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5,(2):124-125
<正>联合国纪念印度洋特大海啸发生10周年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5年1月2日,为纪念2005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海啸,联合国减灾战略与泰国政府在该国旅游圣地考拉(Khao Lak)举行研讨会,思考印度洋海啸所带来的教训。联合国减灾战略负责人瓦尔斯特伦表示,10年前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就此后10年的减灾战略达成了一项行动框架协议。而10年后为纪念印度洋海啸而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则为2015年3月在日本仙台举行的第三次世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在日本人看来"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自2001年以来的10年内,日本共发生里氏6.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此次9.0级大地震主震区宫城县,地震前全县中小学校舍抗震水平排在全国前4位。"这次不是房子被震塌,而是被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大海啸直接卷走......"震后,兵库县建筑师协会长垂山英司说起学校时语气黯然。日本校舍如此强悍,得益于他们在阪神大地震后的"校舍补强计划"。  相似文献   

3.
【导读】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在日本人看来“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自2001年以来的10年内,日本共发生里氏6.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此次9.0级大地震主震区宫城县,地震前全县中小学校舍抗震水平排在全国前4位。“这次不是房子被震塌.而是被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大海啸直接卷走……”震后,兵库县建筑师协会长垂山英司说起学校时语气黯然。日本校舍如此强悍。得益于他们在阪神大地震后的“校舍补强计划”。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学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地震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所以建筑质量是抗震的重中之重.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和美国,在建筑抗震上都有自己的"法宝". 日本让"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变成空话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同时,日本也是世界超级抗震强国,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建筑规范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5.
罗时 《劳动保护》2011,(5):40-42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发生了特大海啸,次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触目惊心的"3·11"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连日来,就这一事故带来哪些教训,国内外各主要媒体纷纷发表言论,我们择其精华,加以归纳,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发生的大地震,无不说明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活跃期.中国处于太平洋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属于发生大地震频繁的区域.在汶川地震后,中国建筑抗震形势严峻.玉树地震再次凸显加强我国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5月21日当地时间19点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截止到当地时间27日上午11点,地震已造成2218死亡,9497人受伤。 之后不久,5月26日当地时间18点24分,日本北部仙台市附近又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岸附近,震源处于地面以下68公里。仙台市内多处起火,远在南面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电波和可见光之间有一个尚未被人们涉足的THz领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方便适用的THz光源发生器和检出器问世. 川濑晃道,在大学时代就对这个领域抱有兴趣,读研究生时开发出划时代的光源发生器,调入日本理化研究所仙台研究中心"光发生和计量研究组"后,对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和改良,开发出宽频THz检出系统.之后调入研究所本部,从2001年开始进行THz图像技术的研究.最近,成功研制出采用THz对邮件及其他包装物中的毒品等化学物质进行同一性认定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东太平洋发生特大地震。由于日本抗震技术领先世界,其建筑和桥梁破坏所造成的生命损失较小。但是,地震诱发的海啸将日本东北部分地区彻底摧毁,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后续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11,(4):32-32
日本有地震观测以来的最强震以及接踵而至的大海啸给该国带来重创。经济损失以及恢复企业生产、道路和交通所需资金还有待统计,这将是天文数字。首相菅直人称,国家正在经历二战后最可怕的危机,号召民众“面对民族威胁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06,(8):57-57
2002年4月,日本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在接受超级计算机世界标准——“Linpack”的基准测试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5.61万亿次,成为当时世界上运算性能最高的超级计算机。这台机器将追踪全球的海洋温度、降雨以及地壳运动,以便能及时预报在未来一个世纪可能要发生的自然灾害。日本一名官员18日表示,日本正在计划进行超长期的天气预报,利用超级计算机对未  相似文献   

13.
在电波和可见光之间有一个尚未被人们涉足的THz领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方便适用的THz光源发生器和检出器问世。川濑晃道,在大学时代就对这个领域抱有兴趣,读研究生时开发出划时代的光源发生器,调入日本理化研究所仙台研究中心“光发生和计量研究组”后,对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和改良,开发出宽频THz检出系统。之后调入研究所本部,从2001年开始进行THz图像技术的研究。最近,成功研制出采用THz对邮件及其他包装物中的毒品等化学物质进行同一性认定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黏弹性阻尼器在工程结构抗震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结构抗震、抗风、抗振动和安全性的能力,介绍了黏弹性阻尼器性能及在国内外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面向 2 1世纪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研究的需求 ,建筑结构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作了简要介绍 ,并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 89)及其 1998年 9月的征求意见稿中相关的内容作了对比 ,还对 2 1世纪的抗震设计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评价了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Eurocode 8,part2 ) [1] 关于延性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安全性。以一座高架桥横向抗震设计为例 ,按 3个不同的性能系数设计圆柱式桥墩 ,根据欧规规定的最小配箍率配置箍筋 ,使用自编程序MCAP[2 ] 评价其实际达到的延性水平 ,并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 ,欧洲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箍率足以保证结构达到预期的最低延性能力 ,性能系数具有相当大的安全储备。同时可以借鉴欧洲规范 ,作为延性桥梁抗震设计的一种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小施工桥梁的地震损失,基于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震损伤和破坏的现实,以3座典型大跨悬臂施工连续梁桥为对象,在分析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能力需求比(CDR)法,研究大跨梁桥施工全过程的抗震性能和抗震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悬臂施工全过程中各构件各部位的能力需求比均大于2.5,悬臂施工全过程结构抗震安全;抗震易损的部位分别位于墩底、桩顶和1号-GPZ(KZ)3SX支座;最小能力需求比集中于8号梁段、9号梁段、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和桥面施工等阶段;抗震设计应在施工的维度上,重点关注地震风险相对较大的施工阶段,确保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种道路上,每天都发生着交通事故,使众多无辜者命赴黄泉。据统计资料显示,由于交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由最高的1992年的11451人逐年减少,但至1998年仍有9200人死亡。交通事故次数由1997年直线上升,1998年为80万次以上。作为防止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对策,目前的主流是沿高速公路侧面设置缓冲鼓,该缓冲鼓结构只是在塑料容器中放入水袋,其目的在于发生事故时缓和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并引起驾驶员注意。但是,如考虑高速公路汽车速度及汽车自身性能的提高,当务之急是开发具有优于缓冲鼓性能的能吸收冲击的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层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多筒结构这种新的结构体系,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型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以某地拟建工程为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不同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对盒式多筒结构的影响,并与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选出盒式多筒结构适合的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进而对盒式多筒结构进行抗震性能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布模式对于盒式多筒结构这样一个新型结构体系最为适宜,并得出了盒式多筒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各项参数都远优于规范限值、塑性铰出现顺序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优越的结论.盒式多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较为适用,一个筒作为一户,充分体现了"大开间、灵活划分居室"的优势.研究可为空间网格盒式多筒结构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为盒式结构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