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基于代数这一数学工具,该文创新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理论架构,包括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建立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建立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建立的救援时间轴,由此构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应急救援能力途径通用表达式模型。研究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达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格;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就可根据实际的救援灾害轴、救援区域轴、救援时间轴等实际情况,得出具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  相似文献   

2.
陈文涛  葛世友 《灾害学》2015,(2):167-171
在化工园区事故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为对象,从化工企业、园区自身、外部援助3个责任主体方面分析应急救援能力需求,针对性构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量化处理,建立风险和应急救援能力之间的联系;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而达到对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的目的。某化工园区应用实例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我国有2000多个县(市),其面临的地震危害性程度、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具有的资源环境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全国所有县(市)都以大致相同的标准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各县(市)确立不同的建设需求类型及其相应的建设内容,实现分类指导、适度建设的目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基于县(市)地震灾害背景数据和防震减灾能力数据,对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类型分类方案,给出了各类型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选择的宏观建议,为各县(市)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验新型多功能救援属具在结构设计、制作工艺、功能组合等方面在实际复杂灾害救援场景下的应用实效,采用改进的AHP、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协作能力、维护能力等四个方面对2种新研发的多功能救援属具进行了应用效能综合评价的研究,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指标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改进AHP、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评估结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功能救援属具提升了实际救援行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应用效能评价结果同专家经验判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新型多功能救援属具在结构设计、制作工艺、功能组合等方面在实际复杂灾害救援场景下的应用实效,采用改进的AHP、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协作能力、维护能力等四个方面对2种新研发的多功能救援属具进行了应用效能综合评价的研究,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指标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改进AHP、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评估结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功能救援属具提升了实际救援行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应用效能评价结果同专家经验判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面向多用户类型的泥石流应急灾害信息特征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发生地点不确定性、响应时间紧迫、危害性严重等特点,而应急状态下泥石流风险图可用于辅助科学决策、保障应急救援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针对泥石流灾害可视化对象众多,且不同用户类型的可视化需求和偏好不一样等问题,本文选定汶川七盘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以泥石流时空过程模拟结果和灾害专题数据作为数据基础,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在应急状态下对颜色和符号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应的可视化需求,构建应急状态下面向多用户类型的泥石流灾害信息特征可视化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泥石流灾害风险意识,为决策者科学有效决策和救援人员快速救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对于加速我国公众整体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应急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大学生应急能力需求现状调研结果,该文率先大胆开展了应急防护理论与实践综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采用统一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发现未经教育前多数大学生缺乏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尤其在应急行动能力方面表现较差。通过应急救援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学生应急基本知识正确应答率由30%左右上升到60%以上,学生应急技能操作熟练率由20%左右上升到70%左右,学生应急能力综合评估平均分由25.5分提高到73.5分,合格率从35%提升到了93%。可见应急防护理论与实践综合教学的开展,从整体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应急救援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效果显著。同时,通过对比测试组学生各部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对于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稍显欠缺,今后还需采取措施加强此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202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7 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次地震对灾区公路交通网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给震后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阻碍,极大地考验了灾区交通网络的应急服务能力。本文介绍了灾区交通网络的概况及其地震破坏情况,建立了路网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并将单位时间到达重点救援目标的最大交通量作为其评价指标。以本次地震灾区的交通网络为例,结合交通网络应急抢通过程的考察数据,对交通网络应急服务能力的下降及其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灾区交通网络地震韧性进行了定性讨论,以期为交通网络的地震韧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1)
纵览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宏观层面仍较集中于"一案三制",微观层面则较偏好于用不同方法分析不同行业的应急管理问题,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理论与思想创新研究较少。为了能给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凸显应急管理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从时间和资源维度,以高效预防、及时应对、有序恢复三个过程为着力点,通过界定应急管理系统相关要素,设定不同类型灾害中个体和政府部门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引入保护行动决策模型(PADM)和国民经济集成动员(NEIM)模型及思想,分析其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此构建响应行动与动员预案实施模型;最后综合三阶段特征构建灾害应急管理全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道路选择问题是地震灾后应急救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对救援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需要对灾区道路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综合评价中较少考虑归一化方法的选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文使用EM(Entropy Method)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对汶川地震道路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了不同的归一化方式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合适于EM改进TOPSIS的灾区道路危险性综合评价归一化方式,其结果对地震灾后道路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娜  聂高众  邓砚 《灾害学》2014,(2):170-174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对地震应急救援辐射的研究需要用一种理论模型来刻画和描述。用辐射能力来反映外部的救援能力,结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建立了地震应急救援辐射模型,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计算了芦山县与四川省其它地级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及各市对芦山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辐射能力。辐射能力最强的是成都市,其次是绵阳、德阳、南充等地市,辐射能力最弱的是攀枝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市州。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森林火灾的应急救援流程进行优化,以提升应急救援效率,依据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规定与实际救援案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流程进行了直观描述。基于petri网相关理论,运用PIPEv5.2.0,构建了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随机petri网模型与其同构马尔可夫链,在模型有界、活性、安全且可达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模型的库所繁忙率、变迁利用率、平均延迟时间,得到如下结果:(1)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活动早期的灾情信息多且复杂,随着森林火灾的发展呈现动态变化,火灾发生后如何高效地获取过火面积、火线长度、风向、风力、植被载量以及地形等关键信息是优化的重点。(2)避免信息堆积,基于火灾规模、强度、形式、火头方向等重要任务信息变量,实现实时快速决策、动态处置,是保证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活动的时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文  张志  张岩  王涛  许文浩 《灾害学》2022,(2):229-234
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范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调研国内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展基础上,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出发,开展系统建设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以人为本、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技术、信息传播和沟通策略、风险意识、响应能力六大关键要素。基于提升风险分析、综合决策、预警信息发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的五大业务能力需求,提出信息技术和应急业务深度融合的建设模式,采用感知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业务支撑、综合应用的分层架构设计,贯穿灾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全过程,构建重大风险全覆盖的多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以提高风险早期识别、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20,(3)
灾区道路选择是灾后应急救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的灾区救援道路选择模型中较少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该文构建了基于格兰姆——施密特正交化法(Gram-Schmidt Orthogonalization,GSO)的客观赋权评价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灾区救援道路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在构建的模型中,利用GSO去除指标间相关性所造成的信息重叠,通过对地震灾区的道路损毁率、二次灾害危险度、地震烈度这三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汶川地震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灾区救援道路选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月巧  李怡文  谢腾跃  李世闯 《灾害学》2024,(1):158-163+18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展开应急救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储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应急药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序展开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石,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无法大量储备应对所有灾害的药品,因此地震应急药品综合备灾标准化研究就具有了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文结合情景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情景分析、伤情分析、药品统计分析和标准化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震后伤情主要分6类:机械性外伤、埋压窒息伤、完全性饥饿、精神障碍、疫情传染和其他。(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药品具有综合备灾标准化的条件;(3)提出适合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备灾的应急药品标准化建议目录。  相似文献   

16.
陈伟珂  花翠 《灾害学》2015,(2):152-157
从突发事件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对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动态演化全过程进行研究,将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分为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并深入分析突发事件阶段性特点,推知每一阶段物资需求和应急物流特性。通过跟踪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演化过程,相应地将应急物流虚拟联合体的运行分为酝酿期、组建起、运行期、终止期四个阶段,并根据每一阶段应急物流特性构建应急物流虚拟联合体在各周期阶段的运行模型,最后阐述了虚拟联合体运行的几点注意事项。目的是切实有效地集成和整合社会专业资源,科学指导应急物流虚拟联合体的社会实践,提高突发事件整体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23,(5):40-41
<正>近日,消防救援机动队伍2023年“火焰蓝”实战化比武竞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拉开帷幕。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宣布比武竞赛开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陈春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比武,是今年国家消防救援局成立后首次组织机动队伍统一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又是深化主题教育、检验提升实战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努力锻造消防救援机动力量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及应急救援技术,从水情预报预警、险情隐患侦测、水域生命救援、堤坝抢险、分洪泄流、抽水排涝、水域应急交通、抗洪综合保障、汛期灾民安置、抗洪韧性增强等10个方面阐述应急救援技术的当前进展,并提出一些研究发展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洪涝灾害救援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16,(3)
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受灾区域,使得应急救援的受灾点数目众多。当应急资源有限,运输能力受约束时,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资的调运和配送需要根据受灾点的需求优先级进行。因此,对受灾点进行需求紧迫性的分级排序就非常关键。该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级方法,构建了影响受灾点的需求紧迫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需求紧迫性分级模型。最后,实例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对检验样本的结果输出和期望输出是一致的;并与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证明了该分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