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找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供教师和家长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而网络媒体又日益发达,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了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总结传统的家校管理中在解决留守学生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时的不足,提出通过使用网络通信软件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教师间建立新的沟通平台,以求增强父母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信心,加强教师与留守学生家长的相互联系,弥补传统家校管理手段的不足,改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最终促进初中阶段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长的态度转变,并实现留守学生行为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学生心理上出现了心理障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心疲惫,学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作为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的,因此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排除消极因素,培养学生成长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心理健康、时代所需的新一代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受到生理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双重制约,小学生通常较为缺乏自主能力,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父母以及教师的帮助。长此以往,小学生就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这种依赖心理若不处理好,则可能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日后成长。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设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和谐的美术课堂,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活动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往往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中大都是因为扭曲的心理造成的。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有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渗透给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对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关研究,以期为广大同仁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师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个人精神及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教师心理问题在各方面的表现,分析造成教师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生活的日益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要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活动当中,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进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的教材编写在理念与内容的编排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从理念上来说,一是教材编写内容与主题聚焦于消极心理调适,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不足;二是教材编写的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沦为"教参"。从具体内容上来说,教材内容太过注重统一,较少考虑不同群体特征的学生的即时、切身需求,不能很好地兼顾"适需性"与"适用性",且大多忽略了教材效果的保存与迁移。针对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需兼顾"消极心理调适"与"积极心理培养",采用第一人称编写教材传输"助人自助"的理念;采用事先调查的方式关注不同群体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内容与主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向现实生活的迁移与保存。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拥有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同时,心理也获得健康的发展。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发展阶段,思维方式和阅历也在不断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减少在升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使他们的心理和知识能力同时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以下几点。一、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优化教学心理氛围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比较抽象且逻辑性强,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真情流露,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学生才能放松身心,发挥想象力,启发思维,在心理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也才能取得不错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要求改变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学生课上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双方互动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心理课的课堂模式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学生在课上既要学到知识,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引导,以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对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面对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现象,针对造成分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及教师的角度出发寻求对策。于前者,可以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强学法的积累等角度努力;于后者,则主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以后,对于我们很多老师都是一种挑战。面对这种挑战,部分教师表现出畏难情绪,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信心,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的教师只是把这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读讲,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没有真正把握好心育这块思想品德教育的试金石。一、创设愉悦情境,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仅仅从理论上分析学生还是难以接受的。而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  相似文献   

18.
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定位不当,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使体育学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最高的效率来推动学生的一般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在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教师更加关注的就是教学的有效程度,也就是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制订学习计划目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以及课程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注重。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