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特征和原因,统计北京市2006—2015年间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及发生区域等数据,同时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影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以中毒和窒息为主,多发于夏季,区域内事故起数与其常住人口数量有关;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作业前未检测、未通风以及作业时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管理存在缺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是领导层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等。  相似文献   

2.
贾智博 《安全》2012,33(9):60-60
近几年来,北京市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急性中毒窒息事故。据统计,2007~2010年,北京市共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25起,死亡54人,受伤39人。其中,较大事故6起,死亡23人,受伤13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导致建筑运维阶段事故的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预防事故发生,收集146份建筑运维阶段事故报告;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进行分析,将建筑运维阶段事故致因归纳为6种事故类型和77项因素;并据此建立建筑运维阶段事故因素网络模型,确定1 769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节点度、网络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中介中心性等网络指标分析整体结构。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因素和安全管理体系因素是最容易导致建筑运维阶段发生事故的主因素,同时子因素中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作业制度缺失、应急救援预案及体系缺失、安全检查制度缺失等因素对于建筑安全运维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秦妍 《安全》2010,31(8):59-5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关于在污水井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的通知》等规范文件,配合北京市安监局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的宣传教育,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程序,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预防事故发生,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职业危害检测与控制技术中心自2009年底,与北京市科技情报所声像中心合作,着手进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宣教片的策划和拍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时空特征,对2012—2017年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快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事故发生的时相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于每年的7、8月份,1、2月份较少;每天事故高发于10—12点和16—17点;事故高发区域有北五环外京藏高速周边区域、西二环附近区域和东二环至东四环区域。外来人口的流动迁徙、季节气候的变化、区域人口和生产经营单位与事故的发生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污水处理设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原因、特征及预防对策,本文侧重选取了2019-2021年3年间的10起污水处理设施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中毒与窒息事故典型案例,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对10起典型案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时间,伤亡人数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设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作业时未通风、...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了有限空间事故的原因和特点,在特定区域进行有限空间问卷调研,总结当前有限空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有限空间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因差异性,本文以2015-2020年发生的200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为研究对象,将统计数据划分为12类,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因指标体系,运用分析软件SPSS对统计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揭示不同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因潜在规律和分类特征.根据分析结果,通过...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机制,基于复杂系统的角度,分析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耦合及风险传导特征,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北京市某城区生产安全事故致因网络模型;通过计算节点度和模块度等统计指标研究节点的分布特征,识别出网络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因素间联系密切的社团结构。结果表明:少数关键因素在网络结构中起着重要连通作用,包括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违章作业和施工方案不健全等因素,网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社团结构,对关键因素以及高密度的子网络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阻断风险在网络中的传导,从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并降低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有限空间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空间事故主要发生在市政设施管理业和化工制造业,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是对施工人员造成中毒和窒息而导致伤亡的主要因素,夏天是事故发生的高频时间。对此,本文提出当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时,不要盲目施救,要在应急物资齐全,个人防护条件充分的条件下科学进行施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航空安全自愿报告是获取第一手安全隐患资料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大量收集各国自愿报告信息,以美、英、韩及我国自愿报告系统反馈信息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CAM)分析自愿报告来源、涉及飞行阶段、发生原因及涉及隐患等信息,运用SPSS软件分析各样本的相关性。发现各样本报告主要来源于飞行人员,涉及事件以"人"和"管理"原因为主,所涉及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集中度,主要体现在飞行安全、飞行指导、设备故障或缺陷、安全管理、交流沟通等方面。结果表明:自愿报告信息主要关注人为因素、管理因素、设备故障或缺陷等隐患,安全文化对自愿报告的提交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事故树理论的非金属矿山爆破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以陕西省某大理石矿为例,对非金属矿山爆破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并绘制出爆破事故树分析图,直观地表现了各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及其逻辑关系,通过对FTA的定性分析,得出了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将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综合应用于安全评价中,评价指标的系统效应权数有效避免了安全评价中人为赋予指标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了评价对象聚类的步骤和结果,探讨了评价对象所属安全等级的Fisher判别方法.最后通过对判别函数的分析与比较得出评价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15.
Job Safety Analysis (JSA), which is also known as Job Hazard Analysis, is an efficient proactive measure for safety risk assessment used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ettings. However, unlike the manufacturing settings for which JSA was developed, at construction sites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orkers move through the site in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and they are often endangered by activities performed by other teams. To address this difficulty, a structured method for hazar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called “Construction Job Safety Analysis” (CJSA),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was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search toward a lean approach to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which required the ability to predict fluctuating safety risk levels in order to support safety conscious planning and pulling of safety management efforts to the places and times where they are most effective. The method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loss-of-control events for detailed stages of the activities commonly performed in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for each event identified. I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14 primary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 an extensive trial implementation that included expert workshops and a series of 101 interviews with site engineers and superintendents. Detailed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 total of 699 possible loss-of-control events; the most frequent events are those related to exterior work at height.  相似文献   

16.
个体防护装备(PPE)标准是PPE产业遵循的技术性法规,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依据,对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国内外PPE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我国进一步发展PPE标准的对策,对于我国PPE标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安防科技》2003,(7):52-54
随着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普及,数字录像机(DVR)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市场上各种数字录像机产品琳琅满目,但是不同产品间的质量也相差很大。要在鱼目混珠的产品中选购到自己满意的产品,就要从技术指标上来分析和评测。评价一台数字录像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火灾试验结果和模拟预测结果常能表达成关于时间变化的曲线,为定量描述两种随时间变化曲线间相符合的程度,引入误差分析的函数分析法。采用适合于低Mach数流修正的N-S方程描述烟气的输运过程,使用大涡模拟和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封闭空间内的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函数分析法能定量对模拟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间的差别进行描述,模是两曲线值大小的相对误差的度量,余弦是两曲线形状相似程度的度量。  相似文献   

19.
耿征 《中国安防》2007,(3):36-39
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国会相继通过各项立法,对政府和企业的安防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如:国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航运安全法(Maritime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ct)、航空安全法(Aviation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ct of 2004)、个人信息管理安全法(Identity Management Security Act of 2004)、执照管理法(Licensing Act of 2003)、化学物品管理安全法(Chemical Security Act of 2003).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growth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e number of labs handling hazardous chemicals has increased. Although the chemicals used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re well-known, the dosag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chemicals pose significant threat to researchers at all levels. As a step towards incident prevention, a laboratory incident database was developed to record incidents at universiti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data consisted of 128 entries occurring during the years 2012–2015. Incidents were classified by institution type, hazard type, consequences, substance type, body parts injured and direct causes. Of 128 incidents, 65% of the incidents were taking place in universities. Chemical spills were observed to be the most recurrent hazard type contributing to 45% of the incidents following by explosions (23%) and fires (21%). The consequence which most frequently occurred in incidents was personal injury and hazmat response contributing to 22% each.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41% of the incidents, the body parts injured in the incident was not known or reported. Of the total 128 incidents, about 50 incidents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storage and hand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