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性信息素在减灾控害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分为:帮助识别对象害虫、监测种群状态、迅速普及虫情信息、直接诱杀雄虫以及提前1周开展减灾行动等。直接诱杀雄虫后,引起雌雄比上升,雌蛾产卵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幼虫及为害量减少,其中幼虫量一般减少20%-50%。根据在新疆、山东等地的试用经验,作者在首次指出性信息帮助识别害虫和迅速普及虫情信息对减灾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性信息素的干扰交配和诱杀雌虫的可能作用,以及使用性信息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997年以来,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是由于气温升高,耕作制度改变,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能得到解决,因此预测未来10年左右我国稻螟将继续暴发成灾。减灾控害的对策主要包括体系和任务两个方面。体系由社会组织和技术组成。政府应进一步发挥组织职能;技术包括虫情测报、经济评价和减灾手段。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中的作用值得注意。各级政府的任务是,国家重在制定政策,省、市重在提供资金,县级组织统一行动,乡、村落实人员。作者强调了扩大种稻经营规模对减灾控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暴发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戴小枫  郭予元 《灾害学》1994,9(1):22-30
本文就1992年我国棉铃虫暴发成灾的特点与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治理这一灾害性农业害虫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已经“不可避免”,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5.
暴雨泥石流暴发的准周期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泥石流是山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其发生条件和暴发规律尚在探索之中,泥石流过程本质上并不是纯随机事件,地形坡度,暴雨强度和风化岩土物质积累的组合决定了泥石流的规模,人们推测其暴发具有周期性,但并没有得到直接的证据。作者从山坡松散物质积累条件和泥石流暴发的概率分布出发,在考虑其发生规模的前提下,论证了泥石流暴发风险具有周期性,并且给出了其风险度及暴大风险重现期的估算公式,理论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泥石流间隔期越长,其发长的规模将越大,这在制定山区防灾对策中应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陕西叶螨暴发成灾,灾情的显著特点为发生范围广,种群数量大,发生期早,受害期长,为害作物多,面积大。繁殖力强,食物条件优化是叶螨暴发的根本原因;整体防治不重视,抗药性能强等是大面积成灾的主要因素,根据叶螨为害特征及农村种植经营现状,提出控制叶螨暴发成灾的对策;采用铲除杂草,区域连片种植,加强作物肥水管理及药剂滴心,根施,环涂防治与轮换用药等区域性控制技术体系,可达到断绝叶螨取食环境,延缓抗药性,大面积控制螨害发生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疆博斯腾湖亚洲飞蝗大暴发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慰军  黄镇  李聪 《灾害学》2005,20(3):84-87
分析了博斯腾湖周边亚洲飞蝗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开都河(博斯腾湖的入湖水系)上游山区降水和焉耆盆地5月份气温是影响飞蝗大暴发的主要气候因素.山区年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连续3年呈V型波动,且第3年5月份湖区气温正常(无极端低温)是飞蝗大暴发的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8.
戴小枫  郭予元 《灾害学》1996,11(2):41-46
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研究制定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棉铃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抗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5年棉铃虫猩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县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大面积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洲滩环境演变对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成灾史及灾情的基础上,研究了洞庭湖区洲滩演变对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影响。研究认为:中低位滩出露面积不断增大使东方田鼠种群迅速膨胀,高位洲滩出露面积减小造成汛期东方田鼠大量向垸内农田迁移;湖区洲滩冬春季连续出露天数增加了延长了东方田鼠的繁殖期;汛期洪峰水位增高、洲滩大面积淹没迫使东方田鼠大量迁向垸内;湖内废弃湖堤为东方田鼠逃避洪水提供了中途休息之地;洲滩地抑制东方田鼠种群膨胀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主要农业灾害及灾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农业灾害发生的气象背景,并利用1981~1990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的农业灾情状况及因灾而造成的粮、棉损失量。华北地区单位耕地面积的受灾率及成灾率分别为47.3%和23.0%,大致相当于二年一遇灾和四年一成灾。华北地区因农业灾害而造成的粮、棉损失量平均每年为397.0和34.5万吨,粮、棉损失率分别为4.9%及15.3%。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洪涝的激发机制和减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伦  姚炎明 《灾害学》1997,12(3):34-37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机制。自然机制有:①年降雨量较大,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②地势周高中低,平原海拔低,河流比降小。人为机制有:①围垦缩小了流域蓄水面积;②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造成地面沉降;③土地非农业化使地表可渗透性面积减少。并提出洪涝威胁的发展趋势及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本文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地气耦合的观点出发,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提出了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将地壳介质视为马克斯威尔体,运用差分和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分层地壳结构中分别存在低速体( 软包体) 、高速体( 硬包体) 和同时存在高速体和低速体时地壳应力的集中及应力集中随时间变化的演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 高速体、低速体的存在引起的平均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在高速体内和低速体外集中的结果同理论计算一致;(2) 高速体单独存在时,应力扰动值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平均应力集中程度在高速体内减弱,最大剪应力集中程度则在高速体内进一步增加,这一特征与地壳的蠕变过程一致,并有利于在高速体内孕育和发生强震;(3) 低速体单独存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大剪切应力扰动值在低速体上方逐渐增加,该特征对在低速体上方孕育中等强度地震( 有时也可能是强震) 是很有利的;(4) 高速体和低速体同时存在时,平均应力的集中随时间的推移在高速体也是呈减弱的趋势,而最大剪应力的集中则在高速体内较高速体单独存在时更加显著增加。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在非均匀性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基础上研究应力集中随时间变化,探讨强震孕育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荒漠化灾害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欢水  向众 《灾害学》1998,13(3):67-71
我国荒漠化灾害十分严重,每年仅风蚀荒漠化损失土地2460km2。荒漠化蚕食可利用土地,减少生物生产量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工矿和水利设施及农牧业生产,污染环境,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人民生活贫困。荒漠化每年造成经济损失540多亿元,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期旱涝影响往往是通过累积的异常加热造成环流形势和系统的异常而实现的.海温与地温影响降水的机制不同,前者的影响是大尺度的,而后者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当海温异常造成的大尺度环流变化与局地热状况都有利于降水时.洪涝更容易发生,反之易旱.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朝迎 《灾害学》1998,13(2):85-88
1997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其中以干旱最为严重,出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农业危害重.本文着重分析于早、洪涝、台风、风雹、霜冻、寒露风及雪灾,并对其影响作些扼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宪之 《灾害学》1993,8(1):66-70
1991年中国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和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都在于半球间宏观天气系统侵入中国所起的作用。这个结论是从实测现象和卫星云图以及工作经验推断出来的,又用以解释暴雨的几个交出特点,然后讨论持续性特大暴雨和特别严重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