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但是,过去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模式,给有限的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影响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为保证未来对资源和环境的需要,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消费模式对资源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建设低碳经济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循环经济:从垃圾经济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产生的本质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德国循环经济实践是在其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发展演变中,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陈漫 《环境保护》2005,(11):6-12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扁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落幕。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4,20(4):12-12,10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从四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干早地区资源合理化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是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文章在分析该区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转换开发模式,提出该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意见:认为应从6个方面建设配套的协调发展的资源-经济发展体系及建立8个资源-经济开发区,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能源短缺之间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已经意识到能源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是无限的。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电厂-采油厂-污水处理厂循环经济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荒盐碱滩上建设电厂-采油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研究,指明了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主要意义,详细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资源相互最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设经验,为各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出、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施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选择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型煤炭城市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资源紧缺矛盾和环境压力,本文结合淮北市的实践,对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结构、布局和技术水平,与社会的、自然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通过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4.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温家宝总理2005年6月30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会议讲话中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废旧物资的再生和利用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快速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建设转型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本身的资源状况和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其开发战略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展开研究,首先从两个角度分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具体建设要求提出:创新企业发展模式,落实环保生产主题;解放社会建设思想,创新环保建设道路;建设资源节约模式,营造保护环境文化氛围等措施,目的在于推动全新型社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思考李蜀庆陈德敏陈万志(重庆大学资源经济法律研究所,重庆630044)收稿日期:1996-11-07作者简介:李蜀庆,男,43岁,副教授,现任重庆大学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资源经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资源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提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索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