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环境法实务》课程的前身是《环境法学》课程,开设于1981年,是环境法学、法律事务、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或专业基础课。《环境法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2010年通过河北省精品课复评,课程负责人为朴光洙教授。2013年根据课程发展和建设需要,课程更名为  相似文献   

2.
正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课程开设于2001年,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通过河北省精品课复评。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室内设计与装修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要求,环境艺术专业成立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课程组,坚持以"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作为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立足岗位、一专多能、面向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管理课开设于1986年,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2004年7月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2009年10月通过河北省级精品课程复评。该课程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技能为核心",以国家环保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督管理任务为导向,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生态及资源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操作和运行管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企业污染事故与纠纷的处理等环境监督管理知识和专项环境管理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前提,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以此对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游客管理进行有效调控。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等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杨家界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和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5000人/d,冬半年为10240人/d,年均承载量为468.6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杨家界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供求关系视角对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进行预测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旅游人数和网络搜索的计量模型,以阿勒泰地区2008—2012年生态旅游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旅游人数与当年实际旅游人数基本接近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该模型和方法的应用对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潜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课程开设于2007年,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训练核心课程,2009年年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根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以石碧清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课程组对环境监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即以环境监测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模块化的实训教学,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开发黄河大峡谷区生态旅游可丰富青海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在分析与评价青海省黄河大峡谷区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黄河大峡谷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青海省黄河大峡谷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优先保护生态与适度开发旅游为原则,科学制定旅游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加强旅游景区体系建设,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严格保护旅游生态环境,鼓励社区参与峡谷区域的旅游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黄震方 《绿叶》2012,(7):81-86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强调以自然为基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维持当地人的福利,是负责任的、可持续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在中国的泛化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应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发,建立健全法规,加强旅游地管理,进行科学规划,重视社区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才能保障生态旅游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定位及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拥有旅游资源并不等于就拥有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形象设计、加工和再创造。伊犁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世所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以伊犁河谷生态旅游源为基础,塑造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设计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资源定量评价的结果显示,湿地旅游资源价值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最大,表明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重要性.通过SWOT分析,显示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制约因素,但可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武汉市湖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学者们对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该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构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即管理委员会模式、股份制模式、牧民自主经营模式、牧民合作模式、"企业+政府+牧民"模式、"企业+牧民"模式,将6种参与模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旅游项目采用不同类型的参与模式。随着社区牧民社区参与能力和旅游项目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保护区应逐渐减少社区牧民参与程度低、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政府+牧民"模式和"企业+牧民"模式的比例,而采用社区牧民参与程度高的各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思敏  朱洪端 《绿叶》2012,(7):75-80
中国化的生态旅游早已成为由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社区等共同推动的、全面开展的旅游实践活动。但是,由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使得目前存在于操作层面的生态旅游名不副实,某些地方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愈演愈烈,甚至与"原教旨主义"的生态旅游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绿色视野》2010,(8):35-39
<正>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全新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凸显循环经济理念,用专业长负责制实现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联通。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以精品课建设为载体,从循环经济视角探讨了专业长负责制的推行,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该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以生态旅游为指导。该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开发生态旅游具有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有利于组合开发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为其提供了政策优势,同时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开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前景,提出了在该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旅游对保护湿地资源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湿地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西凉湖为例对滨江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凉湖旅游开发目前尚处在起始阶段,综合得分较低,但由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根据所在区域近五年的旅游客源变化,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五年旅游客源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潜在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总体发展拟定了规划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为例,运用SWOT分析,在对该区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把开发格局确定为“一心、二带、西区、六点”.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在该流域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汉水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精品、区域联动、科学管理,才能将本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襄阳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格里拉是我国西部旅游的一支“生力军”,其发展是基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政策环境,并顺应了市场需求。香格里拉旅游地的生成经历了较长的探索期,并没有明显的参与期,几乎直接进入了发展期。市场需求导向是香格里拉旅游地生成机制的内在逻辑,环境因素是背景,政策因素则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为发展载体、以开展藏民家访为具体形式的模式。分析认为,生态与旅游的和谐、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是优化这种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旅游认证与生态标识是热点话题,同时也是较新的话题。首先对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体系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体系;其次对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体系普遍遵循的认证过程进行了分析,呼吁我国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体系,并培育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生态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