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成为了影响环境状况的一大难题。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状况和水土资源污染的情况加重,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固体废弃物环保管理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进行探讨,同时简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原则以及目前我国在固体废弃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业固体废弃物无论对人体还是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害处,加强对固废物的管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政府在推行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与处理的过程中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区对危险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却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在医疗废弃物、有毒废弃物排放以及焚烧填埋的处理工艺上还存在较大的隐患,针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也还有待完善。本文简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分析当前我国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处理对策,以期能有效改善环境治理成效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当今正处在资源耗费、排废量、环境污染三个激增阶段,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其特性分析,指出对资源不合理利用与浪费是导致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潜力巨大,废弃物是第二资源的宝库,是取得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重要途径。文中最后论述了当前我国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必须坚持改革,加强企业内涵从政策、管理、技术上提出些粗浅看法。文中,拟分三个方面: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潜力巨大;深化改革,从加强企业内涵各项工作降低消耗,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4.
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含固厌氧消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重点方向,是当前形势下中国实现固废资源高效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系统介绍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物料的分类和特征、主要的工艺形式及优缺点,并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高含固厌氧消化在中国国内的应用现状,对中国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钢铁企业为例,介绍了钢铁行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种类、数量、现有的处理方式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处理利用方式。利用图表详细介绍了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返回钢铁企业内部循环或外售的过程,真正实现了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尝试提出将钢铁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就近浅处理,集中统一深加工的管理模式,以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合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GIS的发展,详细阐述了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GIS的功能及其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应用,然后针对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出了应用GIS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规划的方便性、灵活性和可视化优势之所在,强调了通过加强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应用中的完整性和普适性,并逐步实现网络化,必将大大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场馆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法,文章调研历届奥运会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并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对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固体废弃物收运及处理处置的原则、模式和监管手段等进行研究,以期为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场馆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我国国内与国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源头以及工业生产的特征,提出了对于提高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日本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开发模式和管理经营模式 ,希望能对优化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 ,进一步促进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措施,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多目标动态成本优化模型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提供借鉴,为降低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管理成本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