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有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应急避难场所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以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为输入指标,以服务性、可达性、安全性为输出指标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有界DEA模型,分层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实证案例表明,临时和中长期避难场所比短期避难场所更容易获得较高的DEA效率;位于区域内部、交通便利的应急避难场所DEA效率较高;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其DEA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对贵州省69座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显示,贵州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有效性不高,84%的污水处理厂属非DEA有效,非DEA有效的污水处理厂均存在产出不足或投入冗余,其中输出指标的产出不足量分别为1 735.565万m3、7 702.694 t、1 051.673 t、17.164 t和10 380.1 t,输入指标的投入冗余量分别为137 396.69元/m3、32.663hm2和27.467元/m3,多数污水处理厂可优化提升的空间很大,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公共投入绩效评价的精准性、科学性,运用动态绩效评价Windows DEA模型,结合应急处置结果,对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领域的应急公共投入绩效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不高且有较大改善空间;应急公共投入效率较高的省(区、市)未能产生辐射效应;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呈现“滞后性”,即当年投入的应急公共投入在当年未得到相应产出。  相似文献   

4.
应急基地是海上救助的保障.为了合理布局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海上危险化学品应急基地优化选址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重点海域和事故多发海域的重点防护问题,兼顾非重点海域的应急反应需求,尤其保证对人的有效救助和污染的快速控制和清除,提出了多目标选址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启发式算法.最后,将此模型和算法运用于宁波-舟山海域应急基地选址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的评价煤矿安全投入效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我国1991~2010年煤矿安全投入产出数据构建DEA模型,其中煤矿安全投入指标为采煤机械化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百分比、颁布煤矿安全法规数和行业标准,产出指标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根据构建的DEA模型对每年的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建议。同时运用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对煤矿安全投入效率进行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上看,我国仅有1993年和2010年当年的煤矿安全投入和产出都达到了最优状态,并且随着煤矿安全投入逐年增加,煤矿安全投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逐年提升。从动态上看,我国煤矿安全投入Malmquist指数的提高对技术的依赖很明显,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的提高都会相应的提高Malmquist指数。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有效配置公路突发事件下的应急资源,从资源投入与产出角度建立3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应急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作为目标函数,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应急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TOPSIS法对应急资源配置方案效率进行排序。以新疆10个公路局应急资源配置效率为例,分析其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度,并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得应急资源配置冗余度,并对其进行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从而为公路局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库区水域的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和救助设施选址决策的科学性,在深入分析救助设施最优选址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应急需求点安全风险权重系数,以应急救助点覆盖半径为约束条件,建立同时考虑救助时间和安全风险的P-median水上应急救助设施选址模型。将所建模型应用于甘肃刘家峡库区水上应急救助设施选址问题,采用免疫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应急救助点最优选址方案。结果表明,用免疫算法能有效求得P-median应急救助设施选址模型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变化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建立区域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原理,引入偏好信息,建立面向面板数据、只有非期望输出、权重受限的道路交通安全量化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测度因子,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测度模型,分析西部地区2005年以来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宁夏等地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效率较高;西藏、新疆、宁夏等地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幅度较大。青海、甘肃2省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效率和幅度均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供需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活动为切入点,阐释应急物资供应链运行机制,解析应急物资供应链的内在结构和不同单元主体的逻辑,据此构建需求推动下的三阶段应急物资供应链模型。并引入应急供应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20—2022年新冠疫情下的重点爆发地作为评价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社会实际,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需求推动的应急物资供应链效率评价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救助人员和受灾群众对应急救助方案的接受程度,提升救助效率和质量,以最大化任务匹配双方的感知契合度和接受度为目标,构建双边匹配决策模型。首先,将救助任务双方双向选择过程描述为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确定双边匹配方案的衡量依据;然后,量化匹配关系,将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转化为一对一双边完全匹配问题,刻画双边主体在不同评价指标下的心理感知,构建双方的感知契合、接受度函数,建立最大化感知契合度和接受度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通过设计并求解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基于双边匹配策略的应急任务分配方案可以高效地分配任务,满足应急救助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云模型的灭火救援作战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灭火救援作战方案优选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提出基于云模型的优选方法。首先,根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的目标和特点,确定作战方案优选指标集;其次,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优选指标的权重云,采用指标近似法确定优选指标的评价云;最后,依据云的算数运算规则对各灭火救援作战方案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实例表明:该方法实现作战方案优选中定性语言和定量评价之间的转化,优选结果客观可行、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便于灭火救援指挥人员进行决策指挥。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高效地开展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活动,增强应对暴雨内涝灾害的救援能力,采用SHEL系统模型识别响应效能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如何协调各个因素的投入比例,以达到响应效能最优,利用Vensim软件,结合成都地铁11号线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急响应活动存在明显阶段性特征,应急响应活动前期应保证救援人员快速到场,中期应特别注重提高救援指挥机构决策效率,后期更应关注硬件配置,且在应急响应活动全过程中持续保证人员与其他各界面的动态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暴雨内涝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灾害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价灾害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基于相关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研究及制度标准分析,提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构成要素,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可合理表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可为相关政府及企业开展灾害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围绕应急物流系统,从应急物资管理、设施建立以及物流路径规划等方面入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梳理和讨论,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受限于应急物流的应急体制建设不完善、多目标联系不紧密、信息化程度低、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性把握不准确等方面,而根据多目标规划方法提出的相应改进建议,能够实现救援线路最优化、救援时间最短化以及应急投入最小化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地震震后救援的重点对象是被埋压的伤员,为了在实施救援之前对伤员受伤程度进行准确判断,进一步弥补目前针对埋压人员伤情判断缺少统一标准的不足。基于现有文献在地震震后人员受伤特点以及分级救援等方面已有成果,对地震埋压的形成、救援、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埋压伤员损害因素以及对救援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埋压伤员的损伤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对地震震后埋压伤员的损伤分级指标及其优先顺序。最后,以其他类似分级标准为参考,对各指标进行分级演绎,制定出综合分级表,为伤员损伤程度的分级标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有助于震后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提高整体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6.
应急救援多目标时限指派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应急救援队伍的合理派遣,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救援物资消耗、最佳救援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突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和救援目标的多属性特征,提出在保证应急救援最短时限的前提下,以应急救援效率最大化、物资消耗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最短时限应急救援多目标指派模型。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多目标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运用两阶段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最短时限的引入能有效实现应急救援队伍合理、公平派遣。  相似文献   

17.
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具有“情景依赖”这一特性,“情景-应对”方式可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首选指导方法,而应急资源作为应急处置的核心资源之一,其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提供符合灾害需求的应急资源配置,对于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项目管理理论中的工作分解结构(WBS)、资源分解结构(RBS)思想,融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将突发事件情景依据WBS分解成若干个由独立救援任务构成的集合,再针对具体的救援任务需求,提供相应的装备物资,构建基于WBS-RBS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需求匹配矩阵,进而为突发事件整体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概率分析的应急交通救援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开展应急救援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需求分布问题归为管控条件下的运输优化问题,借鉴运筹学思想,建立基于运输问题的应急救援需求分布模型。其次,引入应急期限要求、通行能力约束、路径阻抗动态时变等影响因素,对运输问题模型进行改进。为便于求解,进一步将模型转化为基于概率分析的救援需求分阶段优化模型,该模型将车辆出行时间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利用出行时间方差的调整反映不同阶段路径阻抗的变化,能够在满足救援响应时间的前提下,解得运输成本最小的需求矩阵。案例研究证明这个模型能够满足应急期限要求并刻画路径阻抗的动态时变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剑峰  李科 《安全》2021,42(2):18-24
为提高工业罐区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效率,本文采用时间混合Petri网对罐区火灾事故应急响应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应急过程中的行动优先性及时间性能;对某工业罐区进行考虑应急行动优先性和不考虑应急行动优先性2种救援模式进行建模仿真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考虑应急行动优先性的救援模式可对随机到达的资源进行调配,可提高罐区火灾应急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场内失事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缺乏有效评估体系的现状,通过对演练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构建航空器场内失事应急救援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消防、医疗、公安、媒体应对、运行指挥中心、地服、飞行区7个组织部门的2级指标。结合航空器场内失事救援的业务特点以及指标体系内在逻辑,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对开展的航空器场内失事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最后,以国内2个机场的相关应急演练过程为典型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演练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应急演练过程,进而在演练评估结果和建议的基础上,实现应急演练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