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谈环保     
看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卫星照片,感受着日益严峻的温室效应,听着一次次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的报道,不由得让人不寒而栗。每天看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就会不时地回想起一个环保短片里的小女孩,她稚气地问妈妈:“妈妈,树是什么?”在现在看来,这是个使人意外的问题,但她的提出却发人深省,小女孩在石头森林里,竟然找不到树的踪影了,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肤色     
任茂谷 《绿叶》2022,(10):55-59
<正>一周末我喜欢去雅玛里克山的树林子里转悠。过去,人们把这座山叫作“妖魔山”,现在习惯叫“雅山”。我在林子里用粗糙的树皮磨手掌上的老茧,这样的摩擦不能让老茧减少,当然,我也不是想让老茧增加,只是喜欢这种麻酥酥的感觉。树皮和老茧都是保护层,分别保护着树和手,双方摩擦产生的热,通经连心,震颤着我与树的共鸣。林子里有我栽的树,市区和周边山上的很多地方都有,现在早已分辨不出哪些是我种下的,但我手上的老茧与这些树相关。我栽了树,树改变了城市的肤色。  相似文献   

3.
发现问题 自从开展了植树活动后,城市里又多了一批“绿色环保小卫士”。每当我乘公交车去盆景园时,这些“绿色环保小卫士”都笑眯眯地向我点头、问好。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说着“Hello!Hellol”可是最近几天,我经过某些小店门口,发现那儿的树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还有的甚至在逐渐的枯萎,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盆景园里的树—直站得笔直笔直,而这里……哎!  相似文献   

4.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  相似文献   

5.
南山有树     
赵丰 《绿叶》2022,(9):66-73
<正>我的心思,一直都在那些消失了的树身上。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道还有多少美好而古老的树木从南山消逝。当人生的欲望随着岁月的苍老渐渐成为空无之后,我却依然思念着那些被记忆重现的树,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往事,不再是风景,而是我生命的血液。打开泛黄的记忆,对镜窥探纵深的皱纹,仿佛老树皲裂的树皮,神情便有了淡淡的忧郁。我多么想让时光倒流。回首,虽非岁月如花,却有树的喜悦。那么多树的影子,驻留着青涩的往事。无论风雨侵袭,无论日月交替,它们都静静地伫立在某个院落里或某条泥路旁,摇摆着树叶,倾听我的呢喃,慰藉我的情感。及至晚年,我仍在钟情眼帘里的每棵树,每片叶,生怕它们会像童年里的那些树,从大地上消逝,从我的生命里消逝。  相似文献   

6.
时光中的树     
《绿叶》2020,(7)
正我曾经这样描述我老家杏儿岔的树:30棵杏树加上50棵柳树,再加上100棵杨树和12棵榆树,还有41棵梨树和58棵苹果树,再加上前年二叔在门口种的3棵椿树。这就是杏儿岔全部的树了。反正岔里都是一些平常人家,都是一些好种好活的树。有时觉得树太少了,岔里人就把一棵扁豆叫作扁豆树,把一棵枸杞刺叫作红刺树,还有麻秆树、苦荞树。远远看去,是一团树包围着杏儿岔;走进岔里才看清树散落在各处,就像那些门口蹲着、地埂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家门前空地的下坎处,自生了一株桑树,父亲以它来护住泥土,不让泥土塌进前面的水塘里,桑树的根牢牢地扎进土地里,它的干和枝叶却倾在水塘的上方,记得我和弟弟有记忆的时候,它在我们眼里已是参天大树了。春天来了,桑叶冒出来,野蚕也自动出生,随着桑叶由嫩黄到深绿,它们也从黑色的小不点变成灰色的胖妞妞,每当我们姐弟俩争着轮着爬上树,猛地发现一条大蚕时,我总会肠子一紧,惊叫一声,差点从树上栽进塘中。这时候,弟弟就会放肆地大笑,还会轻轻捏住一条,摆到我眼前晃悠,要我直接下树,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元旦去了日本,进了皇宫,看到了天皇。早就听说,日本皇宫只对皇家开放大门。美国总统来了,对不起,走旁门;某岛国皇帝打着赤脚就来了,赶快,开大门迎接。但皇宫的大门每年有两次对世俗开放,一次是天皇生日那天,一次是每年的1月2日(元旦次日)。在这两个日子里,从上午  相似文献   

9.
假如……     
天姿玉质的您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而我们却……——致土地大地在呻吟着,不觉使我感到一阵阵的酸楚,迷迷糊糊地听到一声“教救我吧!”……假如我是一阵风,能给大热天送来凉爽,我一定从异国的海面上掠来阵阵雨量,带给你——枯竭的黄土,给您巴蓬乱的尘面一丝洁净,滋润您早已干枯的口唇,给您夏日里的另一番感觉。让我扣开东海龙宫的大门,让它给予您一捧  相似文献   

10.
前两年,单位最后一次分房,我本来有可能调换到一处新居去的。那是一幢新建塔楼高层上的一套新居,比我这里已经住了近40年的老房子要宽敞。老房子没有厅,说是几居就是几室;而新房子的两居,实际上是两室一厅。那间厅,相当大,能让使用面积扩展许多空间,是很吸引人的。然而,犹疑再三,我没有搬。因为,塔楼外部空间,比我这里狭小;更重要的,它没有树。  相似文献   

11.
前两年,单位最后一次分房,我本来有可能调换到一处新居去。那是一幢新建塔楼高层上的一套新居,比我这里已经住了近四十年的老房子要宽敞。老房子没有厅,说是几居就是几室,而新房子的两居,实际上是两室一厅。那间厅,相当大,能让使用面积扩展许多空间,是很吸引人的。然而,犹疑再三,我没有搬。因为,塔楼外部空间,比我这里狭小;更重要的,它没有树。  相似文献   

12.
滴血的大海     
赵晓 《绿叶》2005,(10)
一艘红帆船跃出海平线,载回了岸边久久等待着的少女心中那圣洁的幸福。这则美丽的童话,在我舞(竹)刀弄(木)枪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别样清丽的印象。从此,红色与大海成了我意念中的浪漫。然而,“红色与大海”同“红色的大海”绝不是一回事。大海变红可不好玩,更不浪漫,无论对人、对鱼,还是对大海。这就是赤潮。总不相信赤潮真会是红的。直到前几日,在电视里看到一组航拍资料,蓝色的大海上赤潮肆虐,在阳光下发出缕缕刺眼的红色,像海魔的赤发,又像大海滴血的伤口。赤潮原本是自然现象。作为大海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原本有限的赤潮与人类关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紫石塔     
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着一份深深地“桃花源情结”。那篇人人熟稔的《桃花源记》,让我们谁不向往? 紫石塔,一个藏在深山中的“桃花源”。纯美的山林和爱着山林的纯美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中一个再小不过的村子,村前林里的老树,每棵都越过了千百年啊。紫石塔人,在生死轮回中与这山林相生相依,融为一体。他们敬山,爱树,象崇拜神祗,象爱护亲人,再苦再穷的岁月,也不肯砍下一棵树卖钱:“钱像水一样流去复来,而树呢?!”有人要拓宽山路,“还是让它‘隐在深山人未识’的好!”反对者们立刻说,“现在最可怕的就是人,观光的人一多,还有这么好的山林,还能哈出那样迷人的气息吗?”看似封闭的紫石塔人,对山林的热爱,对环境的呵护,比起大都市里的人们, 是否更具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甜甜桑葚情     
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样写道,那颗颗籽粒饱满,透着成熟,晶莹水灵的桑葚在文豪童年的舌尖上是最美味可口的水果。桑葚红中带紫,鲜艳欲滴的样子,像一颗颗圆润的紫玛瑙;又像极了乡村少女羞红的脸庞,透着亮丽甜美的气质,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因此我叫它养眼果。一粒粒嫩青的粉红的紫黑的小星星似的果儿,鲜亮而饱满地缀在桑树枝杈间,微风吹来,累累硕果在沙沙作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朋友     
我是一只啄木鸟,我是人类的朋友,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飞出自己的巢穴,来到了充满人类的世界。有一天,我飞到了马路边上的一棵大树上,被几个小男孩看见了,马上捡起石头向我砸来。难道我就那么让人们讨厌吗?我飞走了,但我一定要问一问我是不是那么让人讨厌。我遇见了大树爷爷。"大树爷爷,我让人们讨厌吗?""不,你是一只啄木鸟,整天帮我治病,是你把我治好了,使我又成为人类的'氧气瓶',你是人类的朋友呀!""人类的朋友?哦!我是人类的朋友!我是人类的朋友!……"我连蹦带跳的,高兴极了,我又飞到了公园里,吃了很多我最爱吃的虫子。  相似文献   

16.
正和平公园是个美丽的地方,我曾去过那儿无数次,但这一次,最令我难忘。上完课,妈妈带我到和平公园来放松一下。我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大门,然而,门内不是我熟悉的假山,不是林荫小道,而是便利店和游乐设施。我看着"满脸欢乐"的小朋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不会是走错路了吧?"我喃喃自语道。但这里的确是和平公园,我只好接着走下去,希望能看到惊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棵树,一棵有故事的树。从我破土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身边包括我都在不断变化着。我探出脑袋瓜儿看见这个世界时,我发现我的周围有好多树,并且他们都比我高比我壮,青葱欲滴,生机勃勃,这里风调雨顺。待我长大一些,我发现,偶尔会有陌生人来,手中拿着可怕的斧子,他们总是平静的来,然后"风光"地去。  相似文献   

18.
谢湘宁 《环境教育》2016,(Z1):78-79
正前不久,朋友兴奋地告诉我,她的母校——北京颐和园小学经过几年的"内部修缮"后,重新开放了。于是,我陪着朋友兴冲冲地"返校"。出颐和园东宫门,广场东边约100米,一扇红漆大门里就是颐和园小学旧址。20世纪50年代,由于适龄儿童激增,这里变成了一所小学,专门招收颐和园附近的孩子。后来国家搞了计划生育,大约2002年的时候,因为生源太少,这所小学停办,学校的红漆大门从此紧闭不开。现在,红漆大门已重新刷过,鲜艳夺目。  相似文献   

19.
春回大地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世间呈现出许多姿态各异的鲜花,随风飘扬的柳条。公园里的春色更是让人赞不绝囗。我不经吟诵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公园这么大,风景这么美,我骑着自行车在里面溜达。骑着骑着,一道风景映入眼帘,只见一望无际的草坪佩上这粉红淡雅的桃树,好像陶渊明所  相似文献   

20.
正每到一年的元宵节,又是秦淮花灯点亮时。很幸运,当年味越来越少,过节越来越平淡时,身处南京,看到年复一年的秦淮灯会,让我重温了儿时那浓浓的年味。第一次听说秦淮花灯,是在高中的课本中。"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相信很多人读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都像我一样怦然心动。我就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