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密  戴王征 《灾害学》2005,20(2):92-95
煤层自燃后产生"热剩磁",基于这一理论,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在灵武某煤田对煤田自燃区的边界范围进行圈定.由钻孔验证的结果来看,地面高精度磁测在圈定煤田自燃区边界范围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3,(4)
煤田自燃是指在自然环境下,因为氧化聚热沿煤层露头引发的煤炭燃烧,煤田自燃不断向深部发展所形成的大面积煤田火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煤田火灾分布很广,遍布南北半球,不仅中国有,而且在印度、美国、俄罗  相似文献   

3.
新疆煤田火灾的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世界上煤田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主要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具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新疆地区煤系为中下侏罗纪,地质活动较为剧烈;小煤窑的乱采滥挖等.新疆煤田火灾带来巨大危害:损失煤炭资源、污染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破坏生态平衡及危害生物健康等.对煤田火灾进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有效灭火,应先对火区进行探测.探测方法有磁异常探测法、自然电场法和红外地面测温法等.然后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灭火技术进行灭火.灭火之后还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刘红武  胡燕  张海  唐明晖  蔡瑾婕  陈红专 《灾害学》2022,(2):117-124+155
2020年6月8—9日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致灾暴雨天气过程(以下简称“6.9”过程),导致山体滑坡、重度洪涝等次生灾害,造成8人死亡(或失踪)。此次过程主、客观降雨量预报暴雨落区及强度均出现较大偏差。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通过引入HYSPLIT4.0模式模拟,从环流背景、水汽特征、环境场条件等进行了偏差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强降雨中心较分散,各模式对暴雨量级以上降雨空报漏报严重。高低空急流与低空涡旋的有利配置是导致“6.9”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西风急流显著加强、低空两支暖湿气流汇合时段与降雨加强时段一致。暴雨区中低层水汽以少见的气旋式涡旋路径传输,这支以涡旋形式输送的偏东气流主流模式均未能捕捉到,这可能是导致“6.9”暴雨落区漏报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中低层均存在四支水汽传输通道,水汽源地主要为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西边界次之,暴雨区域内水汽收入为正;南边界、西边界水汽输入呈同位相特征,波峰时段与暴雨时段相对应,水平水汽通量辐合是“6.9”暴雨区水汽来源的主要方式。强的上升运动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配置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垂直螺旋度中心轴线...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残存在露天煤矿边坡内的残煤自燃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使用PFC3D对某矿某边坡进行建模,在热力耦合的条件下,模拟了残煤自燃至不同燃空区深度时,边坡内部的岩体破坏过程,进而确定影响边坡稳定的岩体破碎区。研究表明:随着燃空区深度的发展,当深度较浅时破碎区分布为三角形;当燃空区超过80 m后,破碎区为喇叭口形;当燃空区超过100 m后,岩体内部破碎的分层较为明显;当燃空区超过160 m后,裂隙基本不向上再发展。因此,对于残煤层上覆完整高强岩体的露天煤矿边坡,不应以边坡表面的开裂情况判断煤层自燃程度,应进一步进行物理探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82年-1987年的高精度流磁资料,研究了该期间内山东及邻区的中强地震前后地磁总强度变化,发现地磁总强度变化与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文中初步给出了中强地震前后地磁总强度变化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煤巷高冒区遗煤自燃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巷高冒区因遗煤易自燃而成为煤矿内因火灾的重要危险源之一。本文在分析高冒区遗煤赋存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平煤十三矿11111巷道高冒区实际情况,应用FLUENT软件,对高冒区漏风风速、温度、氧气浓度以及CO浓度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高冒区中部漏风在自燃风速范围内;在高冒区内,高温点出现在中部;高冒区中部氧气消耗量最大,煤氧反应产物CO浓度在高冒区中部最高。根据高冒区温度、氧气浓度、CO浓度、漏风风速的分布规律,可将高冒区划分为"易自燃带"和"不易自燃带"。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后,确定地震对岩土体扰动的范围和损伤程度,是预测震后次生山地灾害演化趋势,以及制定道路修复加固工程对策的重要依据。面波勘察是通过获取剪切波速变化情况,推断土体扰动范围的快捷手段。本文在位于汶川地震强震区的213国道都汶段内的2个边坡工点和3个路堤工点,布设6个测段进行了高精度面波浅层地震勘查。结果表明:①9度和10度地震烈度区土体扰动的深度无明显差别;②在汶川地震强震区,人工填筑的路堤工程所造成的强扰动区深度不小于5 m,自然土体造成的强扰动区深度为0~5 m;③路堤工程表面填、挖交界处的损伤明显。上述结论可供灾后道路修复工程设计中确定边坡加固深度和路堤翻挖深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肃窑街煤矿二氧化碳突出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窑街煤矿特大型二氧化碳突出的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及防治工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突出气体是煤系自燃热解所生成,根据对方解石脉进行裂变径迹测年和气体的氩同位素研究,表明气体形成于晚第三纪至早更新世;突出区大量CO_2气主要受断裂构造与强应力场控制而蕴藏在厚煤层中。 打前探孔、震动放炮、抽放卸压等措施对于防治突出,减少损失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厚煤层中的断裂带部位是最危险的区段,应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龙虎坑村柴草自燃现象与地震活动时间序列以及对自燃区地质地貌、断层气测量等研究,认为,自燃现象与强震活动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柴草自燃现象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加强的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新疆地区矿山中普遍存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和水均衡遭受破坏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构建“和谐新疆”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鲁班山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大型矿山,属于高瓦斯矿。应用瓦斯地质系统理论,对鲁班山矿煤层瓦斯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地质条件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变质程度和煤中水份等是影响鲁班山矿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瓦斯灾害预测应注意这些地质因素,尤其要重视各项地质因素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煤层瓦斯形成的构造地质条件及瓦斯灾害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煤盆地的地质构造条件是研究煤层瓦斯形成、富集区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含煤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及储层、盖层中构造裂隙对煤层瓦斯控制因素的研究,阐明了中国大陆是一个由若干陆块和褶皱带组成的复合大陆,煤盆地构造稳定性差,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复杂,这是造成煤层瓦斯突发的根本原因;我国煤盆地大都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煤盆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影响了煤层瓦斯的保存条件;弱改造型煤盆地的瓦斯含量较高;强改造型煤盆地瓦斯含量较低。同时指出,面对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必须加强对瓦斯事故发生机理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加强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坚持“先采气,后开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钢框架足尺结构火灾试验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框架足尺结构(即与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的结构尺寸相同的结构)火灾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着重介绍了试验施加荷载的确定、数据测量和钢框架的吊装计算,得出了进行钢框架主尺结构火灾试验的一些基本经验:采用钢结构构件实用抗火计算方法,对目标高温下框架中柱和边柱分别进行承载力计算,在和常温下各自的0.3倍的承载极限值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钢框架柱轴向的施加荷载值;热电偶测温技术具有精度高和使用简便的优点,可用于火灾试验温度的测量;火灾试验中应变的测量无法正常进行,可转化成对关键部位位移的测量;足尺结构的吊装在对其简化的计算模型进行危险截面的强度验算以及对整个试件进行必要的挠度计算后方可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轴压缩煤电荷感应信号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矿井煤在不同加载速度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电荷感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在加载初期即有电荷感应信号,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不断有电荷感应信号产生,且信号幅值不断增加,在应力峰值前后电荷感应信号最强,信号也最为丰富,煤样主破裂发生后仍有明显的电荷信号,但信号幅值较小;在煤样应力发生突变时有较强的电荷感应信号产生;抗压强度越高、冲击倾向性越强的煤样,电荷感应信号也越强,信号越丰富,持续时间越长;加载速度越大,所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越强。电荷感应信号与煤的变形破裂和煤样类型有一定关系,可以用电荷感应信号反映煤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6.
梁冰  李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31(2):180-184,195
井下瓦斯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研究煤与瓦斯耦合作用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考虑瓦斯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吸附、解吸特性,假设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中的流动遵循Darcy定律,建立了考虑爆破因素的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sol对其求解.结果表明:炮掘对煤体的破坏能力大于机掘;炮掘工艺下,爆破应力...  相似文献   

17.
煤矿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惠振德  孙虎 《灾害学》1995,10(2):48-51
本文根据调查统计及遥感资料,对我国近40年以来煤矿主要灾害类型、特征、灾情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煤矿生产现状与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减灾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图》和我国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了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强震前的地磁场变化,给出了有利于渤海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背景性异常及变化磁场的短临异常变化图形。中国地磁图展示了几年乃至十年尺度的地球基本磁场的大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渤海地震前的背景性异常。地磁变化场垂直分量“低点位移”及幅相法异常则显示出渤海地震前华北地区出现的小区域的短临地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崔树军  宋志敏 《灾害学》2000,15(3):67-71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占用土地,“三废”污染、地面变形与沉降、矿井突水等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影响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用环境地质学的观点,论述了我国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环境灾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