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渣及土壤铬污染特征和处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钻孔采样分析,研究了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地下铬渣及土壤铬中Cr6 、总Cr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污染程度严重,引起了周边和地下深部较大面积的土壤污染,深度达到了地下的基岩.铬含量在土壤层剖面中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即随土壤深度增加,Cr6 、总Cr含量逐渐下降,但绝大多数超过了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标准.从铬污染程度上看,总体上存在铬渣>土壤>人工填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铬渣及污染土壤的处置方式,为铬渣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铬渣的热解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工艺无害化处理铬渣,探讨了稻秆在铬渣无害化处理中的作用.研究了热解温度、稻秆与铬渣质量比、铬渣粒径及保温时间对铬渣热解无害化处理的影响,并分析了热解前后热解产物中铬元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Cr(Ⅵ)还原,稻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相挥发分对Cr(Ⅵ)的还原起核心作用.较为适宜的热解条件:热解温度为400 ℃,稻秆与铬渣质量比为0.10,铬渣粒径<2 000 μm,保温时间为10 min.在该热解条件处理下,热解产物中的Cr(Ⅵ)质量浓度为121 mg/kg,低于热解前铬渣中的Cr(Ⅵ)(3 400 mg/kg).热解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降低,大部分铬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极大地降低了铬渣的危害.第一作者:张大磊,男,1982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铬渣中六价铬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必须进行处理。在铬渣加入粘结剂、煤粉或铁精矿粉制成冷固结球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还原解毒。实验表明,在1200℃以下用煤气铬渣球团,铬渣基本解毒;在1400℃熔炼还原后的铬渣球团,可使铬全部还原成金属铬或Cr7C3,在铁碳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可形成(Fe·Cr)7C3,铬渣彻底解毒,并能回收铬渣中的Cr、Fe等元素。故可将铬渣制成冷固结球团进行还原解毒,进行高温熔炼后,可达到铬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铬渣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2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两个铬渣污染场地的取样实测,研究了中国铬渣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铬渣污染场地的土壤铬含量高(总铬质量浓度最高达56 000mg/kg),周边地下水被污染,土壤呈碱性,残渣态铬占比较大,以Cr(Ⅲ)为主,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铬渣解毒现状,提出生物质焦油热解还原铬渣的新技术,利用生物质气化副产物焦油作为解毒剂,进而提高铬渣解毒和资源化水平,降低能耗。将生物质焦油和铬渣混合制成球团通过热解实现Cr(VI)向Cr(III)的形态转化,对影响焦油热解还原铬渣的主要因素:温度、铬渣粒径、球团尺寸、铬渣与焦油当量比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还原铬渣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超过400℃后无明显变化,减小铬渣粒径与球团尺寸可明显提高还原质量。当热解温度为400℃,还原时间10 min,铬渣与焦油当量比2.29,铬渣粒径0.074 mm,球团粒径2.5 mm时,可得到Cr(VI)还原率98.65%的还原铬产品。  相似文献   

6.
结合铬渣解毒及一氧化碳工业废气利用现状,提出采用一氧化碳工业废气解毒铬渣的方法。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铬渣质量、铬渣粒径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筛选,用响应面法(RSM)分析了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交互性,建立反应的多元回归方程,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方法优越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该工艺铬渣解毒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反应温度越高,解毒效果越好,优选反应温度范围350~400℃;浸出毒性目标值设定为1.0 mg·L~(-1),反应温度为400℃,铬渣质量为40 g,浸出毒性可降低至0.6 mg·L~(-1),还原率达99.85%;多元回归方程拟合性验证结果良好,RSM分析方法在条件优化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铬盐废渣解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试验测定了长沙铬盐厂铬盐废渣的性质。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以硫酸铵[(NH4)2SO4]为解毒剂的铬渣干法解毒最佳工艺。即以粒径为75μm铬渣与加入量为13.3%(质量百分比)、粒径为427μm的硫酸铵混合均匀,于500℃急速加热30min、闭炉门冷却,解毒处理效率达96.41%。  相似文献   

8.
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曹泉  王兴润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93-1497
选取某一化工厂铬渣堆放场地作为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对其钻孔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铬渣污染场地存在很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地表扩散较小,剖面扩散很严重,污染深度达6 m,不同特性土壤对六价铬的截留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常用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选取应该根据勘探情况选择合适的某些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处理含铬废渣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是一项新技术,为考察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铬渣解毒前后性状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完全地使高价铬转化为低价铬,解毒渣中铬主要以三价形态存在,铬渣毒性得到消除;解毒渣浸出液中Cr6+浓度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解毒渣已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其在环境条件下可安全存放。说明该技术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波法处理含铬废渣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是一项新技术,为考察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铬渣解毒前后性状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完全地使高价铬转化为低价铬,解毒渣中铬主要以三价形态存在,铬渣毒性得到消除;解毒渣浸出液中Cr^6+浓度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解毒渣已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其在环境条件下可安全存放。说明该技术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铬渣酸溶性六价铬浸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铬渣中的六价铬的在硫酸中浸出行为,分别研究了温度、硫酸浓度和铬渣粒径对酸溶性六价铬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酸溶性六价铬酸浸为化学反应过程,可用"颗粒不变缩核收缩芯模型"进行描述,通过尝试法,确定酸溶性六价铬浸出过程为内扩散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为9.32 kJ/mol;在此基础上,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温度、硫酸浓度和铬渣粒径的经验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快冷-等温转变对铬渣进行固化处理,通过调整配料成分确定最高固化温度,使铬渣的处理量最大且软化温度最低,以利节能和实际工业应用。结果显示,混合物以含铬渣35%~40%、粘土35%~45%、河沙10%、粉煤灰10%时,软化温度最低为1120~1125℃,固化产物经过标准毒性浸出,所测定的浸出液六价铬离子浓度低于0.8mg/L。该固化方法具有操作流程较短、铬渣处理量大等优点,可成功固化其中的六价铬离子。其固化原理是铬渣中铬离子在高温下迁移至相界面,在合理的冷却过程中稳定存在于相界面,而不易被浸出。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特种陶瓷--炻器为载体,分别用负载TiO2光催化薄膜和添加抗菌剂的方法进行炻器餐饮具的抗菌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日光下,表面负载了TiO2膜的炻器灭菌率分别为90%和88%,均高于未负载TiO2膜的炻器,且灭菌率随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复合银盐显示了很好的杀菌效果,当釉表层银含量为0.2%时,24 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94.6%、总大肠菌群为96.9%.复合锌盐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当釉表层锌含量为1.1%时,24 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56.8%,总大肠菌群为59.3%.但将TiO2粉末加入炻器表层的釉中,却未显示灭菌作用.对掺杂的炻器表面层成分和掺杂后Ag 、Zn2 的溶出量进行了测定,对灭菌结果和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水中六价铬和三价铬的测定,常常是在清水中进行。然黄河水体中含沙量多且含沙量经常变化。因此,必须确切了解铬离子在水和砂中的分布情况,方便于拟出测定黄河水体中铬的方法。我们在有关资料的基层上,利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测定铬的方法进一步作了黄河泥沙对铬(Ⅵ)和铬(Ⅲ)的吸附情况的试验;研究了硝酸对铭(Ⅲ)的防吸和解吸能力;并比较了几  相似文献   

16.
网络版摘要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319-320
有机固体废弃物富氧气化反应的半经验预测模型研究;流化床工况下石油焦燃烧过程中NO及N2O排放规律的研究;新型天然高分子吸附剂对铬离子吸附性能研究;超声波联合Fenton试剂对间甲酚降解的研究;高效UASB反应器常温处理海带渣废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铬泥和铬皮屑中制取红矾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以铬渣为原料,制取有应用价值的红矾钠的原理和工艺。通过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该工艺投资少,转化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固硫型煤工业是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及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燃烧固硫型煤将产生大量固硫煤渣,对环境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从实验探索的角度,研究开发利用固硫渣的途径。实验中对固硫渣做了化学全分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对固硫渣及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后的煅烧产物进行物相鉴定,证实在一定的条件下固硫渣可以烧制成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铬渣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以"以废治废"为研究目标,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进行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中Cr(Ⅵ)和总铬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铁屑与聚合氯化铝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Cr(Ⅵ)和总铬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其中一种物质;处理Cr(Ⅵ)浓度208 mg/L、总铬浓度260 mg/L的200 m L高浓度含铬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总投加量40 g,配比为1∶1,pH值4.1,对应Cr(Ⅵ)去除率99.93%,总铬去除率99.72%。处理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与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考察了利用两者辅以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材料最佳配比以及最宜烧制工艺条件,并对焙烧后陶粒的微观形貌以及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飞灰掺量的增加,陶粒的颗粒强度与堆积密度降低,1 h吸水率升高;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飞灰掺量12%、电解锰渣掺量43%、粉煤灰掺量45%;确定最宜烧制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0℃、焙烧温度1140℃。在最佳条件下,烧制陶粒的颗粒强度为769 N,堆积密度为687 kg·m~(-3),1 h吸水率为6.44%。通过微观结构观察,陶粒表面致密呈釉化,内部呈现多孔隙结构。陶粒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此陶粒的使用可为飞灰与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