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就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针对臭气的治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物理脱臭法、化学脱臭法、生物脱臭法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恶臭污染已成为垃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严重公害。在分析中,介绍了填埋场各区域恶臭的控制措施,综述了卫生填埋场恶臭的常规防治技术,重点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污染已成为垃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严重公害。在分析中,介绍了填埋场各区域恶臭的控制措施,综述了卫生填埋场恶臭的常规防治技术,重点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恶臭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控制对象与嗅觉控制浓度 1.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和控制对策恶臭属感觉公害,它不仅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而且臭气中的不少物质同样能危害人体健康.恶臭公害的发生率不次于噪音.据报道,日本近几年来发生的恶臭公害案件,约占全国公害案件的20-25%之多,1971年日本政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几种除臭技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臭气的消除方法,以及采用土壤脱臭、化学反应除臭、生物/活性炭脱臭和高能离子脱臭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举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脂废水恶臭问题,采用外加硝酸盐氮的反硝化法降解油脂废水中恶臭物质,并研究了处理前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情况及其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可利用NO_3~--N作为电子受体,油脂废水中具有恶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实现油脂废水恶臭的去除;恶臭物质的去除与NO_3~--N的投加量有关,当C/N≤5.2时,出水几乎无味,VOC的逸散量较处理前降低99.5%以上,最佳C/N为5.2,出水几乎没有NO_3~--N残留,避免了二次污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技术对油脂废水处理前后VOC进行分析,处理前水样检测出46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后为9种。因此,利用反硝化去除油脂废水中恶臭物质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污水处理领域同步除碳脱臭研究一直是个难题,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同步除碳脱臭一体式A/O反应器,研究了该一体式A/O反应器处理不同碳硫比有机废水时的同步除碳脱臭功能。结果表明,碳硫比为30∶1时,即进水SO24-浓度为133 mg/L,该反应器总COD去除率可达到95%。在进水SO24-浓度不大于400 mg/L时,中间产物臭气硫化氢气可以完全去除,实现了同步除碳脱臭的功能,减少了在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大量臭气的排放。微生物学角度分析,表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硫细菌。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在中温(35℃)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进行中试规模的两相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并对一个周期内不同时间段产甲烷相产生的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臭气浓度和物质浓度,结合各组分的阈稀释倍数,筛选出主要的恶臭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稳定运行阶段,产甲烷相产生的臭气浓度较大,都在23万以上;产甲烷相产生的恶臭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萜烯类、含氧类和芳烃类四类化合物,其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超过了150 mg/m3;产甲烷相的主要致臭物质是硫化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硫化氢,其阈稀释倍数都在26万以上,其次为乙硫醇﹥甲硫醇﹥乙硫醚,这3种物质的阈稀释倍数都在4 000以上;除了这4种硫化物,丁醛对恶臭的贡献也比较大,其阈稀释倍数也在4 00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污泥干化是其资源化处理及其他处置的基础。污泥受热干化时会释放恶臭物质,易引发恶臭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以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为对象,基于国内外恶臭污染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中物质浓度、嗅阈值、阈限值、气味安全级别以及饱和蒸汽压,通过指标权重评分方法筛选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中的主要恶臭污染物。以恶臭污染潜力为评价目标,风险系数和臭气排放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构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模型,形成适合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方法,为恶臭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借鉴。利用本方法对污泥间接干化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值为3.21,潜在恶臭污染能力属于Ⅳ级。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含碳物质,具有发达的微孔构造和巨大的比表面积.通过其表面吸附能力,进行液相吸附和气相吸附.液相吸附主要是用于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的脱色精制、分离、捕集和回收.气相吸附主要用于脱臭、回收有机溶剂、原料气体分离、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二氧化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论述了二氧化氯在废水的破氰处理、脱酚处理、脱色处理以及污水和恶臭气体的脱臭处理方面的效果以及相应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生物脱臭技术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 ,分解H2 S、NH3、有机溶剂等有害、发臭气体 ,使之成为无害、无味气体 ,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生物脱臭法与活性炭吸附、药液吸收等物理化学脱臭法相比 ,具有维护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指出生物脱臭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除臭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小麦、发光菌毒性测试技术研究了模拟丙烯腈废水以及几种处理工艺出水对小麦芽伸长、根伸长、发芽率和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丙烯腈对小麦芽伸长的毒性影响最大;各类物质对小麦根伸长和发芽率并未造成毒性影响;其他物质对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最大。模拟废水对小麦芽伸长、根伸长、发芽率和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效应分别为:部分相加、部分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几种处理工艺出水对上述指标的毒性影响顺序依次是: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Fenton法出水;Fenton法出水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Fenton法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加成出水Fenton法出水模拟废水。比较几种处理工艺出水的毒性发现,几乎每种废水的毒性都有所降低,这说明几种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模拟废水的毒性,具有深刻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脱臭技术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分解H2S、NH3、有机溶剂等有害、发臭气体,使之成为无害、无味气体,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生物脱臭法与活性炭吸附、药液吸收等物理化学脱臭法相比,具有维护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指出生物脱臭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除臭技术。  相似文献   

15.
絮凝—吸附法处理水溶性乳胶漆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絮凝—吸附法处理水溶性乳胶漆废水。先用石灰将废水的pH调节到8,加入絮凝剂硫酸铝、阳离子型PAM,静置、过滤,再经过煤渣、石英砂吸附。经处理后的废水色度、SS均可达排放标准,COD去除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传统处理恶臭气体的方法,有氧化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低压汞灯分解法等,但均存在二次污染、处理效果不佳等缺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侯惠奇教授主持的“微波等离子体紫外辐射应用于处理恶臭物质的研究”课题,近日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其研发的“无极紫外灯”采用频率为2.45MHz的微波放电,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场臭气成分复杂,完全去除较为困难。生物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脱臭方法,其中能否将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是影响生物法去除恶臭气体效率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定时定量投加Na2S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并选用MLSS浓度和SO42-浓度增量变化2个指标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比传统的以MLSS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更准确。采用循环污泥的挂膜方式,运行2 d后,通入新鲜的空气和H2S气体,2周后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8.
生物法降解养殖场臭气中H2S的反应器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禽养殖场臭气成分复杂,完全去除较为困难。生物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脱臭方法,其中能否将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是影响生物法去除恶臭气体效率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定时定量投加Na2S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并选用MLSS浓度和SO42-浓度增量变化2个指标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比传统的以MLSS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更准确。采用循环污泥的挂膜方式,运行2 d后,通入新鲜的空气和H2S气体,2周后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9.
金属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土壤中,按植物对其能否利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为植物直接吸收的,称为有效性金属,它包括水溶性金属和土壤胶体吸附的代换性金属;另一类则是必须经过各种途径,才能逐渐转化为对植物有效的金属,被称为无效的或是间接有效的金属,和难溶性化合物,不溶性土壤矿物,微生物及有机质等土壤成份中的金属。  相似文献   

20.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吸附/解吸动力学、吸附/解吸热力学试验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在河南土壤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分析了影响SMM吸附/解吸的因素。结果表明,SMM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为18.9mL/g,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为466.2mL/g,SMM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描述SMM吸附过程的最优动力学方程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对SMM的吸附近似于一级反应,且SMM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SMM在土壤的等温吸附行为最适宜,且SMM在土壤中的吸附经验常数的倒数均小于1,属于L-型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