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人提到核能便会想到原子弹,想到“切尔诺贝利”,认为核能是不安全的能源;有人则认为利用核能会产生放射性核废料,认为核能属于“污染能源”。这两种认识都是对核能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森林保险是为保障林农林业经营利益而采取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以湖南省为例,揭示产权管制放松视角下需求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作用下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状态与行为。研究认为,林业产权管制放松是产生森林保险需求的前提。由于林业的弱质性,在当前的生产经营环境下,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存在的必然性,建议建立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基金,规范森林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并逐渐减少政府在森林保险市场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环境污染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大而加重的。过去,由于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不认识或认识不深,在很长的时间里,主要是从“三废”排放口进行单项治理的。这样做,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改善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的环境质量来说,收效并不显著。1979年国家颁布环境保护法以后,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国外经验和不断总结我们自己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农业现代化?目前在认识上并不明确。工业先进的国家,近三十年来在农业生产上的进步是很快的;我国目前农作物的单产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非常之低,同工业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工业先进国家的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当然,他们的农业还是要继续发展的,到本世纪末,农业又会有明显的进步。以他们今天的农业和二十年后的相比,也就不再是现代化的,而是过时的了。因此,不必以目前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访华团在副主席卡利德先生的率领下7月初抵达北京,向我国政府有关人员介绍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是经1983年联合国38届会议通过成立的,独立于联合国系统的一个机构。委员会主席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委员来自21个不同的国家,它的使命是:重新审理关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具体的和现实的行动建议、提高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委员会认为:在本世纪尾声来临之时,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这意味着农业遭受灾难,主要港口和低地将被淹没;工业化学品将耗竭大气臭氧保护层;能源生产的酸性物质排放将使湖泊和北部森林置于死地;每年大量的热带森林区在斧  相似文献   

6.
引言随着科学的进步、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在人类生存和生产中的多种功能,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愈来愈多地为社会所认识和重视。在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尤其突出了森林的生态效益。据悉在1987年国际环境会议上,各国生态学家对森林生态效益都作了精辟论述。如西德、芬兰的生态学家提出森林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木材、林副产品等)为森林生态效益的1/3,美  相似文献   

7.
1989年初,我们福建省人民政府下文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求所有城市、县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要编制城市环境规划。但就我省一年执行情况来看,此项工作开展极不平衡,离要求差距甚大,主要问题是一些人对城市、县城环境规划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当前环保工作任务繁重,人手少,资金缺,待以后人多了,资金足了,技术力量强了再搞也不迟。还有人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黄宇 《环境教育》2003,(2):8-16
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中国的环境教育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从整体上看,中国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30年中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回顾:中国环境教育三十年1.环境教育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与西方工业国家比较,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迟缓的,在1972年以前对已…  相似文献   

9.
刘金龙  张明慧  和志鹏  谷莘 《绿叶》2013,(Z1):152-158
近20年相关研究和实践过程,展示了林业传统知识和文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遗憾的是,在森林管理和山区发展政策中,始终没有就林业传统知识能够达成可操作性的共识。除了利益冲突外,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认识林业传统知识。为此,未来的森林保护,需要着重考虑,处理维护传统和学习外来文化的关系,从而实现森林传统知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刘金龙  张明慧  和志鹏  谷莘 《绿叶》2013,(1):152-158
近20年相关研究和实践过程.展示了林业传统知识和文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遗憾的是.在森林管理和山区发展政策中,始终没有就林业传统知识能够达成可操作性的共识。除了利益冲突外,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认识林业传统知识。为此.未来的森林保护,需要着重考虑,处理维护传统和学习外来文化的关系.从而实现森林传统知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国家环保局成立20周年纪念之前,美国国家环保局杂志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局局长威廉姆·赖利。他就美国国家环保局面临的挑战、以后的目标和机构的设想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您能否谈谈90年代世界面临最严酷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答:我认为许多重大的具有毁灭性的环境问题是与行星系及它们的不稳定性有关。平流层中臭氧的枯竭已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森林的消失,特别在热带(更广义地说在生态系统失衡的地区)是很严峻的。今后10—15年内,热带地区森林消失的速度会继续加快,成型森林系统的数量将会显著减少,还有一些将以目前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消失将使地球上生物物种显著减少,它还会改变降雨量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气候,也会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穷国的贫困与负担对环境问题来说是很危险  相似文献   

12.
名山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对名山旅游资源特征的研究更多的是考虑其综合性,造成游客对名山资源个性特征的认识模糊,影响了对名山旅游地的识别.从名山旅游地植物资源角度,探讨了名山旅游地的个性展示内容与方法,这是提高名山旅游地识别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决不意味着取消或削弱区域规划,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区域规划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超前研究,其价值在于具有比较准确的发展预见性,能够提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指导资源优化配置,但它并不具有直接的资源流动机制,只能作为资源流动的信息机制。区域规划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立法,公益性设施列入国家或地方的计划,在实施中争取社会舆论和社会投资的支持,对经济落后区域的开发采取国家扶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三废”也在增加,前几年、每年都有一些企业采取了一些污染防治措施。但治理进展不快,环境面貌改善不大。有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办到的治理项目不积极治理,有些工程一拖就是几年。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在一部分厂矿企业中推行了“限期治理污染源责任状”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提高领导认识,签订好责任状。签订责任状,是一件新事物,一开始,厂矿并不乐于接受。有的认为,签了责任状还要我们治理,不签也要我们治理,多此一举;还有的认为,签了责任状怕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南充1999-2013年森林发展及森林二类资源调查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森林承载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其目标层森林承载力指数(FCC)为1.0079,其中三个准则层承载指数分别是经济承载指数(FCC1)为0.9508;生态承载指数(FCC2)为1.1171;社会承载指数(FCC3)为0.3351。通过森林资源可持续评价划分标准对南充市森林状态进行评价显示,南充市森林资源承载力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今后要注重林种结构的优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17.
郭梅堂 《青海环境》2001,11(4):172-173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奇特,是青海省东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点景区。本文通过对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价值—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不仅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环境的构成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作用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维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质量,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加强资源管理则是关键环节。其中,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是资源的价值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资源的管理过程。资源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从效用价值论加以说明。效用价值论认为,物品的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所谓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物品的稀缺性则是充分条件。首先,资源具有效用,无论是生气、流水还是森林…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前提,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以此对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游客管理进行有效调控。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等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杨家界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和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5000人/d,冬半年为10240人/d,年均承载量为468.6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杨家界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的山地是平原区河流的水源聚积地,而山地森林更是水源的涵养林,对保证和供给山下绿洲资源水源有重要调节作用,山地森林还在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有重要生态作用。其生态经济价值是其本身木材价值的许多倍。但过去我们对森林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林业部门只把它当资源进行过度砍伐,以获取直接经济效益,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水源涵养林自50年代以来能砍的几乎全部砍完,仅剩两条山脉西端小面积残存未砍伐的原始森林。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环保工程,应立即停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