有机物降解受pH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pH值对零价铁自养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宁博  李祥  黄勇 《环境科学》2017,38(12):5208-5214
以零价铁和硝酸盐为基质,通过批量实验和连续流发酵罐实验中铁自养反硝化脱氮速率的测定,研究了铁自养反硝化过程pH值的变化以及pH值对零价铁自养反硝化污泥活性的影响.批量实验采用4个添加污泥的反应瓶,初始pH值分别为6.2、6.7、7.5、8.8和一个初始pH为6.7的未添加污泥瓶.结果表明初始pH值6.7时表现出最高氮素脱除速度,其中未添加污泥的批量瓶pH持续上升至10左右,4个不同初始pH添加污泥的批量瓶的pH值后续均集中在7.5~7.8之间,难以凸显不同pH值对反硝化菌的影响.利用能够控制pH值稳定的连续流发酵罐,通过设立6、6.5、7、7.5、8这5个恒定的pH梯度,对微生物不同pH值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活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pH为6.5时污泥活性最大,其氮脱除速率达到1.35mg·(L·h)~(-1).  相似文献   

15.
<正> 1980年我们从探讨表生地球化学成矿环境的角度对贵阳一个点——地化所的雨水 pH 值、Eh 值和电导值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结果发现90%以上的降雨都是酸雨。现把监测结果和降雨过程中雨水 pH 值变化规律讨论如下。一、取样和测量方法接雨水的容器是专门加工的塑料盒子,长80厘米宽50厘米,用钢架架设在地化所三号楼(四层楼)楼顶上,并使其离房顶一米多高以防  相似文献   

16.
钙钛矿CaFeO_3光催化降解大红染料废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aFeO3,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讨论了光催化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光照强度、pH值、以及外加氧化剂(H2O2)等因素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0.4g,降解时间180min,pH值2,光照强度200W,H2O2的投加量5mL时,大红染料的降解率可达99.83%。  相似文献   

17.
焦作市雨水中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周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56-59,55
对焦作市的降水的pH值、重金属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浓度变化规律以及与pH值、温度、降雨量、其采样间气象条件的关系,从而推测出当前焦作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焦作市高新区属于弱酸雨区。其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Fe〉Cu〉Mn〉Zn〉Pb〉Ni;样品中Fe的浓度较高,且受pH值和降雨量的影响较大;Cu的含量基本上均在0.08mg/1-0.10mg/l以内,同时其浓度与降雨量呈正相关;Mn的浓度远远低于Fe的浓度,且在样品5和11中浓度达到峰值;Zn的浓度较高,且在样品5和17中浓度达到峰值。Ni和Pb的含量较低;Pb的浓度与pH值呈负相关,Cu、Zn、Mn、Fe四种金属的浓度变化与pH值的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RMn〉RFe〉RZn〉RCu;Cu、Zn、Mn、Fe四种金属的浓度变化与样品总体积的相关性总体上Cu、Zn呈正线性相关,Mn、Fe呈负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RFe〉RMn〉RCu〉RZn.  相似文献   

18.
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及其缓冲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及其缓冲能力是影响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体系的pH值和缓冲能力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依据溶液电中性理论,在充分分析厌氧消化体系内影响酸碱性的诸多因素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消化液的电荷平衡方程,以此表明体系内的多相化学平衡。通过对方程确定的pH值随有机酸浓度变化曲线的讨论,指出有机酸浓度对消化液pH值的影响受体系中氨、磷酸、钙、其它离子含量及气相二氧化碳分压的制约,曲线拐点处的有机酸含量反映体系的最大缓冲能力,该值可由近似公式求得,并提出对消化液的pH值及体系的缓冲能力实施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3种赤潮微藻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及其耐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对pH的耐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在pH值昼夜变化为9.0~10.3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的最高pH值为10.4;(2)中肋骨条藻在pH值8.9~9.6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7;(3)赤潮异弯藻在pH8.7~9.4可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5。在培养过程中3种赤潮微藻培养液的pH值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种赤潮微藻,尤其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这可能是它们容易形成赤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Pb(Ⅱ)离子在浦东机场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并讨论了其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Pb(Ⅱ)在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2.5 h;在实验的pH值和温度范围内,Pb(Ⅱ)的吸附量随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的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热力学分析表明:△H>0,说明吸附是吸热过程;△G<0,表明吸附的自发性;△S>0表明固-液界面上分子运动更为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