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本文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重点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研究,提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薇 《环境与发展》2020,(4):227-227,229
分析当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许昌、苏州、长沙建筑垃圾处理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出从实行分类管理、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施工模式作为绿色施工的一种新型施工模式,不仅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垃圾的排放量,还能够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了能够衡量减量化施工的效果,完善该施工模式的应用,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绿色度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施工绿色度评价模型,并结合某实验大楼的实例,验证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绿色度评价中的实用性。由此可得灰色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施工模式绿色度的等级,为更好地实现绿色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建筑垃圾和稀土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稀土尾矿为辅助原料进行了多孔陶粒烧制试验,利用XRD、XRF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及物相组成,利用差热技术分析了加入尾矿对陶粒烧结温度的影响规律,测试了陶粒的平均孔径、筒压强度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对建筑垃圾陶粒的烧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1)降低了陶粒的烧结温度,加入10%的尾矿可将非晶转变温度从1 100℃降低至1 038℃; 2)加入适量尾矿可促进多孔结构的形成,但过量加入会导致陶粒孔径尺寸过大,孔径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陶粒力学性能。加入10%尾矿时,筒压强度从3.21 MPa降低至2.98 MPa;加入30%尾矿时,筒压强度进一步降低至1.01 MPa。综合考虑,10%的尾矿加入量较为合适。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可以作为烧制陶粒的主要原料,而稀土尾矿可作为造孔剂和助熔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的邻避效应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产生的渗滤液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已经封场或即将封场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置换出高价值的土地,是十分有意义且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填埋垃圾场存在的问题,针对填埋垃圾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探讨实现垃圾填埋场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渣土围城”隐疾成为很多城市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达到3000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渣土摊平,也就是一个2千米长、1.5千米宽、10米高的巨大立方体。2012年,杭州的余泥渣土就足以填平3个西湖;而去年,北京的余泥渣土就已达4000万吨。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统计,近几年中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为15.5亿~24亿吨,占城市垃圾的比  相似文献   

7.
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首先,结合此类项目遗留工业垃圾冗杂、施工场地狭窄、部分构件拆换、大型机械使用受限的施工特点从4MTE角度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考虑指标赋权的主客观综合性与评价工作的未确知性后,建立了基于结构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结合未确知测度单因素指标测度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改进策略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进行分析,垃圾中重金属的存在直接影响其有效利用,不断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将分拣垃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生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9.
矿化垃圾粒径分布与Cu2+吸附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评价矿化垃圾粒径分布的非均匀和非恒定性对其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影响,为矿化垃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批量平衡法比较了不同粒径矿化垃圾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由于矿化垃圾粒径的不同,吸附初期各粒径矿化垃圾对Cu2+的吸附速率明显不同,其拟合较优模型的相关系数总体上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其中,0~900 μm(混合粒径)、300~900 μm、150~300 μm、90~105 μm矿化垃圾对Cu2+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105~150 μm和0~90 μm矿化垃圾的等温吸附行为则更适用于Langmuir模型.不同温度(15 ℃、24 ℃、30 ℃)下,各粒径矿化垃圾(除150~300 μm)吸附的热力学参数均为吸附自由能变化量ΔG<0、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熵变ΔS>0,这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而具体的参数值表明大粒径的自发性大于小粒径,所需的热能和熵增值小于小粒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产业的飞速发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的处理处置问题日渐严峻。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VOSviewer软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解析了近15 a飞灰资源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8—2021年飞灰资源化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长,其中中国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47.21%;飞灰资源化领域前十的被引文献主题中有80%是飞灰作为建筑领域原料的替代方法以及飞灰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主要为用作水泥原料、飞灰中金属的提取以及飞灰热处理后产物的利用;飞灰资源化产物类型、资源化过程以及资源化产物耐久性的探究将是飞灰资源化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