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半干化处置,使污泥含水率下降到60%,以满足国家新的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的要求,这是一个新课题。利用石灰法进行延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半干化处置,能够以较小的投资及较低的运行费用实现污泥半干化,为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半干化处置探索出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污泥制砖     
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带来诸多处置难题。通常,脱水污泥用土地回收或填埋法处置。然而,对于高度都市化的城市来说,因土地有限,采用填埋法处置污泥可能是不合适的焚烧或许是一种较好的处置方法,经焚烧处理后会产生相当多的污泥烟灰,这些烟灰必须用其它方法来处置。本文介绍了用干污泥和污泥烟灰作为制砖材料的研究结果。制砖时,能与粘土相混合的干污泥和污泥烟灰的最大百分数分别为40%和50%,砖的抗压强度从不含污泥时的87.2N/mm~2减少到含干污泥40%时的37.9N/mm~2和含污泥烟灰50%的69.4N/m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污泥处置工艺的比较,结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特点,提出污泥卫生填埋工艺作为一种污泥过渡处置方式,较为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提出了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嘉兴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污泥处置的目标与原则,依据现状污泥定量分析,选择了嘉兴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预测了污泥处置规模与投资,提出了污泥处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杨朝晖,杨霞湖南大学长沙4100821引言在污水处理中总会产生污染浓缩物──污泥。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平均35%的进水BOD。在初次沉淀中以原生污泥的形式被除去,随后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中,有30—40%的生物去除的BOD。转...  相似文献   

6.
周晶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0):101-105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不断增加,污泥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论文首先对污泥处置技术及其投资运行成本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评估技术指标体系,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估技术指标的权重,对土地利用、填埋、焚烧及建材利用4种污泥处置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为最佳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厂,污泥膨胀是运行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上海市的几个污水厂就时常发生污泥丝状膨胀;不少工厂的污水处理厂也常发生活性污泥膨胀问题。西德斯图特加特工业大学曾调查了200多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竟有40%都发生相当严重的污泥丝状膨胀问题。因此,各国都对活性污泥膨胀的成因和克服方法进行了研究。西德、荷兰和奥地利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东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处置现状,分析了东莞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内外现有的污泥处置技术,通过比选,得出了东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将有较大的增长,由污泥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已成为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传统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泰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行现状就泰安市污泥以干化的方式集中处置的可行性进行了技术分析和探讨,并分析了今后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随着污水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污泥产生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分析了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结合扬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只有焚烧和送生活垃圾场填埋的现状,探讨了扬州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白莉萍  齐洪涛  伏亚萍  李萍 《环境科学》2014,35(12):4648-4654
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堆肥污泥(以A、B型表示)的营养含量变化和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A、B型堆肥污泥的p H、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因污泥来源和年份而异.其中,A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有机质平均值为203 338.0 mg·kg-1,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中的标准要求,但未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中的标准;而B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有机质平均值为298 531.5 mg·kg-1,A、B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p H平均值分别为7.1和7.2以及氮磷钾总养分(N+P2O5+K2O)平均值分别为41 111.7 mg·kg-1和65 901.5 mg·kg-1,均达到以上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类型的标准限值要求.除了Hg、Ni含量存在超标现象外,A、B型堆肥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我国最为严格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中A级污泥的标准限值.总体而言,北京地区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堆肥污泥在今后的农用、土地改良以及园林绿化处置中,存在潜在的Hg、Ni环境污染状况,须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2.
黄友谊 《环境工程》2012,30(4):83-86
通过对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情况的分析,结合厦门市城市污泥处置方式的适应性分析,针对厦门岛内、岛外特点,提出适合厦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为今后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项目建设、运行监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生物堆肥法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后续阶段和重要过程,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污泥处置方法通常有填埋、焚烧、制砖、堆肥等多种方法,其中生物堆肥法是目前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使用微生物发酵剂结合污泥和辅料特点进行全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合理利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后续阶段和重要过程,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污泥处置方法通常有填埋、焚烧、制砖、堆肥等多种方法,其中生物堆肥法是目前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使用微生物发酵剂结合污泥和辅料特点进行全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合理利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理现状,提出了传统的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是海洋倾倒,污泥消化技术法,污泥堆肥技术法,污泥的土地利用和污泥的有效利用法,给出林地利用与绿化利用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和传统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分析了污泥稳定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及应用进展,提出了污泥堆肥和堆肥后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湿污泥年产量将达2000余万吨。我国存在着重废水处理、轻污泥处理的倾向。国内目前运行的污水处理厂90%以上的污泥没有真正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大量未经稳定处理的污泥没有正常出路,不但成为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而且污泥的任意排放和堆放对周围环境又造成新的污染。污泥的处理处置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4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统计数据,分析了污泥产生特性和污泥处置方式。结果表明:广西城市污水处理厂2017年污泥产生总量为8.20万t/a(绝干),处置方式以直接填埋、堆肥土地利用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直接填埋量、堆肥土地利用量、水泥窑协同处置量分别占比26.98%、37.68%和35.34%;广西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2017年平均污泥产率为4.18 t/万m 3(污泥含水率80%),污泥产率普遍偏低。针对污泥处置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建议加强污泥处置后的跟踪评价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厂的副产品污泥极易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柳州市现有四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约276 t(含水率80%),到2020年,日产污泥量将达到500 t(含水率80%),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将日益突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污泥处理效果。本文在分析柳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论证柳州市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9,(7):43-43
广东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天5000a~的污泥如何处置?适合广东实际的污泥处理之路又在何方?6月2—3日,省环保局召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经济技术研讨会,邀请中国环科院及省内外各地专家为广东污泥处理处置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鞍山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分析论述鞍山市现有污泥处置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并提出污泥处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