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下的环境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治理需要以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法治国家要求立法、行政与司法的长期稳定、系统有效运作,而风险管理需要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对风险有及时认知和科学评估,两方面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现代环境行政法首先强化了直接行政监管,不断加强对私权干涉的程度,而且扩展了现代环境规划制度,还创新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同时针对现代环境问题的源头:经济上的外部性,针对性采取多种经济手段。此外在风险沟通和信息公开以及加强程序性权利上,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得到细化。这些环境治理行政手段既继承了国家传统行政机制,又都基于法治国家与风险管理理念予以补充,以更有效地、针对性地实现现代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突出短板。2020年11月13日,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2020年年会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围绕“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对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启示:一是环境社会治理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手段,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从“物理”到“人文”的转变,体现平等参与的价值观。二是在转型期社会力量博弈变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须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并配套相应的环境社会治理新策略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以目的为导向、理清治理主体和客体作用,协调布局环境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以环境社会治理核心要素、重点关注内容为抓手,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重点加强环境与社会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全民行动体系研究、关键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芳 《绿叶》2012,(6):36
策划人语: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采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思想、理念、方略和措施得以深度发展。不过,回顾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会发现,环境问题并非始于现代,而是始于人类出现之初。既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着存在于其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人类和人类活动概莫能外,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受惠于其所身处的自然地理和生态资源。与此同时,人类文明也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德转化与环境教育中共湖南省通道县委党校朱锡平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日益成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国家制度、国家权力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个重要的前提千万不能忘记:环保制度...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带来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20世纪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并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由于工业大多分布在资源基地附近或城市地区,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6.
王秋霞 《绿叶》2012,(6):84-89
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捷。与此同时,对于科技的盲目信任和误区引导,不仅影响了风险监管制度的建立,也制约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在化妆品安全问题上,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因而,在各类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建立健全制度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反思工业时代对科技的误会和误导,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李燕 《绿叶》2012,(1):81-88
工业社会的形式理性及其法律制度本身是环境事故高发和风险规制匮乏的重要原因。事故经验本身推动着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与制度结构做出反思。在"风险知识"的刺激下,风险规制中的预防原则获得法律上的确立,并极大冲击和重塑着现代环境法框架。我国环境法体系侧重后果防治及其责任配置,无法应对贝克指示的新风险,也无法吸纳预防原则要求的法律理性,因而需要根据新的风险知识和法律原则及时做出修改。在以"风险知识"为根据的全新法律框架之下,风险规制机构应强化建制,程序设计也应容纳技术因素之外的社会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宽域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20世纪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契约、技术与制度的崇尚,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中立与道德祛魅精神。然而,随着环境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的情况下,依靠契约、制度、技术的环境治理方案陷入低效甚至失灵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拓了环境治理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建立的希望。环境合作治理是一种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到合作行动体系中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只有当环境治理采用了合作模式,才能在环境的维度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刘芳 《绿叶》2012,(9):73-81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人们第一次开始运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催红剂、膨大剂……等各类化学药剂时,曾经有过怎样的喜悦心情。这些化学药剂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农民收益、节约了人工投入、改善了各类农产品的商品卖相、降低了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很多不确定风险。所以,"化学农业"替代了"传统农业",恐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尽管,"化学农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任何必然的结果都不可能因为其必然性而不被否决。事实上,只要当事物的结果不符合发展的内涵时,都必须予以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安全领域的环境风险包括科技风险、生态风险和环境健康风险三种类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生物安全风险规制制度体系,科技风险规制机制不健全、生态风险规制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健康风险规制领域尚存空白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应确立多元化的立法目的体系,推动风险规制的类型化制度安排,有效衔接生物安全立法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谢天 《四川环境》2002,21(3):1-3,2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呼唤有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忧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环境文明成为人们生活新的追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目标。环保产业的充分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行各业和所有产品都达到环保标准,生态协调平衡,这就铸成21世纪环境文明。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人类为了更加美好地生存,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谓环境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环境问题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进化。…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法律制度的作用1.环境的特点和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在同人类活动的关系方面,起着两大作用。一是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项都离不开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二是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同化和处理。例如,生活垃圾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环  相似文献   

14.
徐祥民 《绿叶》2013,(3):75-79
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和富足,同时也制造了人与环境不和谐的负历史。当前,应对负历史的环境保护制度总体上都是作为发展主题的补充性、救济性措施而存在,包含了对人与环境不和谐问题的严重轻视。若想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必须先克服这种轻视,实施"双轨制生活",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基本政务。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社会是科技时代带来的。防范、降低科技风险,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尤其应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总体上,科技的发展不由个人控制,它已经完全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中。社会的发展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因此现代人首先要反省生活方式。如果风险理论能促成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科学也将随之调整自己的节奏。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轨0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嘟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近20年,环境问题倍受关注。这既凸现了环境变化事关人类福祉,也表明了环境问题涉及众多学科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亟需全世界从制度、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构建解决之道。事实上,全世界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在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判断上,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是存在共识的;同时,无论达成制度细则和科学认知的难度如何,国际社会非常清楚,实现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国政府"面向未来,共担责任,精诚合作。"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4环境教育2003年第2期“环境道德”的溯源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所构成的规范体系。道德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形成一定的道德。按照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人类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信息社会迈进。在渔猎时代,由于自然力异常强大,人们对自然非常崇拜。据人类学研究,图腾、风俗、礼仪、禁忌等说明了原始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自然、归属自然、畏惧自然。 当进入农业社会时期,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环境危机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松 《绿叶》2011,(6):19-26
始于工业革命的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理想社会的方向和基于人类生活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方式,并形成了以实现资本增值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由此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只是技术或科学层面的问题,也不只是经济或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体的文明结构——工业文明——存在问题。因而,环境问题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需要反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工业文明体系,构建有助于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生态文明,发展与本地生活环境相吻合的社会体系和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4,(12):73-73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环境现实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但目前这些基地还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而基地也虚位以待,愿意迎接更多的朋友。为此,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