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第12期“热点追踪”栏目《警惕地方形成矿难瞒报机制》和《蔚县“7·14”矿难瞒报逻辑链》两篇文章发人深省。我们处在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尊严和平等的。竟然有人认为死难者是没有尊严的,对死难者的遗体可以不挖出来,即使挖出来也可以运到外地处理掉,这都是河北省蔚县李家湾煤矿新井“7·14”矿难中发生的怪事。  相似文献   

2.
首届阳光华语纪录片奖的一部人围影片《声音——尘肺之殇》,最近引起关注。纪录片的拍摄者历时9个月,行程6万多公里,到达8个省区,镜头对准“矿难中的矿难”——尘肺病人群。  相似文献   

3.
去年,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矿难,死亡148人;陕西铜川陈家山“11·28”矿难,死亡166人;今年辽宁阜新孙家湾“2·14”矿难,死亡214人。这几次特大瓦斯事故触目惊心,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每逢矿难,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媒体舆论,都纷纷拿出“药方”,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05,(3):7-7
浙江宁波读者凌义斌:本期“图文写真”栏目《“10.20”河南大平矿难》一文中,148条生命的逝去让我们又一次痛彻心扉。矿难、矿难、又是矿难!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因此,我们有必要说:“珍惜生命,关爱矿工”。“10.20”大平矿难又一次以血的代价提醒人们,煤矿生产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爱惜矿工的生命,让每一个矿工都能平安下井,都能平安回家。编辑:“年关、年关,过年如过关”。对于那些特殊处境的人来说年关是道难过的鬼门关。今年这个“年”,成为矿难家属的鬼门关!郑煤…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湖南省冷水江市东塘煤矿的“4.6”矿难.其顶风作案尤其是违法使用女工的恶劣行径令人震惊。记者今天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全总派出的事故调查组对矿难调查已有了初步结果,记者就此采访了全总女职工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8,(5):12-12
“说实话,我最揪心的是矿难。”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在接受采访时坦承,最担心矿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根治矿难:生命的理由高于一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2005年,“矿难频发”绝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5年1月1日至12月18日,全国煤矿发生事故67起、死亡2671人,同此增加19起、1141人。矿难触目惊心,却又逐渐麻木着神经。这并非人性的冷漠,实在是频繁的矿难报道已经令人有点“审丑疲劳”了,人们对矿难已经说得太多,几乎无话可说,也不想再说了。但是,2671条逝去的生命要求我们说,不可预知、可能还会因矿难而丧生的工人兄弟要求我们说。在一个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生命的理由高于一切。2005年,围绕矿难,人们熟知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安监总局、李毅中、官煤勾结、限…  相似文献   

9.
矿难频发,矿工愤怒、无奈而疲惫的表情,还带着煤黑的脸如同希望工程宣传图片中睁着大眼睛的小女孩一样深入人心。近年来,“矿难”成为媒体的高频用词.提到矿难,领导、老百姓的心里各有滋味。煤矿工人对待矿难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他们的心里,怎么看待矿难和在矿难中死去的同胞?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矿业公司宣传部在公司所属的几个煤矿,与一线煤矿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提起矿难,煤矿工人感到气愤和痛心听说要听听一线工人对矿难的看法,许多职工顾不得一天辛苦工作的疲  相似文献   

10.
10月29日晚上6点左右,衡山霞流;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35人,6人安全升井。此次矿难事故中有29条生命逝去,另有6位矿工因为具有相对丰富的自我救援知识,凭借热爱生命的顽强毅力,最终逃出生天,创造了矿难自我救援的一个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将生产分为“一二线”,也就是指“井上”、“井下”,工作的重点都向一线倾斜。安全工作也不例外,总认为事故出在下面,管理的重点也在下面,问题自然也喜欢往下找。但剖析近几年来一些典型的责任事故看,却很少发现是由井下工人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的“导火线”恰恰是在井上。南丹“7.17”矿难、山西繁峙“6.26”矿难、运城富源“5.4”矿难等等,几乎都与管理者的失职、渎职有关,他们甚至提出“出  相似文献   

12.
《广州日报》5月3日刊登张魁兴的文章说,据黑龙江联合调查组证实,4月26日发生在鸡西市的“矿难瞒报”传言属实。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元旦,温家宝总理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悼念遇难职工、慰问救护队员和灭火队员,并到井下看望一线工人。在“11·28”陈家山矿难井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副局长赵铁锤和地方领导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事故情况。“要爱惜每一个矿工的生命”——温家宝总理赴铜川慰问煤矿工人看望矿难工人家属@张兆增  相似文献   

14.
文化     
切莫“虎口”拔牙从矿难事件调查中,可看到矿难多发的是一些小矿和危旷,它们安全设施不足、管理落后,为了一时私利,竟驱使工人“虎口”拔牙,非法开采,造成严重后果。画家的画确切的比喻让人们震惊。对于危矿这只“老虎”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让工人弟兄们去“拔牙”才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矿难频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要求相关企业、行业普遍“整改”,严格进行安全大检查,甚至停产整顿、排查事故隐患。然而,时隔不久,甚至政府指示的余音未消,一起起矿难仍接二连三发生。严酷的事实说明,“矿难”已非“偶然”,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探讨导致悲剧的原因: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设备隐患未能及日寸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了事故,说明人的素质低下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又如设备、技术落后自然也是矿难频发不能忽视的因素;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政绩”,甚至由于与煤矿有直接的利益关联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7日15时左右,唐山市开平区刘官屯煤矿井下发生重大爆炸事故。经抢险指挥部进一步核实,共有110人安全升井,74人死亡,32人下落不明。据了解,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为瓦斯爆炸。这样的矿难新闻,读者恐怕早已熟悉。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多少人伤亡,多少人下落不明,什么官员“亲赴现场”,谁“高度重视”之类,几乎已经成为矿难报道的固定模式。鉴定矿难事故频发,作为一个读者,想提几点建议:一、不要再用“又”、“再”之类模糊表示频率的副词,让读者搞不清发生矿难的具体次数。建议学习气象预报中热带风暴(台风)编号的办法,称作“今年第×号…  相似文献   

17.
月明 《劳动保护》2006,(2):71-71
对于遇难171人的黑龙江省七台河重大矿难,七煤公司领导称事故发生是因为矿工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虽然经过反复培训,劳动者的素质离要求还差很远(2005年12月1日《新京报》)。不可否认,矿难频发与矿工素质的高低确实是有很大关系,许多矿难中,矿工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肇事者”。矿工素质不高,主要是由于接受专业培训较少造成的。矿工一直以来很难被培养成产业工人,而依旧是一些不专业的“农民矿工”,原因有许多,但主要原因是煤矿管理层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据统计,80%~90%的矿难属于“人祸”,是和管理者的低素质有关,七煤公司…  相似文献   

18.
一位煤矿管理者说,现在大家都是“忽悠”——基层“忽悠”矿领导,矿领导“忽悠”市领导,市领导再“忽悠”上级。他说,更不怕的是,有时是几方为了各自利益一起合起来“忽悠”,并一起“认认真真走过场”。这话一语道破了瞒报矿难的天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现今矿难高发已不是新闻,一茬又一茬的治理措施难以速效显效才是新闻。近年来,重特大矿难接二连三地发生,用有些论者的话说,人们已产生“审丑疲劳”。确乎如是,如今发生矿难死人似乎已成为常态,不发生矿难反倒成为例外了。善良人们该流的泪似乎已经流干,该想的法子似乎已经想尽,然而,严峻的现实仍然是,人们还没从上次矿难的悲伤中走出,又听到了新的矿难噩耗。难道人们真的对矿难就没辙了?我从来都不认为是这样。矿难高发绝非不治之症,只存在药物无效问题,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10日(天津)每日新报有标题为“矿主镇政府勾结隐瞒矿难”的报道,现将部分内容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