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砷化氢为无色带有大蒜气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酸、碱、乙醇、甘油等,易着火燃烧形成三氧化二砷,易与高锰酸钾、溴和次氯酸钠等溶剂起反应,生成砷的化合物;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砷化氢,会引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急性砷化氢中毒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数小时。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4,(12S):46-46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类:1、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钒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10)砷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3.
我车间在生产锌、镉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砷,从而产生大量的砷化氢。据初步估算,每年投入生产流程中的砷量约166吨,其中转化为砷化氢而逸出的砷量约为22余吨。 砷化氢是无色、具有特殊大蒜味的剧毒气体,难溶于水,加热会分解成“氢”和“游离砷”。它的密度相当于空气的2.7倍,因此只在厂房的底层空气中循环,很容易造成操作人员急性中毒。中毒症状为头晕.疲劳、四肢无力.面色浅黄,尿中带血,与感冒、黄疸性肝炎发病症状相似。 为了防止砷化氢的危害,我们采取了坛罐密闭、通风排气、负压操作的方法;同时加强了个人防护。在发生砷化氢较严重的“镉…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去除水中砷或降低砷毒性为目标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了水体砷污染现状、微生物法处理水体砷污染的机理及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水体砷污染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氢自养微生物除砷技术,最后对微生物除砷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且绝大部分与重金属矿共生,我国大部分有色金属矿都不同程度地伴生有砷。由于砷的存在,在冶炼和化工生产过程中,含有砷的物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砷化氢。在铜和锌的电解过程中含砷的矿石与盐酸等类相遇、含砷合金的冶炼和贮存时接触潮湿的空气、水淬炽热的含砷  相似文献   

6.
选取内蒙古某矿区在采煤层2种煤样,研究矿区砷的污染迁移规律。采用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煤样中砷质量比;对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灼烧试验,并在不同pH值下对燃烧后产物(粉煤灰和灰渣)进行淋溶试验,同时对砷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两煤样在450~1 000℃灼烧过程中,砷的释放率分别从39.52%和21.88%升高到73.77%和65.89%;随温度升高,砷的释放率有增大的趋势;粉煤灰与灰渣中砷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8.76 mg/kg和6.87mg/kg,且多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粉煤灰中砷赋存形态及其质量比由大到小为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残渣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灰渣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质量比由大到小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淋溶试验表明pH值越小,粉煤灰中砷的淋出速度越快;淋溶量350 mL,pH=5与pH=7时粉煤灰中砷的淋出砷量分别占总淋出量的78.14%和76.65%,说明粉煤灰中砷更易析出。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奎屯垦区高砷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改水措施对防治砷地方病的效果。为了解高砷地下水灌溉对居民体内砷累积的影响,选择头发和指甲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随机采集样品并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总As及As(Ⅲ)质量比的方式,对奎屯高砷地下水灌溉区居民砷污染健康影响现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发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20~1.47μg/g(n=37),其中As(Ⅲ)质量比为0.06~0.67μg/g(n=32);51.35%的样品中总砷质量比高于卫生部标准(0.60μg/g),18.92%高于中国居民头发总砷正常值上限建议值(1.00μg/g),头发总砷质量比随居民居住年限和年龄增大而增大。指甲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08~0.35μg/g(n=13),且与头发中总砷质量比呈正相关,当地居民体内呈现缓慢的As蓄积特征。改水30年后,奎屯垦区居民体内仍存在较高的砷水平,高砷地下水灌溉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覆煤及粉煤灰回用土壤砷含量及赋存形态分布特征,选取贵州省兴仁县某村农耕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砷质量比为15.71~169.55 mg/kg,波动范围较大;土壤砷质量比最高值为169.55mg/kg,远远高于土壤砷质量比自然背景值(15 mg/kg)、世界土壤砷平均质量比(6.0 mg/kg)及我国土壤砷平均质量比(9.2 mg/kg);对照样土壤砷质量比为15.71 mg/kg,也略高于土壤中砷质量比的自然背景值(15mg/kg).研究区土壤砷污染问题已较为严重,这除与该地区地层中砂岩及粉砂岩砷质量比较高所导致的土壤砷背景质量比偏高有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覆煤广泛存在及粉煤灰大面积回用农田所致.该研究区土壤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存在(72.16%),其次为硫化物结合态(15.4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89%)、有机态砷(3.06%)、碳酸盐结合态(2.51%),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均较低(0.93%).研究区土壤总砷量较高,但迁移转化能力较弱,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尚有待讨论.  相似文献   

9.
砷(Arsenic,As)一、理化性质砷元素有灰、黄、黑色三种同素异形体,质脆而硬,具有金属性。原子量74.9,熔点818℃,沸点615℃,可升华。不溶于水,可溶于硝酸和王水,生成砷酸(H3AsO4)。砷在常温下缓慢氧化,加热时迅速燃烧成三氧化二砷(As2O3),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砒石、  相似文献   

10.
职业中毒不上报,事态扩大为时晚 2007年3月30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德卧镇盘江锑白厂电解锌生产现场有3名工人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小便桐油色症状,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初步诊断为砷化氢中毒。中毒人员经20天治疗,情况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砷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活性炭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溶液中砷的去除率与溶液初始pH值、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溶液中其他共存离子的关系,以确定活性炭吸附去除砷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含砷溶液,在25 ℃,溶液初始pH值为4.5,反应300 min时,砷的去除率达最大值98.6%;若溶液中同时含有Cr(Ⅵ)离子,可提高活性炭对砷的吸附去除率至99%以上.由此可见,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去除率较高,处理后砷含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泡沫镍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TiO2吸附剂,用于对水溶液中砷的吸附和脱附研究。考察了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溶液pH值对砷在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吸附等温线、脱附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五价砷和三价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分别在1.5 h和2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剂分别在溶液pH值为4和8时对五价砷和三价砷有最大吸附;在溶液pH值为7时,吸附剂对五价砷和三价砷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71和1.589 mg/g;在脱附溶液pH值为13.5条件下,吸附剂重复10次吸附后对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去除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13.
铜冶炼高砷烟尘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浸取剂,浸出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砷质量分数为15.06%),研究了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液固比(L/S)、pH值等因素对As、Pb、Zn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原料及浸出渣的微观结构,揭示了高砷烟尘中As、Pb、Zn物相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以Pb_2As_2O_7和(Fe,Zn)_3(AsO_4)_2·8H_2O存在形态为主的高砷烟尘浸出特性受液固比、pH值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受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很小。在T=50℃、t=30 min、L/S质量比=10∶1、pH=1.0、搅拌速度300 r/min的条件下,Pb浸出率小于0.5%,As浸出率为93%,Zn浸出率为95%。XRD和SEM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烟尘中的Pb_2As_2O_7物相可溶解释放Pb~(2+)和AsO_4~(3-),而生成的Pb~(2+)可与液相SO_4~(2-)反应生成PbSO_4沉淀,进而降低Pb的浸出率;(Fe,Zn)_3(AsO_4)_2·8H_2O溶解释放出Zn~(2+)和AsO_4~(3-),可进一步提高As和Zn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英国卫生安全委员会最近接受了有毒物质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于1987年1月起,将0.2毫克/米3作为砷的控制限度。该建议指出: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砷化氢除外)均视为致癌物质。对明显暴露于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雇员要进行健康监督,以及卫生安全执行局(卫生安全委员会领导的执行机构)应修订类似《砷指南》一类小册子的部分内容。 目前,英国每年使用7300吨砷及其化合物,其中只有几百人全天接触,多数人是间歇性接触。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很强,吞服20毫克可危及生命,长期暴露于其烟尘中刺激上呼吸道也可致癌。英国对砷采用新的控制限度@王智新…  相似文献   

15.
砷是水质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我国较常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和古蔡氏纸条法。前者分析时间较长且需采样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后者虽然简便,但精度较差。目前采用的检测管方法,把砷还原成砷化氢多是采用氯化亚锡和锌粒作还原剂,需1小时以上;有的要求在恒温箱中进行,有的甚至需要200分钟才能完成测定。近年来有人研究了还原效率比锌粒强得多的硼氢化钾还原剂。采用此种还原剂可大大缩短还原时间,简化操作。但硼氢化钾反应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赣南某钨矿尾矿砂及其周围土壤中砷的赋存状态及释放特征,通过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尾矿砂和矿区周围土壤中的砷进行了全量分析,同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静态释放试验对不同形态的砷进行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尾矿砂中砷的质量比达到63.2 mg/kg,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残渣态砷占总砷的39.4%;周边土壤中砷的平均质量比达到83.83 mg/kg,已受到了严重的砷污染,土壤中砷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占总砷的36.13%~38.63%;而且离尾矿砂堆越近,土壤中砷的富集越明显。尾矿砂和土壤中砷的释放能力受外界条件和体系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经振荡处理后,尾矿砂和土壤中砷的释放量有明显提高;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能力小于碱性条件下的释放能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释放量会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湛江地区农业土壤及主要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共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并评价了农作物食用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中砷平均质量比为4.04 mg/kg,符合国家土壤1级标准(GB 15618-1995)的样品占98.1%,与国内外不同地区土壤砷平均含量相比,湛江地区土壤中砷平均含量相对较低.湛江地区各区域土壤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雷州、廉江、霞山、赤坎、徐闻、麻章、坡头、遂溪、吴川;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犁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水田、果园土、甘蔗地、菜地.湛江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含甘蔗)和稻谷可食部分砷平均质量比总体较低.分别为0.470×10~(-1)mg/kg、0.440×10~(-1) mg/kg和0.179 mg/kg,均符合我国有关蔬菜、水果及粮食的卫生标准(GB 18406-2001),与我国土壤砷清洁地区的统计数据相当.湛江地区蔬菜、稻谷和水果3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39.45mg/(人·a),约占允许摄取限值(547.50 mg/(人·a))的7.2%,可见.食用湛江地区出产的蔬菜、水果和稻谷等农产品砷的安全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NaCl解吸剂解吸法研究了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对砷(As~(5+))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的土壤微团聚体(0.25~2 mm、0.053~0.25 mm、0.002~0.053 mm、0.002 mm)对砷(As~(5+))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1)同时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对砷(As~(5+))的吸附量有所减小,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原土、0.25~2 mm、0.053~0.25 mm。砷(As~(5+))的动力学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60 min内反应迅速,在600min达到吸附动态平衡,动力学吸附以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2)等温吸附量随砷(As~(5+))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初始质量浓度0~100 mg/L时反应快速,在砷(As~(5+))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吸附趋于饱和,等温吸附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3)易解吸量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易解吸率顺序与吸附量顺序相反,易解吸率也随着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减少而增加;4)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砷的吸附减少量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减少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去除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9.
研究零价铁(Fe^0)的除砷效果,试验考察了Fe^0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DO浓度、温度、腐殖质、竞争性阴离子(SO4^2-,NO^3-,SiO2^3-,H2PO3^-,HCO3^-)对Fe^0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0(80目)投加量为2g/L,接触时间180min,pH值为6.5,DO值6.5mg/L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mg/L的含砷水样,Fe^0对As(Ⅴ)的去除率高达96.5%,而对As(Ⅲ)的去除率只有75.8%。降低水样pH值或提高DO可显著提高Fe^0的除砷效率,温度对Fe^0除砷影响不大,水体中的腐殖质、磷酸盐、硅酸盐的存在会由于竞争性吸附而导致Fe^0除砷效率下降。采用Fe^0颗粒去除饮用水中的砷高效、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对于DO值较低的地下含As水,可通过充氧提高Fe^0除As效率。当水体中腐殖质、磷酸盐或硅酸盐浓度较高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伴砷金属矿开发对附近河流及沉积物影响,采集广西某典型伴砷金属矿区附近河流沉积物,进行砷含量和形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砷含量均较高,已经构成污染,河流沉积物中As来自矿区的支流。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中游和支流沉积物中As呈现出较强的生态风险,而下游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