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2011—2015年香格里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污染物负荷系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香格里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SO_2和NO_2呈现下降趋势;PM_(10)呈现上升趋势,成为污染物负荷中贡献率最大的大气污染物。提出了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济源市2015~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日均值达标率、年均值浓度、首要污染物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污染程度都呈现好转趋势;臭氧因子污染程度呈加重趋势,臭氧已成为影响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以煤炭为燃料的锅炉是主要污染源,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控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分布、危害、来源以及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以煤炭为燃料的锅炉是主要污染源,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控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分布、危害、来源以及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2013年西安市13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6种污染物项目进行分析,西安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o).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呈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趋势,为上抛物线型,相关系数为99%,且表现出污染源高度同源性;而臭氧污染趋势为夏秋高,冬春低,与气温的线性相关系数为96%.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是西安市大气污染三大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多主要污染源共抓,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五年均值低于相对标准。空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01年~2005年度哈尔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值范围为2.45-2.72,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九五"期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对2006—2011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现状监测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辽宁省14个城市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4项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比2010年小幅增加。2011年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污染最轻的季节是夏季;辽宁省14个城市沿海城市空气质量4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内陆城市。辽宁省的特殊气象、城市化和能源利用不合理等造成近地面污染严重,从而影响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1~2010年昆明市主城区城市例行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昆明市主城区近10a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二氧化氮逐渐成为污染负荷中贡献率最大污染物,从而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化。受牡理、气候条件影响明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存在季节变化规律,夏秋季节明显好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3年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40%,重度及以上污染日有49天,主要发生在冬季,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为主.在空气质量污染物构成中,细颗粒物占比为29.43%,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物占比22.18%,表明天津市大气污染以颗粒物为主.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的月均浓度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 4,占比为64%.除臭氧以外的五项主要污染物在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较轻,臭氧浓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保持一致,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市域内,滨海新区、蓟县和西青空气质量较好,红桥、宁河和北辰空气质量较差;气态污染物比颗粒物的空间分布更受局地排放的影响,而颗粒物污染分布具有区域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黔江区环境空气的监测资料,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方法等评价和分析方法,研究了黔江区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2年,黔江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67,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天数比例为94.2%,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等级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06—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表明,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随年份变化呈增长趋势;月变化结果表明,黔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夏季和秋季质量比春季和冬季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克山县2003—2012年的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二氧化硫和总悬浮物颗粒物呈下降趋势,氮氧化物和降尘浓度变化不大;尘类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县区环境空气质量呈轻度污染,根据各年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乌兰浩特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文章阐述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国内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结合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调查分析,以乌兰浩特市2008、2009、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详细研究了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归纳总结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和评价了大气污染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2009年比2008年明显好转,但PM10仍有超标现象;通过特征分析可知大气污染有逐年上升趋势,随季节变化相对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在春冬季分别是夏秋季的0.5倍到1.5倍: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对乌兰浩特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煤炭燃烧后的污染物是乌兰浩特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地理环境对乌兰浩特地区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山风产生的局地环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特别是遇到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就会加重环境空气污染,导致污染物农度大幅度升高.造成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较复杂,通过分析研究得到了主要原因是工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冬季取暖燃煤、汽车尾气、特殊地形气候、相关政策法规不太健全及环保宣传监督工作做不到住.并针对乌兰浩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措施.总之,该研究找到了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问题,为乌兰浩特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乌兰浩特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文章阐述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国内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结合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调查分析。以鸟兰浩特市2008、2009、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详细研究了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归纳总结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和评价了大气污染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2009年比2008年明显好转,但PM10仍有超标现象;通过特征分析可知大气污染有逐年上升趋势,随季节变化相对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在春冬季分别是夏秋季的0.5倍到1.5倍;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对乌兰浩特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煤炭燃烧后的污染物是鸟兰浩特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地理环境对鸟兰浩特地区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山风产生的局地环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特别是遇到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就会加重环境空气污染,导致污染物浓度大幅度升高。造成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较复杂,通过分析研究得到了主要原因是工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冬季取暖燃煤、汽车尾气、特殊地形气候、相关政策法规不太健全及环保宣传监督工作做不到住。并针对鸟兰浩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措施。总之,该研究找到了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问题,为乌兰浩特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业锅炉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已成为中国大气煤烟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的重要诱因,其源强的核算对于大气污染防控、改善空气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工业锅炉废气基本参数的换算、现有锅炉大气污染物实测浓度的折算及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的核算方法,归纳了相关参数、排污系数,并对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核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可为从事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的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an inventory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major air polluting sources in Turkey for period between 1985 and 2005 with 5-year intervals were estimated. Inventory covers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five major air pollutan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sulfur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nitrogen oxides and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heir break-down with respect to main activity sectors were shown and their distribution by the largest industrial source categories were worked out as annual estimates. This inventory and its analysis point to seriou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and a need to develop a policy plan for reducing these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近五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了甘南县大气污染特征,指出了影响甘南县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道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包括静电除尘净化技术的应用、二氧化氮净化技术的应用,静电除尘、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提出。同时,对各种净化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原理进行了论述,并对道路隧道空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南昌市城区“十五”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其大气环境质量,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南昌市“十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S02和N02的浓度有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分析了南昌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dispersion of exhaled pollutant in the breathing microenvironment (BM) in a room equipped with a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V) system and indoor air stability conditions (i.e., stable and unstable conditions).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DV is combined with the stable condition (DS), pollutant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BM, leading to a high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is region. Whereas, when DV is combined with the unstable condition (DU), pollutant diffuses to a relatively wider area beyond the BM, thus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is substantially reduced. Moreover, increasing the flow rate can reduc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of the DS but yields little difference of the DU. In addition, personal exposure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DS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increase rate than DU.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oor air stability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DV systems. DS will lead to a higher health risk for people when they stay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with pollutant sources, and DU is recommended for minimizing pollutant level in the B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providing better air environments for the occupants.  相似文献   

20.
Three offices in central London and one at a rural loc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air quality. All four offices were naturally ventil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was supplemented by using a mobile laboratory to monitor the outdoor air qua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oo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may be up to 80% of the concentration outdoors but can greatly excee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Additional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ndoor pollutants usually follow outdoor pollutant trends at lower levels, with only a small time delay due to mixing and dilution facto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vent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ant sources. A comparison between actual and modelled carbon dioxide levels may provide a useful indicator of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