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鞍山市区地势及地质构造,分析了隐伏岩溶及塌陷分布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岩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过程,及其表现的主要特征,指出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及对建筑物的威胁,划出了防范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防灾研究的进展,提出了防灾信息发布的迫切要求。通过分析WebGIS技术功能,提出了用ASP结合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防灾信息网络发布的方案。结合唐山市灾害特点,探讨了唐山市防灾信息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方法,分析了网络HTTP协议与Session对象的使用,及系统ASP应用程序开发等。开发了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了防灾信息的实时发布与客户端的实时浏览。最后根据应用情况得出了几点结论,分析了系统在应用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防灾信息的数据共享和网络发布系统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峰 《防灾博览》2010,(5):50-51
<正>今年夏天,中国北方奇热,很多地方超过了40℃。在北京,气温创下了60年来的新高。地面的温度达到了63℃,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现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鸡蛋打碎了,泼在马路的井盖上,三分钟后,鸡蛋被烤熟了。看看中国的城市,几乎是千篇一律,都是钢筋水泥筑成的森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预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建立了数字化天气预报系统,并突出了灾害性天气预报,概述了其接口标准和区域自动合成技术,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流模型,并阐述了系统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5.
震害信息遥感获取技术历史、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基于遥感进行的震害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个遥感技术发展阶段所采用的震害识别技术,对震害识别技术进行了分类,给出了每种分类方法的划分标准和原则,并对每一种震害识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其各自的技术关键、优势和不足.根据现行各种识别技术的特点,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状况和地震灾害的特点,分析了震害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2月14日开始,我们就迎来了农历的虎年。超市商场都摆满了各种老虎玩具,各种造型十分喜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人人熟知的老虎在野外已经十分稀罕了,曾经威风凛凛的山大王已经被人类逼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北方河冰灾害情况,分析了冰力作用下穿越河流输水管道的受力情况,研究了其失效模式,提出了冰荷载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输水管道在冰荷载作用下安全裕度方程,提出了冰力作用下输水管线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计算,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分析了F5负载均衡设备对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负载均衡设备的应用方案,结果表明:F5负载均衡设备在宁夏电力公司信息系统中的的合理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陈小芳  聂树明  吴华平 《灾害学》2011,26(1):128-132
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中山市城区当前建筑物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确定了危旧房屋集中地段的分布,给出了中山市城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对重要建筑物的安全程度做出了判断,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漠化是全球重大灾害之一,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系统并作出了四级量化划分,首次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定量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干旱灾害的识别途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干旱和洪水一样,都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但相对洪水灾害来讲,国内外对干旱灾害的研究均很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干旱灾害的识别方法,以便为干旱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自然灾害保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保险作为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评述了德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发展体系及保险人、保险业及国家在灾害保险中的职能关系,可为我国开展灾害保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其系统决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卫亚  孙广忠 《灾害学》1992,7(3):19-24
本文在讨论地质灾害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并基于多目标决策特点,构造了三类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城市高温灾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德寿 《灾害学》1994,9(3):29-33
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大城市高温灾害的主要成因是热岛效应;分析了高温对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和危害,进而提出了城市高温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减灾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清林 《灾害学》1995,10(4):86-89,94
本文揭示了减灾效益的各种类型与形式。从其生命力、重要性、可见度、内容、行-效关系等各方面探讨了减灾效益之特征、规律、相互关系及各类效益在效益体系中的功用与地位。识效之全面而后可及识效益关系,效益生、运机理之全,进而可提高优化设计减灾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无疑,对地震造成的损失予以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对策,其中,推进地震保险,通过社会经济杠杆原理,可以实现这种经济补偿。本文就推进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法和步骤,论述了作者的认识。作者认为,推进并普及地震保险,是目前增强社会防震减灾和实现自救、互救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但实现地震保险,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地震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9.
姚清林  马宗晋 《灾害学》1993,8(4):82-85
本文提出了减灾效应空间问题,并分析了其在有偿减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其有关的减灾投入心理与费用支付合理化问题。进而探讨了宣传、强制、分割、别类、约束、归并等促进有偿减灾良性发展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20.
灾害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方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相利 《灾害学》1999,14(2):87-92
阐述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层序的确定方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