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防苑》2003,(6)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同时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各种需求,住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建筑物必然向空间或地下发展大型超市、大型地下停车场、大型工业厂房越造越多,且面积越来越大,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大面积的建筑物如地下停车库、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拥有家庭型轿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区内与市区内,停车问题变得犹为重要。如何利用地下空间和人防地下室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是许多部门寻求的又一途径,但利用地下空间和人防地下室停车往往碰到诸如车库的高度(经济性),车库内容许 CO 浓度、噪声(环保要求)等问题。1.问题的提出:地下停车库设计一般采用常规的通风系统,即通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合二为一。其通风方式在 CO 控制方面理论上可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3,(2)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在城市立体化再开发过程中,使相当一部分停车设施地下化;第二是发展机械式多层汽车库。根据我国国情出发地下停车库为主要发展方向,首先,停车容量受到的限制较小,可以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的情况下提供大量停车位;其次汽车库位置受到的限制较小,有可能在地面空间无法容纳的情况下满足停车设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管廊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城市共同沟,是在地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作为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综合管廊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城市综合管廊作为不经常下人的管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通常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火灾造成的高温和烟气会沿着管沟迅速蔓延,且因为该类管廊位于地下,发生火灾时不易被发现,火灾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上海市房地产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地的扩大。我们日常设计的地下车库也从1000平方~2000平方猛增到10000平方~20000平方,按照人防规范中的规定,30米左右就要设置一条后浇带,这样一个大工程就要设置多条后浇带。后浇带处理不好的话,反而留下了渗水隐患。而通常情况下,建设方和施工方都希望能一次浇注底板和顶板。  相似文献   

6.
采用湍流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火灾情况下,北京地铁一、二号线中的典型单层岛式车站公共区加装挡烟垂壁前后的多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几乎完全根据现有实际物理边界,而且考虑了列车和灯光发热、人员发热以及人员对流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设置挡烟垂壁前后车站温度场和烟气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地铁一、二号线老式岛式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立体开发不断发展,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在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其安全防范和管理却较为滞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近期,武汉、北京暴雨成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已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问题。本刊特别邀请地下空间防灾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束昱,为您详细讲解有关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的安全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3,(3)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汽车的拥有量迅猛增加。为了缓解停车的矛盾,同时也为了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建设方针,近年来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地下汽车库的建设数量有所上升。而在这类汽车库的设计中,由于小区规划设计要求、车库内部停车位停泊数已定、车库层高的限制等各种因素,往往迫使风机房面积缩小,车库风管转弯及急转弯较多,排风口部及竖井不能顺气流而设置,致使布局不太合理。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达到排风(烟)量的预想效果。本文仅对人防地下汽车库的排风口部设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吸收国外在安全方面的有效措施,提出搞好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着重抓四方面内容:安全执法;安全培训;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应急预案。同时提出谁管、管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沉降的同步、实时、自动监测,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体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沉降监测新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北斗系统、静力水准仪、分层沉降标等沉降监测技术,监测原理如下:在稳定区域设置北斗基准点,在监测区域设置工作基点与监测点;工作基点处的北斗卫星接收机与静力水准仪安装至同一桩上,北斗卫星接收机观测工作基点处静力水准仪的绝对沉降;监测点处的静力水准仪与分层沉降标同轴连接,分层沉降标将深层沉降引至地面由静力水准仪观测;北斗系统与静力水准系统同步采集数据,数据经时间同步后分别得到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绝对沉降量。该新方法成功解决了大面积沉降监测中面临的非稳定工作基点校测问题,实现了对地质体地表与地下沉降的远程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用按时序分阶段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城市地下交通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的架构,并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层次评估指标权重模型,建立了判断火灾风险的评价标准。以北京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为例,在对其现有设备资料和运行特性进行详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风险评估结构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按照现有的参考依据对各项影响火灾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计算,得到了火灾各个阶段该车站的火灾风险水平,并对评价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供地下交通系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防苑》2005,(6)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对多层或高层地下自行车库,地下商场建造的附建式,单建式地下人防工程日益增多.而其中单建式人防地下车库可同时满足停车,人防及地面景观等多种功能而更加得到广泛应用。工程设计中战时荷载计算常采用等效静荷载的方法做弹塑性分析。本文借  相似文献   

13.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背景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对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具有现实的开发前景。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到相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结构,尤其是隧道、地铁、地下车站、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地下结构对生命和经济的重要性,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然而在近年的大地震中,已有城市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坍塌的多个案列报道。报道介绍了工程师在地下结构地震效应设计中所采用的定量方法,而这些新近的震害现象也揭示了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一些重要缺陷。讨论和强调了改进地下结构地震性能和设计的最主要需求。认识到地下结构受到强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和扭曲而非惯性力作用,以及地下结构特殊的几何构型和概念特征使得其地震行为和性能与地面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从简单的解析弹性方法到复杂且物理意义更精确的整体动力数值方法,目前有多种有效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对地下结构震害、动力离心机和振动台模型试验,以及工程师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有效设计与分析方法等方面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和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某地区由于110/66kV高压配电网形成网状布局导致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应用电网分层分区的方法提出两种分区运行方式,并对两种分区方式进行N-1静态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限制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将66kV线路分成4片网运行后可有效解决该地区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该分层分区控制方法可用于短路电流水平过高的配电网运行规划中。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惨重灾害,进一步证明了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必须加强抗震设防以减少其破坏。在阐述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并对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原则、不同结构形式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方法作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在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公安部印发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归纳了七大可能存放爆炸物的公共场所,其中包括各种交通工具、商场、娱乐场所、高层建筑等。本刊根据该手册总结了市民们常接触的几种公共区域发生紧急状况该如何应对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为攻克能源岩土相关技术难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协办的第一届全国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拟于2017年8月底召开,就"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钻孔埋管技术与能源地下结构相互影响"、"深层地热井与井筒结构技术"、"机场跑道、公路桥面和隧道等防冻除冰技术"、"能源地下工程中的THM多场耦合问题"等与新能源利用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孙昭民  魏光兴 《灾害学》1995,10(3):57-63
本文通过发生于山东省境内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给出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结合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地质等特征,对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20.
异跨车站结构中的变跨节点位置是结构整体抗震安全的薄弱环节,但目前关于此类复杂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少,尤其针对节点圈梁对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影响的研究更是少见。本文通过考虑在变跨节点处设置圈梁和不设置圈梁两种情况,研究了上层五跨、下层三跨的大型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特性,对比分析了节点圈梁对异跨车站结构整体加速度反应、侧向变形反应和地震损伤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节点圈梁的存在能够减小结构楼板的峰值加速度反应,并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水平侧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其将明显影响结构整体的受压损伤分布特征;在变跨节点处不设置圈梁的构造方法不利于异跨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而设置圈梁则更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