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性矸石是指在排矸场表面对矸石取样后所测 PH 值低于5的矸石,因为此种矸石即使经过多年风化也会寸草不生,反之,如果矸石呈中性、微酸性或偏碱性经过风化后,即使不经过人工干预,植被可能逐渐自动生成。如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有一座七十年代停止排矸的矸石山,原矸石呈酸性,但经过自燃后矸石 PH 值升高;现在矸石山上野草茂盛,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生活垃圾复垦排矸场的渗滤水特性,对垃圾与矸石在三种不同堆置方式下重点考察了渗滤水pH值、COD、F~-、Cr~(6 )和全Hg浓度;并对腐熟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量及饱和水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垃圾与矸石均匀混合堆置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排放的一种含热值较低的泥质页岩、炭质页岩和砂质页岩。我国目前每年排矸约一亿吨,排矸率约为原煤产量的20%左右,矸石积存量已逾十亿吨。我们攀枝花矿务局洗矸每年就达一百余万吨,现已堆积三千万吨以上,占地二千余亩;由于洗矸的不断增加,加上排矸场地的饱和,我局不得不投资一千多万元建一条架空排矸索道,不惜耗巨额运费另选堆置场地。随着矿区矿井的陆续扩建投产,矸石排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对矿区被破坏土地调查和塌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的指标塌陷总面积、常年积水面积比率、排矸量、煤炭生产设计年产量、最大塌陷深度、治理复杂程度、政府财政收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矿区各矿复垦优先顺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复垦优先顺序为ⅡⅥⅠⅣⅢⅤ.在综合考虑各矿自然、经济等限制条件基础上,相关部门可根据优先度评价结果优先治理破坏程度轻,条件好的地区,加快复垦速度。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斜排矸场于1984年开始启用,原设计为田庄洗煤厂和八矿选煤厂洗选矸石排放场所,1995年又增加了七矿洗煤厂的洗选矸石,3个厂每天排矸量在1500t左右,形成了一座约30m高的矸石山和长约600m、顶部宽约80m、堆高15m、安息角约45度的南北两线矸石堆,总表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注浆法治理自燃矸石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索了注浆法治理自燃矸石山的机理,简单介绍了注浆法的灭火工艺及设计思路,通过对平顶山西斜排矸场的实地灭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证明注浆法治理煤矿自燃矸石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复垦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生物复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复垦土地的土壤评价,复垦土壤改良方法,植被品种筛选和植被工艺。  相似文献   

8.
海州露天煤矿区土壤质量性状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海州露天煤矿区采场、排矸场和排土场不同年限梯田层土样,对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土壤属于偏碱性、缺氮磷、富钾土壤,矿区土壤动物种类少数量低,线虫数量随着土壤年限增加而增多;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表明:露天采场土壤质量从底层梯田向顶层递增,排土场土壤质量由底层向顶层递减,是随着梯田年限增加而递增;排矸场土壤质量与梯田年限趋势不明显,主要由混排岩土的母质决定.  相似文献   

9.
采取海州露天煤矿区采场、排矸场和排土场不同年限梯田层土样,对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土壤属于偏碱性、缺氮磷、富钾土壤,矿区土壤动物种类少数量低,线虫数量随着土壤年限增加而增多;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表明:露天采场土壤质量从底层梯田向顶层递增,排土场土壤质量由底层向顶层递减,是随着梯田年限增加而递增;排矸场土壤质量与梯田年限趋势不明显,主要由混排岩土的母质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应用了土壤学、微生物学、采矿学、农林学、环境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排土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排土场植被特征和植被恢复措施。排土场以保护为主。并通过比较不同生境、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主要复垦植被的影响,以及主要复垦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平庄矿区露天煤矿人工植被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乌达矿务局苏赫图矿排矸系统由新老两线组成,老线是1960年建成的,用于排放采据过程中的矸石及老洗煤厂的洗矸,新线于1989年建成,主要排放新洗煤厂的洗矸,年排矸量10.15万t。20年来,累计排矸量约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复垦土壤的重新植被的重要性,从重新植被的苗床准备和种植技术两方面详细讨论了其关键技术,对复垦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硅砂矿地貌、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等特征,确定硅砂矿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林地和鱼塘。简要介绍硅砂矿土地复垦的开采流程及闭坑后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的技术要求,提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过程具体措施及预防控制。通过开展硅砂矿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工作,把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缓解了矿区土地减少的趋势,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技术该技术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北京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推荐。适用于有色金属和其他矿山尾矿库、排土场、渣场、露天采矿坑等被破坏、损毁土地使用价值的恢复。该技术突破单一覆土工程和植被的传统复垦模式,以安全、稳定、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为目标,组织水工、土工、农业、植被、环境监测和公众健康等专业联合,投入形成彻底解决矿山环境影响的新的复垦模式。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井盖、水箅该技术由黑龙江省东府塑料实业有限公司研制,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推荐。可用来替代钢材、木材、水泥、树脂材质制造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山西煤矸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盐分随水逸出移动特性及复垦牧草的品质,认为:(1)在半干旱气候区,矸石中的重金属元素尚不致造成复垦植被及周围环境的污染;(2)自燃矸石因强酸强盐渍化不能直接复垦种植;(3)未燃过矸石的盐分不会对复垦种植造成限制。  相似文献   

16.
方瑛  马任甜  安韶山  赵俊峰  肖礼 《环境科学》2016,37(3):1121-1127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沙棘、紫穗槐、杨树和沙棘杨树混交林以及玉米这5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这3种水解酶的活性,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酶活性差异的驱动因子,为该区复垦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15种人工植被恢复下排土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酶活性有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天然草地的水平;2沙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接近草地,达到草地的54.22%和70.00%,且其容重比最大容重紫穗槐的低17.09%,表现出复垦优势;与沙棘林相比,杨树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比沙棘分别低35.64%和32.14%,容重比沙棘林高16.79%;3不同植被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而土壤脲酶活性能更敏感地反映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4排土场复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是排土场肥力恢复和生物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珍惜每一寸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对于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应当及时予以查清和复垦。为了搞好土地复垦,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拟就地处山区的山西八个重点矿区主要固体废弃物(不包括发电厂及洗、选煤厂排放的粉煤灰)——煤矸  相似文献   

18.
矿区土地生态复垦与重建是保护环境、减少矿产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的重要途径。金属矿废弃地的重金属污染和植物生长条件的严重劣化导致了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效率低下、速度十分缓慢。因此,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并选择适宜的恢复植被品种是进行金属矿山废弃地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文章以广东高枨铅锌矿复垦方案为例,在分析预测矿区土地破坏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提出了尾矿库和废石场污染的三阶段防治措施:(1)化学钝化措施;(2)工程阻隔措施;(3)植被生长层建立或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特点,对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组配,提出了尾矿库和废石场生态复垦规划设计方案以重建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废弃深井煤矿的复垦工作已开展了十多年,不乏有许多成功经验。复垦工作开始于1976年,试验点选在伊利诺州斯汤顿附近某一废弃深井煤矿。该废弃矿井占地面积13.8ha,包括9.3ha破坏区,破坏区是受1904—1921年间井下开采及煤矿废物处理等作业的影响所致。矿区有一座陡坡矸石山,高25m,占地面积1.8ha,表面因长年受雨水及酸性迳流的冲刷,不长植物。另外,一些接受矸石山酸性水排放的区域也无植物生长。在矿井生产期间,采用拦腰筑坝蓄水方法:即在距近矸石山的低坳(酸性水长期侵蚀形成的)四周筑坝,以接受和贮存矸石山排放的大部分酸性水。当生产停止后,该贮水池  相似文献   

20.
矿山复垦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庆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1):46-47,64
土地复垦可以恢复矿区土地使用功能,保护耕地,恢复生态环境,土地复垦工艺有覆土和无覆土两种,复垦技术则包含生物复垦和工程复垦两个方面。目前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不足10%,复垦技术以单一恢复植被为主。基本未考虑恢复自然生态,应从加强宣传,综合各相关学科加强研究。建立科学,有效,全面的复垦技术等7个方面入手。大力加强我国的矿山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