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湖北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1999-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选取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6项主要环境指标,构建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模型,从而对湖北省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EKC呈倒"N"型特征,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气EKC则为直线分布关系,排放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没有出现拐点,表明经济产业结构是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可为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以昆明市辖区内“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及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昆明市工业源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和行业排放特征,探讨研究昆明市工业源SO2、NOX和颗粒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1)2019年昆明市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共涉及40个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分布比较分散,分布较多的地区在西南、东南区域。(2)SO2排放前三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合计贡献率为81.77%;NOX排放贡献较大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贡献率73.97%;颗粒物排放量排放量较大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合计贡献率为63.13%。(3) SO2和NOX工业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46.71%、36.52%,颗粒物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20.10%。(4)工业SO2排放较大地区分布在西南...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苏州市各地区的工业废水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氨氮、工业二氧化硫、工业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全市平均水平为15.08.然后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潜力,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存在区域间差异.最后提出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这对作为主要污染源的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业企业在推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过程中的实际认识,提出了“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工作方针,介绍了结合技术改造,落实环保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等几方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曲业兵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4):66-67,73
简要介绍了辽宁省污染源动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完成了基础环境数据与电子地图的关联编辑,用直观图片表征了辽宁省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区域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化工工业中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多且环境污染加重的现状,阐述了控制污染物排放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对策。目的在于使化工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感,以提高其控制化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浦东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现状,掌握了浦东新区工业源主要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业源主要污染物行业分布和时空分布。根据浦东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三种不同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情景对浦东新区2015年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结合浦东新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作了可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浦东新区“十二五”主要工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大气污染物及AQI时空特征分析——以山西省2015年上半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 2.5、PM 10、NO 2、SO2、CO、O 3的日污染浓度监测数据及AQI值,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11市PM 2.5、PM 10超标率较高;NO 2、SO 2、CO、O 3超标率则较低;全省PM2.5/PM1 0的比值范围在0.367 7~0.718 9,且PM 2.5和PM 10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PM 2.5、PM 10、NO 2、SO 2、CO以及AQI监测值在1~6月份逐渐递减,O3则呈总体上升趋势;AQI达标天数比例范围在61.88%~85.08%,平均比例为71.42%,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8.58%,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50%。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汽车喷涂行业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山东省内小型通用车、货车、电动商务车以及半挂车4类典型汽车喷涂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汽车喷涂企业中VOCs排放总量以及检出数量排序为:半挂车喷涂企业电动商务车喷涂企业货车喷涂企业小型通用车喷涂企业。各类汽车喷涂企业喷漆以及烘干车间排放的VOCs大多以苯类物质为主(小型通用车面漆烘干车间除外),在小型通用车以及半挂车涂装企业废气中烷烃类物质占比较大。不同企业以及各企业不同工序之间特征VOCs排放浓度有较大差别,喷漆车间特征VOCs浓度要远高于烘干车间。 相似文献
13.
以辽中县水文站为辽宁省典型城郊地区大气背景站点,针对大气污染物,ρ(PM2.5)和气象因子等进行了1年(2007年2月—2008年1月)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日、季节变化以及来源特征.φ(O3),φ(CO),φ(SO2),φ(NO),φ(NO2),φ(NOx*),φ(NH3)和ρ(PM2.5)平均值分别为19.9×10-9,0.85×10-6,9.7×10-9,8.8×10-9,14.5×10-9,23.2×10-9,29.8×10-9和66.6 μg/m3. 除SO2外,各污染物浓度水平均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φ(O3)在日间达到最大值,一次污染物呈现双峰分布.从季节变化来看,φ(O3)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一次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PM2.5的浓度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地面监测的φ(O3)和OMI卫星反演的NO2 柱浓度的变换趋势相同,但地面观测的φ(O3)在春季明显低于柱浓度.后推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φ(O3)较高的夏、秋季,从东北地区和渤海湾起源的气流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1998─2005年辽宁省14个城市工业污染源数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业污染源在省、市、区域3个层面上数量变化的特征;指出造成差异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讨论了工业污染源数量变化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区域差异变小,但仍然集中在沈阳、大连和抚顺等城市,营口工业污染源数量增加较快;污染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区域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哈尔滨-大连产业带也成了“污染密集带”;经济发展是污染源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影响经济从而间接影响污染源数量和质量,而环保政策则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方向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主要城市酸沉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多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其17个设区城市的酸雨现状,并研究了济南市和青岛市硫的干、湿沉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a(1997~2001年)青岛市降水酸度位列全省17城市之首,是唯一降水pH年均值低于酸雨临界值5.60的城市;山东省主要城市的降水酸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济南市和青岛市近年来硫沉降总通量基本稳定或呈下降趋势,仍达10t/(km2·a)左右;在硫沉降总通量中,硫干沉降的贡献率达80%以上,而在硫干沉降通量中,SO2干沉降的贡献率要远远高于SO42-干沉降的贡献率.通过分析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土壤酸碱性以及气象条件对酸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山东省内主要城市酸沉降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掌握江苏省酸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文章应用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对江苏省2008-2011年24个酸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分解,分别得出月降水pH值、月大气降水电导率、月酸雨量场的特征向量分布和时间系数序列。结果表明,应用EOF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酸性降水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江苏省降水pH值的第一典型分布场以东部沿海高于西部地区为主,月降水pH值逐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大气电导率的第一典型分布场呈同位相变化,西部高于中东部地区,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酸雨量的第一典型分布场为淮河以南高于淮北地区,具有夏春季高、秋冬季节低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以2004牟-201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AE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山东省生态效率呈现波动变化,各地市之间差异明显,有6市达到了效率最优,烟尘、工业固废、工业粉尘和SO2是影响非前沿面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各地市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存在差异,环境效率发展较好的城市数量多于资源效率;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的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驱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是山东省提升生态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