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夫是α-氰基-3苯氧苄基-3-(2-氯-3. 3. 3-三氟-1-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Z)-(1R,3R),S-酯及(Z),(1S,3S),R-酯的1:1混合物。是英国卜内门公司植物保护部集能山研究站发现,具有低用量药效及其广谱活性。在我国棉花、茶叶、果树和蔬菜等作物上用以防治多种害虫。为了解在柑桔(甜橙)上使用后残留情况,1985-1986两年在浙江黄岩和广西阳朔等地柑桔产区进行了功夫田间残留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螺螨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经1.0、5.0和10.0 mg/kg 3个浓度螺螨酯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浓度螺螨酯对细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螺螨酯对土壤真菌数量有刺激作用,其中低浓度(1.0 mg/kg)处理对真菌刺激作用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螺螨酯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有减弱趋势。螺螨酯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脱氢酶活性对螺螨酯表现为刺激-抑制-逐渐恢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1.0 mg/kg)螺螨酯处理14 d后,4种土壤酶活性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而中浓度(5.0 mg/kg)和高浓度(10.0 mg/kg)螺螨酯处理土壤酶活性恢复则需较长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螺螨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手性农药丁氟螨酯对斑马鱼胚胎的选择性发育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丁氟螨酯(CYF)对非靶标生物的发育毒性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其对水生生物的对映选择性效应尚不清晰.为评估丁氟螨酯对斑马鱼胚胎的对映选择性毒性,通过96 h的暴露试验,研究了梯度浓度的丁氟螨酯消旋体及对映体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此外,试验还研究了丁氟螨酯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卵黄囊水肿、心包囊水肿和身体弯曲的影响.根据急性毒性结果可知,毒性大小为S-CYF > Rac-CYF > R-CYF,其中S-CYF的毒性是R-CYF的2.3倍.72 hpf,500 mg·L-1S-CYF可显著诱导胚胎产生卵黄囊水肿(YSE)、体轴弯曲(CB)等畸形效应(p<0.05),而Rac-CYF降低了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成功率.在本研究中发育毒性效应结果与急性毒性结果一致,均为S-CYF > Rac-CYF > R-CYF,表明丁氟螨酯对斑马鱼胚胎存在显著的对映选择性发育毒性,研究结果为丁氟螨酯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溴代阻燃剂之一,在各种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本研究从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株可降解TBBPA的菌株,命名为TP-1,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sp.).在pH=7的条件下反应60 h,菌株TP-1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TBBPA降解率为74.87%.采用HPLC-MS测定TBBPA的降解产物,发现主要产物为二溴双酚A、双酚A、4-对羟基苯乙酮和二溴化芳香族化合物,其降解方式主要为β断裂、还原脱溴和氧化,进而初步推测出其降解途径.在此基础上,基于KEGG数据库分析菌株TP-1降解TBBP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依据模拟降解途径和KEGG注释结果推测菌株TP-1降解TBBPA的功能酶为过氧化氢酶(EC:1.11.1.6)、卤代烷脱卤酶(EC:3.8.1.5)、卤乙酸脱卤酶(EC:3.8.1.3)和单加氧酶(EC:1.14.13.7).对这4种酶同源性和编码基因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这4种酶与甲基杆菌属菌株的相应功能酶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相应的基因簇在甲基杆菌属菌株中均具有较好的同线性,据此推测甲基杆菌属的多数菌株具有TBBPA降解能力.本研究可从分子水平阐述TBBPA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发光细菌发光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化妆品广谱防腐剂布罗波尔(BNP)及其转化产物2-溴-2-硝基乙醇(BNE)、溴硝基甲烷(BNM)、甲醛(FA)、2-溴乙醇(BE)等的毒性,基于化合物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BNP 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方式差异,并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及相似性参数法(λ)对其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BNP 及其转化产物对发光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低剂量刺激和高浓度抑制,毒性强弱顺序为BNM (EC50=3.01mg/L)>BNE (EC50=4.21mg/L)>BNP (EC50=19.19mg/L)>FA (EC50=51.44mg/L)>BE(EC50>5000 mg/L). BNP 及其转化产物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疏水性及分子中溴原子的氧化性有关,随化合物疏水性和溴原子氧化性的增加而增强.BNP 与BNM 或BNE 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5 种化合物等浓度混合时联合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BNP 某些含硝基转化产物的存在能增加BNP 的生态毒性,转化后复合生态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两种溴系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危害,测定对比了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h-LC50,48 h半数致死浓度)和慢性毒性(包括21 d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毒性影响的EC5(5%效应浓度)或NOEC(最高无效应浓度)等),在此基础上采用评估因子法外推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21 d敏感繁殖毒性终点EC5(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均比48 h急性毒性LC50低2个数量级,且低于其对繁殖量毒性影响的NOEC.危害评估结果显示,三溴苯酚和四溴双酚A基于慢性毒性的PNEC低于基于急性毒性的PNEC.以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毒性危害的EC5值作为大型溞繁殖毒性指标可能比NOEC更能敏感地表征化学品对溞类的危害,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慢性繁殖毒性作用相比急性毒性作用更应引起关注,采用以慢性毒性数据为基础的危害评估结果可以较好地保护物种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喹硫磷,又名喹噁硫磷,Ekalux,Oainalphos,Bayrusil化学名称0,0—二乙基—0—2—喹噁啉基硫代磷酸酯.1983~1984年,在广西阳朔,浙江黄岩、温岭等地柑桔果园,用瑞士SANDOZ Ekalux 25EC(P.303818),喷施1000倍和666倍两种浓度,以不同距收期采样测定柑枯果皮,果肉中喹硫磷的残留量,发现残留主要在果皮中,果肉中均未检出(<0.03ppm).  相似文献   

8.
污水及污泥中多溴联苯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溴联苯醚是一类溴代阻燃剂,包括三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五溴、八溴、十溴联苯醚.该物质曾广泛使用于电子、材料、家具等产品中.研究表明,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均会释放多溴联苯醚到周边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具有持久性、可生物富集和长距离迁移,对人体和身体系统存在潜在危害,是一类新兴污染物.目前,这类物质中的部分化合物已...  相似文献   

9.
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命早期阶段的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溞的幼溞接触不同浓度的双酚A和四溴双酚A,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48 h的EC50分别为8.91和0.69 mg·L-1;对斑马鱼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 h的LC50分别为9.06和1.7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和溞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2个化合物都属于高毒物质.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斑马鱼生命早期阶段毒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斑马鱼胚胎72 h孵化畸形是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2.90mg·L-1,72 h未孵化是四溴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0.14 mg·L-1.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鱼卵发育有显著影响,双酚A对鱼卵有致畸作用,四溴双酚A抑制了鱼卵孵化.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产品中大量使用的内分泌干扰素的潜在健康影响暴露评估和源识别被高度重视.研究者搜集了加州Richmond工业区40户非吸烟家庭和加州Bolinas 10户乡村家庭室内和室外空气平行样本.利用GC-MS分析104种因子,包括邻苯二甲酸盐、烷基[苯]酚、对羟苯甲酸酯、多溴联苯醚(PBDE)阻燃剂、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1.
庞博  吉东生  刘子锐  朱彬  王跃思 《环境科学》2016,37(4):1230-1239
在线精确测量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是研究碳质气溶胶形成和来源解析的重要科学基础.在线测定仪器选取不同的升温程序可能导致OC和EC观测数据差异,造成对研究结果的误判.对比分析在线OC/EC分析仪最常使用的RT-Quartz(R法)、NIOSH 5040(N法)和Fast-TC(F法)这3种温度协议下获得的OC和EC实际观测结果,结合北京空气污染程度,讨论了3种分析程序观测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3种分析程序对TC(TC=OC+EC)、OC和EC的测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存在一定偏差.对TC的测量,R法比N法低5%,比F法高1%;对OC的测量,R法比N法低9%,比F法高1%;对EC的测量,R法比N法高20%,比F法低11%,其中R法温度协议在不同空气质量下对TC、OC和EC测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N法和F法.使用R法的在线分析与小流量PM2.5石英膜采样-离线分析所测定的TC、OC和EC结果的线性拟合斜率分别为1.21、1.14和1.35,R2TC、R2OC和R2EC分别为0.99、0.99和0.98;R法测定的EC浓度显著低于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AAP)测定的BC浓度.当BC8μg·m-3时,EC/BC为0.39,而当BC8μg·m-3,EC/BC为0.88.EC与BC变化趋势相近,但浓度值存在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2.
螨类与环境     
螨类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地球上现存的螨类可能有50万种之多。它们的形态、习性以及栖息场所多种多样,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螨类的踪迹。 螨类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极多,生活方式也极为复杂,与农林、医牧和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人们对危害农林作物的叶螨、危害仓贮的粉螨及引起人畜疾病的恙螨、革螨、尘螨、疥螨、蠕形螨等深恶痛绝。蜱螨学深入研究发现螨类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螨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陆地上的螨类以栖息于土壤的为最多,由于肉眼不易发现很难引起人们注意。如果没有螨类等土壤动物的粉碎、搅拌、分解,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便会中断。土壤螨类的食性与蚯蚓一样,它们也是分解植物残体的重要成员,对土壤腐殖质化及土壤物质能量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们分解植物残体进而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和酸碱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布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研究表明:OC和EC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与OC相比,EC则相对更集中于<0.49 μm粒径上;PM10中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ρ(OCsec)/ρ(OC.))比例的平均值为卵%,OC,EC的对数模型图都为双峰型.对ρ(OCtot),ρ(OCpri)(一次有机碳质量浓度)与ρ(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用ρ(OC)/ρ(EC)值来评价二次污染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目前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在其生产、使用及处置等环节会被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四溴双酚A具有持久性、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文章在简单介绍四溴双酚A主要性质和毒性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四溴双酚A在光降解、微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蔬菜、棉花和果树等各种作物。氟氰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螨和蜱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在蔬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国内报道不多。我们研究了氟氰菊酯在上海地区蔬菜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为合理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京津冀区域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于2015年7月和10月及2016年1月和4月在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5个城市同步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使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OC、EC和SO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2.9~28.5、4.1~7.9和3.3~10.4μg·m~(-3),OC/EC和SOC/OC的比值分别为2.4~3.0和0.26~0.32.OC和EC的浓度呈现保定石家庄沧州天津北京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点.OC/EC的比值及OC和EC的相关性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这可能与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燃煤有关,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加剧了碳质气溶胶污染.冬季较高的SOC浓度主要与低温、气态前体物的增加以及频繁出现的逆温、小风和混合层高度降低等不利气象条件有关.京津冀区域碳质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具有空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区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在上海城区点位采集了181组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 optical reflectance,TOR)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含量.结果表明,上海城区环境空气PM2.5中OC和E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6μg·m-3±6.2μg·m-3和2.4μg·m-3±1.3μg·m-3,两者之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20%.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OC和EC在PM2.5中的比例最高.全年OC/EC比值为3.54±1.14.采用最小OC/EC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得到SOC年均浓度为3.9μg·m-3±4.2μg·m-3,占OC含量的38.9%.夏季SOC浓度低且与O3最大小时浓度值相关性好,表明光化学反应是夏季SOC的重要生成途径,主导西风向的秋冬季SOC浓度高于静风条件下的浓度水平,存在输送作用.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城区PM2.5中OC和EC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生物质燃烧和道路尘,这4个来源对含碳组分的贡献率达69.8%~81.4%,其中机动车尾气在4个季节中的贡献率均较高,生物质燃烧贡献约15%~20%,春季和秋季道路尘影响明显,冬季燃煤的贡献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5种多溴联苯醚同系物(BDE-28、BDE-47、BDE-99、BDE-153和BDE-209)对2种海洋饵料藻(亚心型扁藻和盐生杜氏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96 h半抑制浓度(96 h EC50)计算结果表明,BDE-28 和BDE-47的毒性较高,随溴原子取代数的增加,PBDE同系物对海洋饵料藻的毒性呈下降趋势,5种PBDE同系物对亚心形扁藻、盐生杜氏藻的96 h EC50由小及大依次为:BDE-28(128,75 g/L)、BDE-47(114,120 g/L)、BDE-99(383,572 g/L)、BDE-153(996,1249 g/L)和 BDE-209(2056,1868 g/L)。目前全球近岸海水中PBDEs浓度尚不会对海洋饵料藻产生急性毒性。海洋微藻对同种PBDE同系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96 h EC50相差1~2个数量级),为客观评价PBDEs的海洋生态风险性,应研究PBDEs对更多种类微藻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于2015年8月到2016年4月在菏泽市城区采集PM_(2.5)颗粒,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颗粒物中8种碳组分,获得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分析了OC与EC的比值、相关性,使用OC/EC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8种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PM_(2.5)中OC、EC的年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60.6μg·m~(-3)、0.6~24.8μg·m~(-3),OC/PM_(2.5)、EC/PM_(2.5)的季节分布特征相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OC/EC的年平均值为2.6±1.0,春夏秋冬OC、E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56、0.86、0.75,估算的SOC年平均浓度为(4.7±5.0)μg·m~(-3);(3)不同季节8种碳组分质量分数均为EC1最高,EC3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春秋冬这3个季节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物质锅炉排放的颗粒物,分别采集了PM_(10)和PM_(2.5),主要研究了颗粒物中碳组分特征、粒径分布等.采用热光反射法(TOR)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得到char-EC和soot-EC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除尘方式对生物质锅炉排放颗粒物中的OC和E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作为识别源的指标OC/EC值和chart-EC/soot-EC,测得布袋除尘样品中,OC/EC和char-EC/soot-EC在PM_(10)中分别为1.4±0.4和35.7±16.5,在PM_(2.5)中分别为2.2±1.3和15.5±10.3;旋风除尘PM_(10)样品中OC/EC值和char-EC/soot-EC分别为6.1±1.9和5.2±2.5,旋风除尘PM_(2.5)样品中6.5±2.0、2.5±2.3.对8个碳丰度分析可知,布袋除尘样品中EC1在TC中的占比最高;旋风除尘样品中OC1-OC3在TC中占比较高.此外,OC2、OC3和EC2主要富集在PM_(2.5)中,OC4、EC1和EC3主要富集在PM_(10)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