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山东省徒骇河—马颊河流域内某具有代表性的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特征、运行效果和处理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远低于设计指标。(2)该污水处理厂2012年单位水处理平均耗电量为0.267kW·h/m3,略低于国内单位水处理平均耗电量水平,略高于发达国家单位水处理平均耗电量水平,仍具有节能潜力。该污水处理厂单位水处理耗电量与单位水处理COD削减量呈线性相关,可通过COD进出水浓度及耗电量—污染物削减量线性关系式近似估算污水处理的耗电量。(3)该污水处理厂单位水处理总费用约0.58元/m3,其中电费和设备折旧费分别占单位水处理总费用的53.99%和33.67%,为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食材中筛选纯化的特定微生物制成复合菌剂,在自然、厌氧和曝气3种不同的供氧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的菌剂处理生活污水,以COD和氨氮浓度为参考指标,考察菌剂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1)菌剂投加量在0.5‰~1‰时对污水中COD的去除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自然、厌氧和曝气3种条件下,COD去除率最大分别提高了8.77%、11.22%和11.11%;(2)氨氮的去除效果受反应条件影响很大,厌氧条件下菌剂对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作用不明显,自然和曝气条件下,菌剂对氨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增幅最高分别达到22.6%和52.28%;(3)以0.5‰的菌剂投加量曝气处理2 d,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以分别提高11.11%和14.13%,初步研究显示,该菌剂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水的生态毒性较大。由于厌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A/DAT-IAT工艺对COD和生态毒性的处理效果均优于DAT-IAT工艺,并且回流总能耗低于DAT-IAT工艺,但是出水COD仍不达标。为了降低进入工艺的COD的总量,以絮凝沉淀做为预处理工艺,并采用Al残留量最小的絮凝剂投药量以降低出水中残留Al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没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絮凝-A/DAT-IAT工艺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104.46 mg/L,满足排放标准。在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的出水生态毒性有所上升,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得到了大幅削减。絮凝-A/DAT-IAT工艺与DAT-IAT工艺相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得到大幅增加的同时,生态毒性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借鉴经济学中评价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理论分配区域水污染物(COD)削减总量,基于基尼系数的内涵建屯一套适合新疆的COD总量公平削减方法.以2008年新疆各地州(市)COD总量削减为例,采用基尼系数法计算出水资源量,GDP和人口对水污染物(COD)总量分配的基尼系数,从公平性的角度结合计算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削减方案.结...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十二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新要求,分别预测了北京市城镇生活源及工业源新增的COD及氨氮排放量.北京市污染减排将面临存量削减空间有限,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压力巨大的新形势.提出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应以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为主,与环境改善相...  相似文献   

6.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各种主要污染因子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和C/N较低的不利条件下,COD、总磷、氨氮、总氮、悬浮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到不同的污染指标,添加了不同有机质的2个并行系统的处理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地下渗滤系统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核算了2006—2016年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两者协同控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6—2016年,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COD年去除量和TN年去除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COD年去除量和TN年去除量分别为349 168.73、20 715.10t,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28.8%、90.8%。2016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量为614 231.47t(以CO_2当量计),主要来自去除COD产生的CH_4和消耗电力产生的CO_2,主要影响因素是COD年去除量和年耗电量。建议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废水处理CH_4回收示范工程,开展污泥厌氧消化CH_4收集利用、选择合适的低碳水处理技术等污染物去除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菌藻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清  高旭  彭绪亚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629-3634
将海藻酸钠固定化活性污泥和小球藻制成颗粒小球,以自制的流化床反应器对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系统对氨氮、TP、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HRT=12 h,溶解氧浓度为3.0 mg/L左右,pH值为6.2至8.0之间,环境室温条件下,系统对氨氮、TP、COD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系统稳定运行后对氨氮、TP、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60%和30%以上,出水氨氮、TP、COD浓度基本维持在8、0.5和40 mg/L以下,出水浓度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这项研究显示固定化菌藻胶球系统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取固定床连续式水处理方式,实验研究了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微量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地下煤气化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处理COD为300 mg,/L左右的该类型废水时,加入微量臭氧,水处理装置COD去除率提高了45%,平均1 mg的臭氧处理了2.4 mg有机物;当废水COD为200 mg/L左右,进水速度为1 L/h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每升废水20 mg左右的臭氧,此时气水比为15:1左右;同时实验发现,不同COD的废水色度均可以被有效去除.通过与其他类似的实验研究比较发现,微量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0.
滇池柴河小流域暴雨径流中COD的输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单元,对暴雨径流中污染物颗粒粒径进行了分类,得出径流中COD浓度与污染物颗粒粒径的关系,并从输出源强、输移过程、汇集入河这几个方面对暴雨径流中的COD进行了从源到汇的输移特征研究,以确定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结果表明,形成的暴丽径流中的大部分COD经适当沉淀(30min以上)可以有效去除,暴雨径流中的COD主要分布在粉粒和粘粒中,2场暴雨径流均在沉淀的5~30 min去除的COD最多,这部分污染物的颗粒粒径在0.008~0.020 mm,属于容易沉淀去除的部分,沉淀3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52.19%,沉淀240 min左右可去除的主要为粒径在0.003~0.008 mm的污染物,沉淀24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63.41%;而沉淀2 880min后仍未去除的为粒径小于0.000 8 mm的微小颗粒,仍无法去除的COD平均占23.26%;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越强,形成的径流量更多,输出源的COD含量越高.2场暴雨径流的输出源、输移过程和最终入河的COD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污染物输移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且本研究监测的暴雨场次有限,由此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近10年来环境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浙江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公式法和模型法对"十二五"时期浙江省COD、二氧化硫和固体废物等3种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最后,给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强环境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2005-2008年中国COD减排情况进行分析,2008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COD净削减量为93.5万t,净削减比例为6.61%,其中工业COD净削减量97.1万t,城镇生活COD净增加量3.6万t.江苏、广东、山东、河南、辽宁、广西、浙江、河北等省的COD净削减量最大,净削减量占全国COD削减总量的64.2%,但这8个省份仍然为COD排放大省,COD排放量和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44.6%.重点调查企业的COD排放量较大的10个行业中,造纸业的COD净削减量最大,纺织业、饮料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COD排放量出现少量的增加或基本持平.全国城镇生活COD去除率由2005年的24.8%提高到2008年的33.8%,虽然去除率有所升高,但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城镇生活COD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餐饮业发展迅速,餐饮废水成为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针对餐饮业的排污特点,确定了主要污染因子.以COD为例,研究了主要污染因子及废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餐饮业废水排放系数约为88%,首要污染因子为COD,主要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具有明显突高、突低的特点,排放规律具有很强的时段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爆破制浆的排污情况和废水处理的可行性,以烧碱和石灰作投加药剂,进行了不同加碱量条件下爆破制浆产生源强的试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加碱量和适宜的黑液提取率.研究表明,在加碱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爆破浆样,浆样性能较好;在保持吨粗干浆产生的COD一致时,投加价格低廉的石灰,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便于后续的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控制吨粗干浆的石灰投加量为25~30 kg时,黑液提取率超过80%,最终出水COD<100 m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类Fenton氧化-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法处理难降解抗生素发酵废水,探讨了H2O2和草酸投加量对类Fenton氧化工艺以及HRT和曝气量对好氧MBBR反应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类Fenton氧化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反应溶液H2O2和草酸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50、45 mg/L、30 W/154 nm紫外灯照射1 h、pH为3.0,在曝气搅拌条件下,COD平均去除率为80.9%.当类Fenton氧化工艺出水pH在7.0时,废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进一步被混凝去除.好氧MBBR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RT 12 h、曝气量0.10 m3/h以及填料填充比(体积比)30%,最终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99.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效降解万古霉素废水COD的真菌菌株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47株真菌中筛选出1株能有效降解万古霉紊废水COD的真菌HCCB00304.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绿僵菌.利用真菌HCCB00304处理万古霉素废水的最佳条件为:菌体投加量10%(体积分数)、初始pH 6.00、25℃、处理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可使废水的COD从114 208 mg/L降到56 145 mg/L,COD降解率为50.84%.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COD降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013 3 h-1.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生活COD分区减排方案构想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生活COD排放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实现国家COD减排目标的首要压力,但目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此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实施城镇生活COD减排势在必行.重点分析了影响城镇生活COD减排的因素及其相关性,以COD超载系数、人均GDP和城镇人均生活COD排放量3个指标为基点,结合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环保投资比例,以及国家对四类主体功能区人口承载方面的相关要求,根据近年城镇生活COD排放量变化情况,构建分区分类削减方案,并从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保障COD减排的措施和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中后期中国污染减排的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污染减排是"十一五"时期中国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危机,制定了COD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经过"十一五"初期两年的努力,目前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已分别下降了2.2%和3.2%,但距离2010年要分别减少10%的目标仍有相当差距.通过预测未来3年GDP保持10.0%~11.0%或8.0%~9.0%的年均增长速度,分析"十一五"中后期中国污染减排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及其根系分泌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弄清不同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率以及其根系分泌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对植物根系分泌物与脱氮及COD去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净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茭白(Zizania cadaciflora)对污水COD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美人蕉对污水TN的去除率要高于茭白,系统中N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脱氮;美人蕉根系比茭白根系能分泌更多的溶解有机碳(DOC),这些可溶性的有机碳可以为污水中微生物提供碳源,有利于氮的反硝化去除,但同时也会增加出水COD的浓度。而茭白比美人蕉具有更强的硝化能力,可促进其硝化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碳氮比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静态小试装置,考察了低、中、高3组不同进水COD/N(2,5,10)对系统中氮、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平均去除率达到94.6%。TN的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C/N=5时达到63.8%,继续提高COD/N,TN的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碳源的增加,释磷菌能够从进水中获得充足的碳源,从而可以比较充分地释磷,因此,磷的去除率随COD/N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