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山东省地处华北地震区,郯庐、聊考两大活动构造带纵贯山东中部和西部.燕山—渤海活动构造带和南黄海活动构造带展布于山东半岛两侧海域,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历史记载以来,山东内陆及近海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70余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8.5级地震1次;在20世纪,山东内陆及近海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 1 970年以来 ,江苏南黄海地区的 9次ML>5 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 ,发现该地区ML>5 4中强地震 (本文称为主震 )发生前 2~ 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 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 ,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带上。根据断裂带上的中小震活动情况 ,运用地震活动性的有关分析方法 ,对未来地震进行外推 ,并进行检验。得出 ,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发生的一些ML3 0左右的小震 ,视为该断裂带上将要发生的主震  相似文献   

3.
云南墨江5.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今年以来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也是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后,近4年来云南省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墨江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开展的有力有序有效,给我国中强地震应急处置带来新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了4 次8.3 级以上巨大地震,广东地区地下水位观测记录到这4次地震的大量响应信息,归纳这些响应信息的表现形态、特征、及响应过程,获得响应强弱与震级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响应的"敏感点"等.通过总结这4次强震响应信息,有助于理解强地震的衰减过程和开展震源物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自仿射分形H值的变化特点作了研究,并对1970年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作了回溯性预测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的H值在0.59~0.99之间,地震活动具有确定和随机的双重属性,同时表明地震活动具有正继承性;对江苏及邻区的震例及其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表明,地震频次H值下降的异常现象与江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回溯性预测检验得到的R值为0.365。因而地震频次H值在该地区的地震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用来探求未来中强地震可能发生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本世纪以来华东地区地震资料相对可靠的中强地震活动,发现前后两阶段有着不同的空间分布类型。第1阶段地震活动集中在苏鲁近海、菏泽一带及大别山地区,呈环状分布。而1971年以来的第2阶段中强地震全都分布在菏泽至溧阳北西向一线的东北一侧,并呈网络性分布。其中已经发生的3次6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上阶段较少地震活动的苏南至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同时分析研究了各阶段地震活动特点,以及由于受北东、北西向构造控制影响,所划分华东地区三大部分地震活动在两阶段出现的震场迁移。最后指出该地区目前应重点注意苏南至长江口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2016年全球大震活动 2016年全球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10次,其中8.0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6次.7.0级以上大震发生频率稍低于1900年以来18.3次年的平均水平,最大地震为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地震为2002年11月2日09时26分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和2002年11月4日06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7.8级地震。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是近几年来发生最少的,比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频次(18次)偏少。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震带、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地区。2002年中  相似文献   

9.
一、2014年全球大震活动2014年全球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13次,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以海域地震为主,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4月2日智利北部沿岸近海发生的8.1级地震为2014年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4,(1):14-17
正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2013年全球大震活动2013年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23次,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全球地震保持活跃态势,其中5月24日,在鄂霍次克海发生的8.2级地震,为2013年全球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调制地震方法对华北地区1973年以来发生的24个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地震调制比异常面积、调制地震条带和调制地震频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对异常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认为,华北地区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和异常面积随时间进程的起伏、调制地震频度震前数月的突然增大以及调制地震条带异常图象是显著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对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演示系统是江苏省地震局 “九五” 重点课题──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集成了测震数据库及测震学预报软件(CAPSEIS)、 前兆数据库及前兆学预报软件(JSOMEN)、 强震中短期预报动态图像系统、 台站基础信息数据库、 地震烈度分布计算等软件系统,一旦出现震情时可以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常用的基础资料,震情分析判断工具和震害快速预测等。 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对基础图件和基础资料信息等系统数据库整理所做的工作,同时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4.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象。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大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文中对R(t)值异常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江苏盐城台与浙江杭州台组成台组 ,应用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的幅相法提取了临震标志指标 ,对上述两台站的 8年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对江苏地区ML5 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关系且标准值L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值 ,其标志体系受人为干扰较小 ,异常的可信度较高 ,但虚报、漏报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皖07井水位的映震能力入手,探讨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文中着重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等4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井水位映震的机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