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泳 《福建环境》2001,18(3):39-39
巴黎即将逐步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有了这个措施 ,生活垃圾实现再循环指日可待。自 1 997年底以来 ,第 1 3区的大部分区域进行的垃圾分类收集取得了实效 (每栋住宅楼内配备 4个垃圾箱 ) ,有 96%的本区居民赞成分拣。为最大限度地分开收集和再循环 ,巴黎市政府将为居民配备 4个垃圾箱 :黄色盖的用于装包装物(包装纸、食品用砖形盒、塑料瓶、金属罐 ) ;蓝色盖的用于装玻璃 ;绿色盖的装食物垃圾和不可再循环的垃圾。巴黎的垃圾分类收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在 2 0 0 0年春季 ,在第 1、5、7、1 1和 1 3区 ;第二阶段将在 2 0 0 1年秋季…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研究。自2019年7月以来,织里镇采取"二定四分"的收集模式(其中,"二定"指定时和定点,"四分"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2020年,织里镇易腐垃圾收集量达到22219.98 t,相比2018年增加了67.5%;其他垃圾的收集量为116493.92 t,比2018年减少了22%。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使得织里镇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收集量呈负相关,干湿分类效果显著。织里镇针对特色服装行业所产生的废旧布条采取"因地制宜"的垃圾管理模式,实现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2020年分类收集废旧布条41100.07 t。然而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现干湿分离率不高、资源回收利用不足、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以下3点建议:1)提高公众垃圾干湿分类的责任意识;2)全面建立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3)推行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3.
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别于混合收集,是垃圾收集的一种新趋势。结合我国垃圾的特点,阐明了当前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根据当前垃圾收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对策。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减少了垃圾的最终处置量,提高垃圾资源化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考察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演化过程、阶段特征和取得成效,是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新时代垃圾分类体系和垃圾分类制度的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垃圾分类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为主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垃圾分类政策历史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基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分类收集启蒙阶段(1957—1991年);2)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定的初期阶段(1992—1999年);3)基于垃圾分类实践的分类标准制定阶段(2000—2015年);4)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筹建阶段(2015—2016年);5)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阶段(2017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政策制度体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可显著改善生活环境,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上海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目标,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3个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6.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有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本文综述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历程;收集了国家和地方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提炼出了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还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分析表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经历了开始(20世纪90年代)、试点探索(2000~2015年)和快速发展(2016年至今)3个阶段.目前国家和地方正逐步采用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方法、融合互联网+的宣传方式、实用性的法规章程、完善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循环链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甚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国将走出一条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后期加强全民参与及大众自觉回收的责任意识、出台更细化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重视学校儿童的垃圾分类教育、充分利用国内拾荒人员,对快速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与分类前生活垃圾性质变化,对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了采样分析,并与北京市分类前混合收运的生活垃圾性质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桶内厨余组分占比逐渐增加,实施1年后,厨余组分占比可达99%;含水率和容重较分类前明显增加,可燃分和热值明显降低,故不适宜采用焚烧处理;pH和C/N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小幅度增长趋势,有机质、总氮(以N计)、总磷(以P2O5计)和总钾(以K2O计)含量上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增大。Cd、Pb、Cr、Hg、As、Cu和Zn 7种危害较大的重(类)金属元素中,除As外其余的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Na、Ca、Mg、Fe、Mn等金属元素,除Na外均呈下降趋势。故垃圾源头分类可以有效控制厨余垃圾中金属含量,使其种子发芽指数升高,减小对植物的生物毒害作用,降低环境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设施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分类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混合收集运输、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分类收集运输且转运站功能改变3 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与垃圾分类趋势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混合收集运输为最差方案;分类收集运输并且改变转运站功能为最优方案,而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可作为最优与最差方案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试点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的问题。根据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从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比混合收集后再分类需要输入更多的能量,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因而城市生活垃圾应采用混合收集后由专门工作人员分类,而不是公众的源头分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单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还鲜见报道.以青岛市内4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垃圾分类前后不同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垃圾分类可以显著降低处置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式1(混合收集+填埋)、模式2(混合收集+焚烧)、模式3(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和其他焚烧)和模式4(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和其他焚烧)垃圾处理全过程净碳排放量(以CO2/MSW计)分别为686.39、-130.12、-61.88和-230.17 kg·t-1.提高厨余垃圾回收效率并不能显著降低碳排放.随着垃圾回收效率的提高,碳减排量呈线性增加,可回收垃圾回收效率每提高10%,其净碳排放量降低26.6%(16.5 kg·t-1).适度分离餐厨垃圾、提高可回收垃圾回收效率和降低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沼气泄漏率是目前减少生活垃圾温室气体排放和社会成本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