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掌握淮安白马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状况,于2020-2021年对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类、数量、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发现湿地公园共有鸟类2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4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及以上等级物种7种.居留型上,冬候鸟占优势,有71种(33.81%);区系组成上,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124种(59.05%);生态类群上,鸣禽占优势,有88种(41.90%),水鸟(游禽、涉禽)其次,有84种(40.00%).基于现场调查数据,鸟类群落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24,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是鸟类物种数和种群数量较高的时期,湿地公园中部人为干扰较小的湖泊生境是鸟类集中分布区.基于该研究结果,建议优化白马湖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将鸟类集中分布区设为核心保护区以加强保护;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和工程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鸟类生境的异质性和有效性;加强鸟类监测、宣教和巡护,保障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兴化里下河湿地退渔还湿后越冬期的鸟类多样性状况,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兴化里下河湿地公园及其附近1处水产养殖塘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选取芦苇、藕塘、森林、库塘/水产养殖塘4种典型生境类型进行研究,共记录到14目31科48属69种鸟类,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鸟类的1种、附录Ⅱ的5种。兴化里下河湿地公园内主要越冬水鸟有东方白鹳、白琵鹭、小天鹅、凤头麦鸡、反嘴鹬、鹤鹬、骨顶鸡、夜鹭、绿翅鸭、针尾鸭、斑嘴鸭、红嘴鸥等。基于越冬鸟类的分布状况,对湿地公园的湿地修复和管理,以及加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长荡湖和滆湖两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状况,比较传统监测和智慧监测2种方法在小尺度鸟类调查上的差异。于2023年1—12月,采用传统监测方法(样线法、样点法)对长荡湖和滆湖2个湿地公园进行调查,采用智慧监测方法对长荡湖柚山村和滆湖塔下2个片区进行调查。全年共记录到鸟类156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长荡湖152种,滆湖103种。空间上,长荡湖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均高于滆湖,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马格列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后者。滆湖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低于长荡湖。季节分布上,秋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比较同时段、同片区2种监测方法,结果发现,物种数上,2种方法大致相当,智慧监测发现的国家级重要保护鸟类物种数高于传统方法;个体数和Simpson指数上,智慧监测明显高于传统监测;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上,智慧监测低于传统监测。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两湖湿地鸟类特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鸟类监测方法的更新和栖息地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季鸟类状况,于2024年3-5月,采用样线法、声纹监测法对公园内春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连续调查,共布设8个声纹监测点位及8条样线,采用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收集到的鸟类鸣声进行物种自动识别.春季共记录到鸟类133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居留型方面,留鸟43种,旅鸟30种,夏候鸟44种,冬候鸟16种.样线法调查到鸟类87种,累计1 452只,声纹监测到鸟类119种.样线调查法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55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96,鸟类多样性丰富,但受生境类型及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声纹监测法可24 h连续性监测的特点,分析了杜鹃科和鸱鸮科典型鸟类的日活动节律.通过对比人工调查与声纹监测,发现智能声纹监测在时间、空间、物种数、监测频次、夜间活动和难以目测观察到的鸟类等多尺度上都展现出较强的优势,在鸟类多样性监测与保护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与不同空间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关联度,可以更好地揭示土地利用方式与鸟类丰富度的关系。将鸟类实地调查数据与遥感影像所获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探讨与鸟类群落特征关联度较高的景观尺度。于2022—2023年在江苏南部12处湿地保护地确定样线并采集数据。分样线统计各生活型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并沿调查样线创建0.8 ~ 8 km(间隔0.8 km)的缓冲区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鸟类物种丰富度与缓冲区地类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地鸟类总个体数季节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反之;共现于12个自然保护地的物种达31种,分布于丘陵山地或紧邻丘陵山地的保护地单独出现的鸟类较多,长江湿地、平原河网湿地、环太湖湿地单独出现的物种数总体较少。(2)多元线性拟合模型在3.2 ~ 8 km内,模型解释率相对较高。未添加交互项时,土地利用特征与鸟类总体、猛禽、攀禽、鸣禽、陆禽、涉禽和游禽物种丰富度的较大关联尺度分别为5.6,5.6,8.0,1.6,7.2,3.2 和6.4 km,添加交互项后,依次为6.4,8.0,8.0,0.8,6.4,7.2,5.6 km,地类间交互作用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影响显著,湿地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相对突出的正效应。不同生活型鸟类物种丰富度对土地利用结构关联度最大的空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生物监测鄱阳湖吴城水域和微山湖二级坝水域中Al、Cr、Mn、Fe、Co、Ni、Cu、Zn、As、Mo、Cd、Ba、Tl和Pb等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吴城水域蚌样中Al、Mn、Cu的含量显著高于微山湖 (P<0.05),而前者Fe、Co、As、Ba、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8.4和22.0,均值污染指数(AP)分别为0.099和0.113,鄱阳湖的Cd及微山湖的Cd、Pb接近轻度污染水平,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监测是执行和评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简称《昆-蒙框架》)长期目标和行动指标所需要的关键数据的主要来源。简要介绍了《昆-蒙框架》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The glob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GEO BON)概况、中国已有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构建全球生物多样性观测系统(A glob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system,GBiOS)的目的和核心监测指标,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的一般步骤和GEO BON建议的4种生物多样性监测新方法。提出,地理空间单元与生物类群的全覆盖监测是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主要目标,传统监测方法和新监测技术的互补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在不同引物、不同参考数据库下环境DNA技术检测结果的差异,于2021年4月,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青岚湖鱼类多样性。选取16S rRNA及Cytb 2种引物,NCBI及本地数据库2种数据库,分别进行比对注释。结果表明:在青岚湖29个采样点中,共检测到7目15科43属64种鱼类,其中在16S-NCBI情形下获得4目9科19属20种鱼类,在16S-本地数据库情形下获得6目13科27属38种鱼类,在Cytb-NCBI情形下获得4目6科16属19种鱼类,在Cytb-本地数据库情形下获得2目5科15属20种鱼类。在青岚湖29个采样点中,鱼类更多地分布于湖面宽阔的中间地带(如S31附近),且南部较北部更少,鱼种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相似性。就研究区域而言,选择16S rRNA引物及本地数据库可以获得更全面的鱼类物种。通过与青岚湖鱼类历史数据比对发现,环境DNA技术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如能选择适当的引物和本地数据库,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物种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权的WQI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2018年鄱阳湖15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WQI)法研究10年间该湖水质年际、季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WQI多年平均值为78.41,水质总体处于差等级,其中氮、磷污染较为严重;该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各湖区WQI较为接近,湖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该湖夏季水质较好,水质与降水量及湖面风浪强度紧密相关;该湖污染物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周边的工、矿、企业的废水及采砂造成的污染物释放,建议控制、治理入湖河流水质,提高鄱阳湖较重污染区水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鸟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类不同,以往基于A计权声压级的噪声测量方法,用于鸟类声环境的监测评价并不准确。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小鸟天堂”风景名胜区为例,开展铁路交通噪声对鸟类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对鸟类生态区的多个监测点进行声环境线性频谱测量;其次,根据新茂铁路新会段的规划布局,采用模式预测法计算铁路运行期间在监测点产生的交通噪声频谱,并与铁路运行前实地测量的现状频谱叠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铁路交通噪声对鸟类生态区声环境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时在鸟类良好听觉频率范围的噪声增量可达10~30dB,将严重影响鸟类声环境;当采取全封闭声屏障防护措施之后,可有效降低“小鸟天堂”景区范围的噪声。  相似文献   

11.
燃放烟花爆竹对声环境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对噪声进行长期连续监测。通过对连续两年的北京市自动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噪声能够对声功能区环境评价参数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及其达标率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1、2类声功能区影响可使等效声级提高10dB,达标率降低3%。提示有必要把节日的燃放噪声与其他噪声分开,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年8月17—23日的太湖湖风加密观测实验结果,将湖岸3个常规气象站和湖面2个浮标站观测的风速和气温资料代入经典的湖风指数公式,通过Fisher二级判别法和历史拟合率最大法确定了太湖湖风指数的阈值为3.0。该结论为研究太湖湖风的发生频率及其对蓝藻水华全湖输移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鄱阳湖平原选取典型农村门塘,对其形状、进出口布置、水下地形、水深、淤塞、水质和底泥营养盐含量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农村门塘多呈长条形;进水口设置随意,多且分散;淤塞较为严重,淤积物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水体总氮和总磷一定程度超标,污染程度总氮总体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总磷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泥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呈现一定的污染状态;底泥中有机质、有机碳和总氮的同源性较高,主要以内源污染物为主;底泥中磷以陆源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