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对通化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并根据通化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策略。首先提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所存在问题,根据问题现象与成因,提出重点治理工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和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措施等解决方法,以此高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荫 《环境》2012,(11):31-33
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自今年第2期开始,本刊联合广东省环保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开辟“农村环保”专栏栏目将结合实际,介绍各地农业农村治污新技术、新经验及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举措、新成效,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国家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城市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并举”环保工作战略。与此同时,国家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质量等方面投入逐步加大。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针对目前安阳市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农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等方面研究分析安阳市农村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形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将农村环境保护列为重点领域,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成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一书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地说也就是城镇化过程如果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促进生态和谐,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和谐就会遭到破坏。本文就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落实党委和政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地方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多方听取意见,从责任是什么、怎么落实责任、如何加强监管进行分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性强,需要构建纵向到底、层次清晰,横向到边、分工合理,系统联动、高效有力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推动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力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绿荫 《环境》2012,(10):23-25
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自今年第2期开始,本刊联合广东省环保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开辟“农村环保”专栏。栏目将结合实际,介绍各地农业农村治污新技术、新经验及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举措、新成效,敬请关注。同时,欢迎咨询和踊跃投稿,联系电话:020—87576437,邮箱:hjzzs@163.com。  相似文献   

10.
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物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的基本工作方针,基于内蒙古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提出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阐述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促使人们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解决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抵御外来污染转嫁。  相似文献   

13.
国内生态农业是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需求的产物,与西方生态农业相比,具有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以新垦镇为例,生态农业建设,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落实好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大战略方针,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培养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对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存在的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和农村第三产业带来的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就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推进新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 《福建环境》2003,20(5):48-49,54
对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有机农业规划依据环境保护理论基础,规划的目的在于划定生态安全区,实现清污分流,食品生产环境最优,促进生态、农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虽然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规则不断明确与完善,但受传统生产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鉴于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问题探索进一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万本太 《环境保护》2007,(1A):15-17
“十五”以来,我国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农村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环境质量仍在恶化。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该“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突破口,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落实该“行动计划”,一些地区先后制定了本地的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明确了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20.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