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会伴随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订防范措施。而安全检查及检查所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就是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手段和工具,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潜在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因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法》第 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 ,国家有明文规定 :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 ,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 ,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 ,从业人员在不了解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例如 :某厂一名职工在洗刷车辆的时候 ,发生触电事故 ,当即死亡。该厂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冲刷车辆的高压水泵有一接线头漏电 ,该水泵又无漏电保护装置 ,该职…  相似文献   

4.
郭文光 《安全》2018,39(10)
地质勘探行业野外作业高度流动、分散,条件艰险,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特殊,各种工程事故频发。本文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揭示系统内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煤矿隐患排查易被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它随煤矿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发展。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就是生产、生活中违反客观规律发生的火灾现象。没有事故不等于安全,隐患就是危险”、“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人、机、环境,这包括我们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运行环境、安全状态……”,一大早,在例行安全讲话时,警消队队长沈荣又开始唠叨了。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也可作为险性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8.
变化一失误理论又称变化分析方法,是由约翰逊秤对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的研究中提出并贯彻其理论之中的。约翰逊认为:事故是由意外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这种能量释放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或操作者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产生了计划错误或人为失误,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即发生了事故,由事故造成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产或财产损失。图1为约翰逊的变化一失误理论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具体讲,焊割作业时因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工伤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触电、灼烫、高空坠落、急性中毒和机械性伤害等,其中火灾、爆炸和触电是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影响最恶劣的焊割作业事故。有效控制火灾、爆炸和触电三大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是焊割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以往血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发生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焊工能正确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事故可减少90%以上,对实现安全生产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烟花爆竹行业安全评价的定义就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特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12.
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与该生产过程相关的各要素(人物环境和管理)在一定条件下不相匹配而相互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现象可分解为形形色色的不安全因素例如人物作业环境管理等不安全因素。具体表现形态随作业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关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有明文规定: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从业人  相似文献   

14.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近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生事故情况通报》。进入2008年以来,广西区也连续发生了两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这两起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广西区部分企业依然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等问题。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施工生产由人进行控制操作,人的行为规范与否,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因此,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有各种各样,但在诸多隐患中人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化工企业尤其是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绝大部分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管理层,安全投入不足、现场监管不力、责任落实不明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生产一线,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业务知识不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培训、教育入手,全面提升化工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近年来,海安县化工企业实现了“无泄漏、无爆炸、无伤亡”的“三无”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危险作业越来越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最最关注的点,在众多的事故统计和分析中,危险作业往往也是事故多发和易发点。由于危险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因此,《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的规定。将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变成了一种法律的强制要求。而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作业并没有具体细化,本文结合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对危险作业监控管理的做法,探讨如何强化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预防其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供电企业生产的特点是专业较多,作业点多面广,作业现场存在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诸多危险因素。因此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落脚点是在作业现场。实践证明。现场作业失去监护或者监护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