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索以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为载体的配额制政策(RPS),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补偿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及社会正外部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消纳不足问题。考虑由消费端承担配额义务并引入二次惩罚函数,构建包含电力生产端、消费端在内的序贯博弈模型。结合实际设置参数,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RPS政策下,当配额力度加大时,绿色电力证书的价格呈现先增后减的特征;②罚金一定时的社会福利函数关于配额的增加呈倒“U”型分布;③配额和罚金均过低、均过高都不利于证书交易行为的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差距越大,对应的最优配额越小。因此,要将配额、罚金和成本差距结合起来考虑,确保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下达到社会福利最优水平。最后,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配额制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FIT)的规制效果进行比较,发现:①RPS政策的最优规制价格低于其在FIT政策下的值;②配额水平偏低时,FIT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高于RPS政策,反之则反。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FIT政策相对较优;在市场规模较大和技术较成熟阶段,RPS政策相对较优。中国在推进配额制的实施过程中,可将两种政策结合起来,在一部分省份或地区继续保留FIT政策,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的省份或地区作为试点率先实行RPS政策。  相似文献   

2.
探索以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为载体的配额制政策(RPS),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补偿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及社会正外部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消纳不足问题。考虑由消费端承担配额义务并引入二次惩罚函数,构建包含电力生产端、消费端在内的序贯博弈模型。结合实际设置参数,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RPS政策下,当配额力度加大时,绿色电力证书的价格呈现先增后减的特征;②罚金一定时的社会福利函数关于配额的增加呈倒"U"型分布;③配额和罚金均过低、均过高都不利于证书交易行为的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差距越大,对应的最优配额越小。因此,要将配额、罚金和成本差距结合起来考虑,确保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下达到社会福利最优水平。最后,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配额制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FIT)的规制效果进行比较,发现:①RPS政策的最优规制价格低于其在FIT政策下的值;②配额水平偏低时,FIT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高于RPS政策,反之则反。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FIT政策相对较优;在市场规模较大和技术较成熟阶段,RPS政策相对较优。中国在推进配额制的实施过程中,可将两种政策结合起来,在一部分省份或地区继续保留FIT政策,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的省份或地区作为试点率先实行RPS政策。  相似文献   

3.
上网电价补贴(FIT)与绿色能源组合标准(RPS)是目前针对可再生能源实施的两类主要支持政策。对于二者政策效果的比较、特别是在非竞争性电力市场中二者政策效果的扭曲,是理论和政策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由传统火力发电企业和绿色能源发电企业两类主体构成的部分均衡模型,比较了不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制度与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和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寡头垄断的电力市场中,FIT政策比RPS政策更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和比重的上升。模型中RPS政策下的均衡电价高于FIT政策的情况,导致对绿色能源的需求下降。对欧盟2004-201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FIT政策对风力发电总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RPS政策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其背后的机制是尽管RPS导致较高的电价、降低能源需求,但仍然能促进可再生能源需求的相对提高。电力市场垄断对风力发电量有负面影响,但并不能证明这一影响是通过可再生能源政策实现的。电力市场规模、技术等控制变量也对可再生能源使用有一定影响。在门限面板模型中,当电力市场垄断程度指数大于0.35时,即一国最大电力企业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垄断对风力发电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演化、效果评估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至今,中国可再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然而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其未来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挑战,如可再生能源发展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仍然面临一定障碍。在未来新的发展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总结,进一步探讨未来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优化方案。本文首先对中国2005—2019年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历程及演化路径进行总结梳理,基于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将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在综述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政策有效性、政策成本、技术进步等。结果表明,中国过去十年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是积极有效的,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成本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另外,虽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显著,然而基于历史经验的技术进步率仍然不足以支撑实现中国2020年平价上网的目标,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发电成本的下降。结合当前及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及面临挑战,我们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增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内生激励并降低政策实施成本;二是建立储能技术市场机制,为减少弃电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推进碳金融体系建设,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来源并降低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5.
电力产业重构中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美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工业进行的市场化重构 ,对可再生能源来说 ,可能是一种机会 ,也可能意味着风险。主要的风险就是在不考虑外部性的情况下进行竞争将使可再生能源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将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改革前还少 ,同时大气污染更大 ,温室气体排放更多。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 ,新的市场也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本文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 ,介绍并分析了美国在进行电力产业重构时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所采用的系统效益费、可再生能源份额标准和绿色市场等三种政策方法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五”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建议。其基本含意是 ,在地区电力建设中 ,可再生能源发电需保持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与配额比例相当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可在各地区 (各电网 )间交易 ,以解决地区间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差异。国外的年度配额制度指供电商、消费者每年必须消费一定额度的绿色电力 ,未能完成的必须向国家支付一定费用。强制性年度配额制度的实施可保证绿色能源市场的需求 ,从而增强相关设备生产商和绿色能源生产厂商的投资和生产信心 ,调动相关技术开发的积极性 ,以便使绿色能源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绿色电力证书 国家根据绿色电力生产商实际入网电力的多少而向其颁发的证明书。购入绿色能源证书是供电商、消费者完成其年度配额的手段。绿色电力的价格是由基本价和能源证书价格两部分决定的。基本价是指普通电价格。换句话说 ,供电商在供电时 ,及消费者在消费电时是分不清哪个是绿色电 ,哪个是普通电的。绿色电力的特殊价值只是体现在绿色证书上 ,只有绿色证书在市场上被售出 ,发电商回收了成本 ,绿色能源的真正价值才体现出来名词解释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的电价补贴是一项旨在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政策机制,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煤电比例)、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本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空气污染物(CO_2、SO_2、NO_X和PM_(2.5))排放的减少作为衡量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效益指标,利用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包含温室气体、污染气体和颗粒物模块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总量和行业的视角量化研究了实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对改善大气环境的积极作用,考察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辅以硫税、硫税及碳税这两种冲击的情景。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减少了温室气体、污染气体的总排放量和颗粒物浓度,在补贴的基础上辅以硫税不仅可以有效地增进大气环境福利效益,而且还能抵消征税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使清洁能源发电对火电产生替代效应,各个行业排放的CO_2、SO_2和NO_X均下降;但这一替代效应在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部门相对有限,这也证明了工业部门的减排压力较于其他产业(农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更大;补贴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提升,进而优化能源结构,这是增进大气环境效益的根本原因。上述结果意味着短期内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补贴与税收双管齐下以增强减排力度。而可能面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不足问题则意味着中期内要实现补贴方式逐渐向定额补贴、绿色证书模式过渡,利用市场机制确定补贴标准;长期内需最终取消补贴政策,倒逼技术进步,推动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9亿人民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能源的利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能源资源潜力及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指出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向现代能源消费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在分析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最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文中总结了可再生能源CDM碳交易项目的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给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鼓励及相关保护政策并提出了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承诺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排放交易系统,在碳交易机制下,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通过CCER交易获得额外收益。由于碳价格是随着市场条件而随机波动的,碳价波动性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具有了期权性质的权利,即未来不确定性可能包含更高的价值。可再生能源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可以选择立即投资,也可以选择推迟投资,等待更多信息来提高项目收益,而立即投资的项目回报必须足够高以克服等待期权的蕴含价值。为了研究碳价波动下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本文采用实物期权法的三叉树模型,测算了三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的npv及其实物期权价值(ROV)。根据延迟实物期权决策规则,三类项目均执行期权延迟投资决策。本文还计算了在无政府补贴和有政府补贴两种情形下,三种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不同时点的栏杆价格,以确定项目的投资时机。栏杆价格随着政府补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说明政府补贴会促进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栏杆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上升,意味着时间跨度越大,不确定性越大,需要更高碳市场价格来确定投资时机。本文对影响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因素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价波动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栏杆价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说明碳价波动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期权价值,却推迟了企业开展投资的时间。随着中国碳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碳价波动幅度会趋于平稳,从而促进发电企业进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的把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分阶段的落实到各个省市,做好二者之间衔接工作,研究考虑了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阀关系的问题,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行业增长曲线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首先求解出中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曲线.然后给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函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给出了各省的阶段目标,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以风电、水电和太阳发电为代表能源,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规划和资源需求分布状况,分阶段提出了各省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目标分解参照两个原则(1)可分解原则.国家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2)公平性和区域差异的原则.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各地总量目标有所区别.研究对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整体实施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foregrounding of “clean energy” policies by climate change concerns, the rhetorical constitution of “America” as a collective subject, mobilized to adopt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CEE), becomes crucial. Here, I analyze the constitutive rhetoric of Pew Charitable Trusts’ landmark 2009 report on the CEE, drawing from the ventriloqual perspective to communication. I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more pragmatic, convers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ellative process constituting “America,” noting it to be hybridized and composed of various human and nonhuman agents. Tracing the ingoing interaction among agents—some manifest in the text, others spectral—sheds light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 of power at stake, recognizes the open-ended possibilities (and restrictions) of agency, and the role of material structures shaping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12.
征税,还是补贴--对当前环境经济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纠正经济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性,具体是通过税收或产权交易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本文称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因为外部效应除了外部不经济以外,还有外部经济,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考虑了前者却完全忽视了后者,只强调了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却忽视了外部收益也应该内部化。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从现行政策的对立面出发,探讨了围绕外部收益内部化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作者分析了目前排污权交易存在的严重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How to choose among the dozen policy instruments available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gencies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 and debate among environmental economists for the entire life of the profession – nearly four decades. The ability, or lack of it, to measure the quantities or observe the actions made "enforceable" by particular policy instruments ought clearly to be central to this choice. However, all too often the monitoring problem has been assumed away. When it is reintroduced in realistic forms, we find, not surprisingly, that some favorite policy instruments, such as pollution charges, are not applicable to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such as runoff pollution from farms; that marginal subsidies, by changing the burden of proof, may no longer be symmetric with charges; and that the apparent freedom from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ly fashionable instrument involving the public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firms or products is "paid for" by our inability to say anything about its performance on other dimensions that are also of interest.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机遇与挑战: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全面分析,指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倒U字型曲线关系.提出了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增长规律与发展阶段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减少趋势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及耕地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耕地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耕地变化态势,揭示出耕地损失率高峰值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通过国家粮食安全的态势判断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减少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结论。从而提出耕地保护的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进入“十二五”之后,耕地保护政策应转为严格控制。为此,还提出了重在保护质量、保护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减少非农占用、加强政策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us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industry output affected by water resources policies in Beijing City by using GEMPACK soft tool.The article researches on rules of water supply and demand,evaluating water resources,building water resources input and output table,establishing water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stimulating water policy.The stimulation gives a scenario that increases water price by 10%.The result shows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water resources policy infec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industry output in different ways.There are different behavio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s to the water policy.Agriculture industry has the same tendency as water price change and it has more sensitive to water quantity than to water price.For basic energy industries such as oil and chemistry and gas,they show diversity tendency.As to some high water consumer industry such as paper and textile etc.,water resource economic policy can infect them greatly and can promote them to accomplish more water-saving technology.Waste water and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ies show the same tendency as to water policy.Second,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ater resource policy by macro economic administration.The simulation also shows that the output and supply and consumer price change more than expect as to water policy in a free market economic in water industry.So as to a government policy maker,one should be more carefully and prepare suitable forecast and plan to water policy and its negative impact.  相似文献   

17.
Attention toward climate adaptation has been growing among government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alone, nine countries have national plans for adaptation (with more in preparation), there are some 30 sub-national plans, and every Member State has policies to address adaptation. Given the recent attention given toward this subject a question that arises is: ca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be considered a policy field? As a unit of analysis, policy fields are widely studi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owever, the definition of policy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icy or agricultural policy is taken for granted. Oddly for such a common concept, very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what policy fields are in and of themselves or how they can be identified. Given these shortcomings, this article first attempts to fill this gap by theoretically defining what a policy field is by identifying and assign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Based upon a literature review, it shows that policy fields are three-dimensional entities comprised of substantive authority, institutional order, and substantive expertise. The second task of this article is to apply this definition to adaptation policy activity in England and determine whether adap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a policy field there.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在严厉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及补贴政策重新调整等背景下,分析梳理现有政策从而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与正确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为政策改进与优化做准备。本文选取了截至2016年底国家和北京市颁布的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相关政策。首先,从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整理出的政策文本的高频有效关键词从中提炼出的政策工具,可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分别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环境支撑三个方面促进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现现有政策工具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产品开发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作用重点欠科学,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补贴过于聚焦新能源汽车购买环节等。其次,结合政策特点运用PMC指数模型构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量化评价框架,通过变量分类、参数识别建立了多投入产出表,并通过PMC指数的测量、PMC曲面的生成综合反映政策各维度的情况。再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3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P1、P2、P3)为研究对象,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得出3项政策的PMC指数分别为7.52、6.95、6.21,均在良好的等级之内,P1政策的量化结果为优秀,P2、P3政策结果为良好,且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考虑在激励措施等方面予以加强。最后,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提出三点政策优化意见:(1)重视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加大新能源汽车科研资金投入;(2)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作用重点应放在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3)需求型可考虑采取以公共交通带动私人交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008—2014年A股市场对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环保信息的反应,展示了我国股票投资者社会环境偏好的变化过程。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已经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排放拐点附近,但是目前鲜有国内研究对公众的社会环境偏好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社会环境偏好进行检验:首先,利用事件分析法展示了7年间股票投资者的整体态度,发现由环保信息披露引起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显著大于零,说明投资者平均持积极态度。其次,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环境监管政策加强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得投资者态度从负面向正面转变,说明投资者环境偏好受政策影响显著;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环保行为的水平。最后,通过对政策效应的形成机制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环保行为在投资者眼中并不只是为了完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政策指令而实施,而是股票投资者已经形成社会环境偏好,使得企业具有构建"绿色企业形象"的需求。另外,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以有效规避了西方相关研究中自愿披露导致的自我选择问题,但同时西方学者普遍对我国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持怀疑态度,因此本文通过利用情绪分析程序对环保信息的信息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文本情绪的强弱与股票价格波动幅度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环保信息是投资者决策信息集的一部分,即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含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政策矩阵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已有的环境政策手段进行重新评估。由世界银行提出的环境政策矩阵则是进行这种评估的成功之举。本文利用政策矩阵这一模式探讨了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构成与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创新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