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为预防矿井高温高湿热害对矿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矿井热源以及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选取等效温度(TET)和综合温度指标(TZ)作为热应力指标,调查研究矿井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的矿工疲劳问题和烦恼问题。提出在矿井特殊环境下导致矿工疲劳和烦恼的临界预防点—TET指标临界值和TZ指标临界值分别为28.48℃和26.14℃,并给出矿井临界深度745 m。结果表明:提出的临界预防值与国内外已经制定的标准有一定的一致性。矿井开采超过临界深度后,矿工疲劳、烦恼影响程度将随开采深度急剧增加。不同深度矿井应该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逐渐升高,煤矿井下高温热害日趋严重,导致事故率上升,严重制约了矿山开采向纵深发展。针对东山煤矿1231采煤工作面的高温环境,应用矿井热环境理论和矿井通风技术,分析风流自地面流向1231采煤工作面过程中风流温度的变化,得出各种热源对矿井风流升温的影响,为防治热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增加风量、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几种降温技术,工作面平均温度从28.41℃降低到26℃,降温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1231采煤工作面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矿井煤层薄、煤层透气性低、煤层瓦斯含量低等特点,应用岩层移动理论和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研究了采场内卸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富集区域,建立了矿井煤与瓦斯共采系统,采用了高位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法和老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等综合瓦斯抽采方法,降低了矿井瓦斯涌出量,消除了工作面瓦斯积聚现象,提高了矿井瓦斯抽采率和抽采浓度.在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实现了瓦斯资源的安全、高效抽采.  相似文献   

4.
银山铅锌矿属井下开采的中型有色金属矿山,矿石主要为硫化铅锌矿、硫化铜铅锌矿和硫砷铜矿,绝大部分矿体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井已建立了分区通风系统,利用先行通风天井(通上部水平)将新风送入采场进行通风。没有先行通风天井的采场,可用局扇将新风从采场上风侧的顺路天井送入,污风从采场下风侧的顺路天井排入回风段(见附图)。近年来,开采含硫较高的矿体的采场中,出现35~38℃的高温,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增加采场中的局扇、将风简直接送至工作面等,但收效都不大,致使回采工作面作业条件恶化,采矿台班效率下降。采场中出现高温,是含硫较高(10~13%)的矿石被崩落后,矿石表层的硫化矿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日,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八连城煤矿建成投产。按照地质部门和长春煤炭设计院提交的相关资料,确定八连城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然而在11901首采工作面回采时,经过初次来压后,工作面瓦斯涌出突然增高,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经常超过1.0%,造成工作面停产。2007年8月,八连城煤矿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出现了许多高产、高效矿井,为煤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粉尘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据统计: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的瞬时粉尘浓度达1000~3000mg/m~3,最高时达6000mg/m~3以上。粉尘的危害已严重地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并解决机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的粉尘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煤矿井下各种自然灾害险象丛生,恶劣的生产条件威胁着安全生产.邵武煤矿1 958年建矿,历经40多年的开采,特别是受98年6.22洪灾的影响,资源枯竭,现已近入尾矿回收阶段,大部份工作面已转向复采,有的工作面甚至已经第三、四次复采,原生块段开采也已逐步向深水平延深,现开采深度最底水平标高已达-270米,无论是复采还是深部开采,开采客观条件都在不断恶化,安全生产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邵武煤矿近年来,针对矿井衰老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从而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矿井风流温度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显,高温环境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降低高温矿井开采时期巷道风流温度,确定合理的巷道布置方案和矿井通风系统,提出矿井巷道风流温度预测方法。以矿井通风和热力学为基础,结合网络解算,对矿井风流温度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各种类型巷道风流温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多点风流混合温度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矿井进行实际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中显示风流温度可能超限的巷道,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徐建军 《劳动保护》2021,(12):56-57
2020年9月9日4时40分,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县驯乐乡境内的广西环江下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下金煤矿(以下简称"下金煤矿")7130进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下金煤矿井下布置4个作业地点,分别是七采区7123工作面,7130进风巷掘进面;八采区8109工作面,8105回风巷掘进面。矿井主采煤层为I煤,煤层平均厚度2.2 m,顶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比较完整;矿井历年鉴定为低瓦斯矿井。本次事故发生在7130进风巷掘进工作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矿矿井开采逐年加深,井下热害日趋严重。热害不仅影响矿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对矿工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带来威胁。我局孙村矿同抚顺煤科分院合作,建起了制冷机井下集中式降温系统。自1986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对改善井下劳动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集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针对目前所开采的17266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瓦斯涌出量大、处于突出危险区等瓦斯治理难题,采取"风排瓦斯、高抽巷穿层钻孔抽采、运输巷、回风巷顺层钻孔抽采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等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用分源预测法得出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3 m3/min。结果表明,工作面的主要瓦斯涌出来源为本煤层瓦斯涌出。工作面风排瓦斯量11.0 m3/min,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6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矿井热害防治的实验教学,设计并搭建周期性风温作用下巷道非均质围岩换热实验装置,能直观展示高温围岩各岩层的温度变化。利用实验数据可计算出巷道壁面热流密度,进而定量估算巷道围岩的散热量。结果表明:周期性风温通过后,模拟巷道围岩体各处温度随时间也呈简谐波变化;对于非均质的围岩体,导热系数越大的岩层,周期性风温的调热能力越强;巷道壁面处的热流密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围岩体总体表现为散热,且散热量随时间快速减小,并最终稳定在1.3×104 kJ/m2。  相似文献   

13.
根据邵新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按照概率积分法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预测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结果表明,邵新煤矿西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6.498 mm/m,曲率k=0.006×10-3~1.081×10-3 m-1,水平变形ε=0.729~15.183 mm/m;东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2.473 mm/m,曲率k=0.006×10-3~1.011×10-3 m-1,水平变形ε=0.729~12.878 mm/m;冒落带高度为3.118~3.274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8.76~20.91 m.受深部煤层采动的影响,矿山开采后地面建筑物破坏等级为I~IV级,结构处理为简单维修~大修;受近距离煤层采动的影响,K21煤层露头线2侧附近居民建筑破坏等级可能达到IV级,结构处理为大修.导水裂隙带最高达到K21煤层以上19.27 m,花石水库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矿井开采不会导致水库漏失,但会对须家河组第2段T3xj2、第4段T3xj4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产生疏降作用.煤矿开采会导致邵新煤矿采空区内煤层浅部坡耕地出现细小地裂缝,但不会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布尔台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及其治理措施,以42201回采工作面为例,采用单元法现场实测了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并分析了其受开采强度、风量、煤层瓦斯含量、工作面来压变化、气候条件等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布尔台煤矿42201回采工作面的主要瓦斯涌出来源为煤壁和落煤瓦斯涌出;矿山压力显现和来压时,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有较为明显的异常变化;开采强度的变化趋势和上隅角瓦斯浓度异常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对比发现,地面大气压力对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开采强度。针对布尔台煤矿的特点,提出了“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强制放顶和联巷插管或煤柱大直径钻孔桥接采空区的瓦斯抽采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措施。现场应用发现:42201工作面最高来压强度由59.1 MPa降低至48.0 MPa,上隅角瓦斯抽采量为2.70~3.79 m3/min,平均为3.25 m3/min,占总的瓦斯涌出量的比例为62.65%~69.16%。  相似文献   

15.
采煤工作面漏风会导致采空区缓慢自燃氧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工作面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的可能性.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工作面漏风情况会不同.为了具体研究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的漏风情况,测定了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停采期间各漏风通道的漏风量,建立了工作面漏风通道网络模型;根据风网解算原理及风阻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分支风阻及风量值;利用风网解算软件计算出不同风量下工作面漏风通道的风量值.结果发现: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风量在500 - 1500m3/min范围内变化时各漏风通道风量占工作面总进风量的比重几乎不变;采空区两巷由于已经打好密闭,漏风较小;工作面中部由于老顶来压漏风量较大,是堵漏风重点.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矿井开采强度加大,采用机械化掘进的巷道不断增加,产尘量急剧上升,煤巷机掘面的粉尘浓度一般达1~3g/m~3,个别达6g/m~3。粉尘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根据国内外实践,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对工作面的含尘空气进行净化是机掘面高效降尘的重要途径。而收尘是除尘的必要先决条件,为了提高收尘率,在压入式风筒出风处,采用附壁风筒,利用其附壁效应使压入风流在工作面附近形成一道气幕,阻止工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进风巷,一个通回风巷.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邵武煤业公司晒口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从0.3米-20米不等,造成晒口煤矿复采工作面在生产布局上普遍难以达到规程规定的严格意义上的两个安全出口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的日益加强,矿井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大。目前,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相继进入深部开采,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加,地温也随之升高。德国和俄罗斯的一些矿山开采深度己达1400 ̄1500m;南非卡里顿维尔金矿开采深度达3800m,竖井井底己达地表以下4146m;加拿大超千米的矿井有30座,美国有11座。我国煤矿1980年平均开采深度为288m,到1995年已达428m,并且目前的开采深度平均每年以8 ̄12m的速度增加,采深超过1000m的矿井己有数十对。据世界各地的测量资料,全球平均地温梯度约为3℃/100m,据全国矿井高温热…  相似文献   

19.
为预防煤矿事故,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井下工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挑选60名矿工和5名在校学生作为被试者,通过试验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矿工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分析,再对收集的4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最后将每组的15份数据作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人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认知能力都下降;高温高湿环境使人疲劳加重、动作出错率明显增加。温度37℃、湿度80%是矿工忍耐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同矿区特厚煤层采出空间大和远距离侏罗系煤层群重叠煤柱共同作用下的强矿压显现机制,采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重叠煤柱作用下的工作面采动应力规律。应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得到侏罗系煤层群开采影响下的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的关系。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至侏罗系煤柱对应区域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比在非煤柱区域提高了25%~33%;侏罗系煤柱重叠区域,在"煤柱-覆岩联动"和"煤柱-采动应力耦合"共同作用下,工作面矿压显现更为强烈;在临近采空区和侏罗系覆岩共同作用下,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强烈。工作面开采扰动、临近采空区覆岩运动和侏罗系重叠煤柱的耦合作用,是石炭系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的根本原因。用提出的基于地面钻孔压裂重叠煤柱弱化的强矿压显现顶板控制技术,可削弱重叠煤柱对工作面开采的影响,减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矿压的显现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