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省位处中原,地跨华北板块、秦岭中央造山带和华南板块。省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和条件。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批准不同层次的地质公园10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在地质遗迹资源和大众群体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是一项既达到保护地质遗产,又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利事业。但目前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保证地质公园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使之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地学研究的深入和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完善,作为地质公园建设核心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是作者几年来从事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总结,主要目的是在对地质遗迹保护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出科学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是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介绍了社区生态旅游定义以及地质公园走社区生态旅游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社区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对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进行研究。提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1)搞好地质公园内的生态旅游规划工作;(2)实施补偿机制;(3)搞好社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走“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企业经营+科研机构介入”的开发模式,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提供示范作用和理论依据,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环保信息     
《地质遗迹保护—北京宣言》发布 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日前闭幕,大会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和《地质遗迹保护—北京宣言》.《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对会议名称、会议目标、会员资格、会期、会议主要内容等以条款形式予以确定,以指导今后每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世界遗迹保护—北京宣言》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政府保护地质遗迹,促进人-地和谐相处,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的科学态度和决心,同时,呼吁全世界珍惜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设立地质公园等多种形式来普及地学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湖北省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概况和建设现状, 指出了目前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是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介绍了社区生态旅游定义以及地质公园走社区生态旅游发展道路的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社区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对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进行研究。提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①搞好地质公园内的生态旅游规划工作;②实施补偿机制;③搞好社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走“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企业经营+科研机构介入”的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开发项目,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提供示范作用和理论依据,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汝阳群是华北板块结晶基底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岩,是对比研究华北板块中新元古界与扬子板块震旦纪的关键。汝阳群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和泥岩组合,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是建设地质公园的理想岩石。在分析汝阳群分布特征、演化历史、地质遗迹和汝阳群分布区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此类地质公园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这有助于提高游客对汝阳群地质遗迹的认知度,保护汝阳群典型地质遗迹,实现这一类型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306-310
宝天曼地质公园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和科普基地。由于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重视不足,该地质公园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论述了宝天曼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该园区的主要保护对策为对现有地质遗迹进行清理、复原和建设,使其展现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的科学内涵,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科普景点。  相似文献   

1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205-210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形成许多新的灾害遗迹景观,使其地质遗迹资源更加丰富。但公园开发过程中,对震后地质遗迹科学性挖掘方面稍显不足,与园内"科学品位高、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遗迹资源不相匹配。本文分析了安县国家地质公园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安县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公园的进一步保护与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