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概念,它把环境问题纳入产品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出对环境友好的,又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新产品。生态设计同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态补偿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生态补偿的产生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庆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是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大庆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青海西藏两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的结论引证青藏高原生态盈余。用"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两种指标来衡量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着较好的生态盈余,但人类发展指数值偏低,限制了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通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减少碳足迹来实现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黄娟  喻继军 《绿叶》2012,(7):97-10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相应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必然呼唤文化产业发展。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等鲜明特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要看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文化建筑、生态文化演艺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演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遥相呼应,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与中国化,两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强调不同领域的协调和融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同样不等同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定量测度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地处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桥头堡”,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起着示范、先导、辐射和带动作用。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对成都市各类土地面积进行量化,具体计算出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供需结构。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其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生态赤字,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生态压力,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生态文明道路,是油田全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文章结合实际,论证了绿色生态油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创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完善生态管理机制、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对创建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人类生存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必须寻求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以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这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设计的概念及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闭幕,会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来引发身边人的热议。"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总结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和内涵,概括了生态校园建设的各项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各学校的建设侧重点,将现有生态校园划分为景观园林设计型、环境友好技术型、生态化教育管理型三类,最后对生态校园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面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赖于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养成、环境意识的树立、环境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王如松 《绿色视野》2008,(12):17-18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体现在人与环境关系的体制合理、决策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活俭朴、行为自觉、公众参与和系统和谐,展现一种竞生、共生、再生、自生的生态风尚。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文  相似文献   

15.
胡顺高 《环境教育》2013,(Z1):67-6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16.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是今后环保工作主要任务。生态示范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措施。如何以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对全力推进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8,(10):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8,(1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09,(3):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