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模拟烟气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硫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分析因子的主次,获得了使脱硫率较高的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并进一步研究了以下几个对脱硫率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外加电压、含水量、停留时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这些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得出单个因素对脱硫率影响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氧量为21%(V/V),电源频率为12.5kHz,外加电压为3.5kV,含水量为2.1%,停留时间为0.85s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非平衡等离子体法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现状,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其在治理烟气中有害气体SO2与NOx的机理,对其在烟气脱硫脱硝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SNCR-SCR联合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非平衡等离子体法、干法低温脱硫脱硝法和循环流化床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等工艺的脱硝原理、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不同地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提出合理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气态污染物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气态污染物的氧化分解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概念、分类及产生方法,简述了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对气体污染物的降解原理,较全面地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在脱硫、脱硝以及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指出了今后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薛勇 《环境工程》2004,22(3):43-45
使用烟气净化测试系统 ,通过模拟烟气冷态正交实验 ,研究非结构因素对石灰石水浴脱硫的影响。经实验结果方差分析可知 ,在影响脱硫效率的诸因素中 ,烟气喷管在水中的插入深度为最显著因子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次显著因子 ,钙硫比及喷管风速则为较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晕对烟气中NOx和粉尘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谦  宁威 《环境保护》1994,(8):13-16
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纳秒级窄脉冲电压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反应器,在对脉冲电晕脱除SO_2过程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脉冲电晕脱除烟气中NO_x、粉尘的机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该方法集脱硫脱销、除尘为一体的可行性和实现方式.一、脉冲电晕脱除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机理用脉冲电晕放电方法可获取低温常压下的非平衡  相似文献   

7.
从NID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了脱硫效率的表达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Ca/S,相对湿度)与脱硫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为NID循环半干法脱硫装置的设计、运行和脱硫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某典型300 MW燃煤电厂汞迁移转化规律,对入炉煤、炉渣、石灰石、脱硫工艺水、石膏、脱硫废水、灰中的汞进行了取样测试。并采用EPA30B和安大略法实测了不同位置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情况。通过系统的汞质量平衡核算,得出各样品中汞所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汞在煤渣中呈耗散状态,飞灰则具有一定富集汞的能力。袋式除尘器灰(0.016)的富集因子略高于电除尘器灰(0.094)的富集因子,可以看出袋式除尘器捕集颗粒汞的能力更强一些。烟囱排放的烟气是煤中汞的主要迁移方向,烟气经湿法脱硫系统后减少的汞主要富集在脱硫废水中,可以看出由湿法脱硫系统去除的汞大部分是可溶于水的二价汞。  相似文献   

9.
非热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特别是低浓度VOCs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处理VOCs的机理以及几种放电方法在脱除VOCs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最后探讨了非平衡等离子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振  万皓 《环境工程》2017,35(2):78-82
近年来,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因占地面积小,可同时控制多种污染物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该技术多数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法、固相吸附法、溶液吸收法及微生物法等方法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脱硫脱硝特点及功效进行评述,分析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别选用NF90、NF270和NF-型号的纳滤膜测定了20种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截留率®,并分析了纳滤膜截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R受到分子结构和膜特性的影响:对于同分异构体,分枝结构越多,R越高;环状有机物与分子量相近的直链有机物相比,R明显偏高;孔径越小的纳滤膜R越高.利用遗传算法(G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脂肪族及杂环物质的R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模型,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8809和0.9944,通过2种模型进一步分析了R的影响规律,并对几种物质的R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GA-ANN模型的预测精度要好于GA-PLS模型.  相似文献   

12.
脉冲供能集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为一体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脉冲电晕对SO2、NO和粉尘脱除规律以及烟气成份在脱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脉冲供能脱硫脱硝和除尘的机理进行分析,肯定了在传统静电除尘器中集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为一体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宜兴市殷村港叶绿素a与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1年1月—2015年12月殷村港水体中叶绿素a(Chl-a)及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水温等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与水质指标、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了影响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建立了叶绿素a浓度和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叶绿素a浓度的预测,多元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都较高,均在0.8以上。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叶绿素a的浓度和走向趋势,对蓝藻水华的爆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电工铝杆延伸率的主要因素 ,利用多元回归建立了铝杆延伸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 ,为有效地对铝杆进行质量预测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能见度的降低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重庆十年能见度及气象数据和大气监测数据,作出了不同风向上能见度玫瑰图和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水平能见度距离的降低,主要是空气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29个国家级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考察人均GDP水平、服务人口、处理工艺以及地理位置对餐厨垃圾处理规模的影响,并建立相关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处理工艺和地理位置对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人均GDP水平和服务人口会显著影响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P分别为0.007和0.013),其中,服务人口对处理规模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为确定合理的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应重点考虑服务人口和城市人均GDP水平。基于此,建立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规模的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准确性检验可达到75.86%,对于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决策分析及合理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锌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颗粒物和酸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改善车间内操作工人的职业健康以及周边的大气环境。以中试实验为背景,在传统电解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技术改造,考察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并分析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的生产指标(如电流效率、能耗、锌产品品质等)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抑制颗粒物和酸雾的产生,使其分别减少44.4%和51.4%。同时,超声技术能够改善部分生产指标,使电流效率增加了22.5%,电解能耗降低了39.6%。因此,超声技术从锌电解实际生产源头上对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这为超声技术应用于锌电解实际生产中颗粒物的减排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水环境因素与材料腐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主要受温度、pH值、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材料的海洋腐蚀试验数据,分析了海水环境因素与材料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建立了环境因素与材料腐蚀之间的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了环境因素与材料腐蚀的作用模型,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海水环境因素对材料腐蚀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类型可显著影响PM2.5的污染浓度,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回归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在年尺度上对PM2.5的固定影响,而土地利用类型与PM2.5之间关系复杂,且在不同季节影响力度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利用增强回归树定量化探讨了不同季节土地利用类型对PM2.5浓度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季节中对PM2.5浓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支路(27.37%)、次干路(19.17%)、植被覆盖面(37.23%)、建设用地(86.37%)。此外,根据不同季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PM2.5的影响力变化曲线,提供了在优化绿化建设布局和加强交通管控力度两方面的量化指标,可为潍坊市PM2.5污染治理提供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中国284个地级市2018年的年平均地表城市热岛强度,分析了中国地表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集聚模式.结合多元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日间和夜间地表城市热岛强度主要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地表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