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地质市场基桩施工中,发生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原来都是采用强力起拔的方法。在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将几万元的反循环钻杆丢在孔内,或造成钻孔报废,给施工单位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有的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拉坏钻塔(钻架)、吊车,拉断钢丝绳等,甚至还会发生人身事故等。处理事故时间长,不安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解决基桩施工中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事故,本队在原钻探生产孔内爆破处理事故的基础上,试验成功并总结出一套对地质市场基桩施工中处理上述事故的经验,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回…  相似文献   

2.
加油站埋地储罐渗漏是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潜在污染源。文章综述了国外加油站渗漏检测与渗漏污染监测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我国埋地油罐渗漏检测和管理现状。提出学习国外埋地储罐渗漏污染监管方法,加强国内加油站埋地储罐渗漏污染监管,尤其是地下水污染监测,建议制定我国加油站埋地储罐周围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规范,建议对在地下饮用水水源防护区内的埋地储罐设置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以加强加油站埋地储罐渗漏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二氧化碳(CO2)的捕集和埋存(CCS)技术中,国内外主要研究的埋存方法有地质埋存、海洋埋存和矿化埋存等,其中地质埋存又可细分为油气藏封存、盐水封存和煤层封存。本文主要对国内外CCS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成果做一简单总结,并着重对煤层封存技术中相关力学公式进行了推导,以及盖层完整性对埋存力学性质的影响做一研究,从而对煤层封存中地质埋存环境可靠性进行模拟和评价,为地质埋存环境的选择提出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井内事故是石油勘探行业特有的一类事故 ,它主要是指在石油钻井、固井、测试、试油、修井以及酸化压裂等井下作业过程中 ,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 ,使生产作业突然停止或者在施工过程中 ,不能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 ,达不到预期目的的现象。井内事故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卡钻、埋钻、井内落物、井斜、“灌香肠”、替空、“插旗杆”、地层污染以及井喷、井漏等。无论哪一种现象发生 ,都会给施工作业造成损失 ,有时经济损失无法衡量。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 ,对井内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不是十分彻底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对井内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定向钻穿越管道的阴极保护评价。方法根据一条5130 m长度的定向钻穿越管道的实际参数,基于CDEGS软件计算方法,应用涂层耐受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计算定向钻管道浅埋层和岩石层中的管道的电位分布。结果通过调整土壤分层电阻率参数及土壤分层厚度进行计算,得到了定向钻穿越管道在分层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规律。结论明确了土壤电阻率是影响定向钻管道电位分布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基于定向钻管道两端阴极保护电位和土壤分层电阻率,推导了整条定向钻穿越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情况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探地雷达进行加油站埋地罐区油品泄漏检测,先后对8座加油站进行了埋地罐区泄漏测试,发现某加油站埋地罐区的疑似泄漏区域,并对疑似泄漏区域进行了验证确认。  相似文献   

7.
利用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固硫灰固化降解含油钻屑,研究了不同含油钻屑掺比对固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机械力化学法对含油钻屑中有机污染物的固化降解机制。研究表明,当含油钻屑掺量为50%时,球磨后样品中的含油率为1.92%,固化体常温养护28 d抗压强度为22.70 MPa,固化体石油类浸出浓度为3.875 mg/L低于GB 8978-1996中规定的限值。XRD分析表明含油钻屑中的有机污染物以物理包裹和吸附的形式被固化于含油钻屑固化体的凝胶相中。IR分析表明机械力化学法对含油钻屑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直埋供热管道在设计、施工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国内很多新建、改扩建的供热管网大多采用直埋敷设技术。《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的颁布执行,为直埋供热管道的设计和安装起到了可靠的保障。2011年,《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的颁布执行,为直埋敷设无补偿敷设方式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目前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已广泛应用,直埋敷设无补偿敷设方式从初投资、管网运行的节能型、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与有补偿敷设相比都有较大优势,因此无补偿预应力安装的先进供热管道敷设方式亟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DN25规格的小尺度埋地管道试验装置,开展了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通过2 mm口径的埋地管道向上泄漏试验,通过改变管道埋地深度(0 mm、200 mm、400 mm),研究了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埋地管道发生泄漏时土壤表面和泄漏口区域的形貌,以及泄漏口附近管壁和土壤区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埋地管道发生泄漏时,在不同相态和管道埋地深度下,土壤表面会呈现"土壤喷射"、"小孔射流"和"土壤隆起"3种不同形貌;当土壤表面不发生"土壤喷射"时,泄漏口附近会形成冻土球;管道埋地深度越大,管壁温降速率增大,管壁最低温度降低;土壤区温度与埋地管道距泄漏口的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且在泄漏口附近土壤区射流方向的温降最大,管道埋地深度增加使得泄漏口附近土壤区在射流背向的温降幅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宏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16-220
利用作者建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模拟了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一定土壤质地条件下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越敏感。全球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对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也是依地下水埋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埋深较小时,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温度升高的反应较小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其响应程度明显增加。因而 ,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了钻井井塌卡钻事故的成因机理及其危害性,运用因果图分析法从影响井塌卡钻的地质因素、工艺因素、人为因素及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定性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数学理论,建立井塌卡钻事故模型,对井塌卡钻事故的致因因素权重进行计算确定,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对所有致因因素权重进行排序比较,从而最终确定井塌卡钻的关键因素,分梯次进行预防,为现场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感染性,如果长期暴露于环境之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所以安全而有效地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意义极为重大。安全填埋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填埋的过程中,危险废物容易产生渗滤液等有毒有害液体,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又造成了污染,所以填埋场的防渗层设计建造和渗滤液的处理尤为重要。通过分析与研究,着重论述了在对危险废物的填埋过程中防渗层的设计和渗滤液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黎伟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138-139
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具有投资少、建造快、占地少、操作简便,可覆土植树或耕作等优点.个旧市填埋场运行7年来,未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或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而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是污染环境的重要隐患。对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及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控制处理和管理好垃圾渗滤液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将线缆制品及其材料自然埋藏于大庆苏打盐土中,周期性测量土壤环境的相关数据,研究试件腐蚀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各种线缆外护套的性能没有明显劣化;铅的腐蚀程度为中等,涂漆钢带的腐蚀程度较重,铝的腐蚀程度严重(发生穿孔)。金属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是苏打盐土的pH值高达10,以及电阻率很低、土壤微生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垃圾及其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是中国广东省沿海近17年发展起来一座现代城市。问题相当突出。其中以垃圾问题的解决的解决难度最大。处理垃圾采用填进地和焚烧方法。按1995年计,总量445888t/a,其中直埋量占86.63%,焚烧量占16.37%,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两种方法均在较大问题。现正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部开始出现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应限制开采。  相似文献   

18.
用LCA方法评估城市“白色垃圾”的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海林 《环境工程》2001,19(1):51-52
对目前城市白色垃圾的 2种普遍处置方法———厌氧卫生填埋法和焚烧法进行了LCA分析评估 ,得出焚烧法可使环境负担相对较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基岩屑典型回转窑焚烧处置过程中钡的转化以及焚烧尾渣的环境风险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钡是油基岩屑中的主要重金属,油基岩屑经焚烧后,尾渣中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大幅上升,平均值达到333.0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标准限值;在还原气氛下,800℃时模拟焚烧尾渣可交换态钡含量和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平均值分别达到8 675.74 mg/kg和244.38 mg/L,并在1 100℃时进一步上升,不同油基岩屑的浸出毒性发生这种跃升的温度条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基岩屑中的硫酸钡在800℃以上会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并与氯化氢等反应产生氯化钡,这种还原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硫酸钡晶体颗粒表面,并最终形成了被可溶性钡外壳包裹的硫酸钡晶体颗粒.研究显示,可溶性钡是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应急演练的准备、实施到效果评价的环节中,对管道施工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帮助施工单位更加有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演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