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杭东 《民防苑》2009,(5):32-33
二战之后,西方少数国家为了达到军事目的,正在加紧研制各种人为制造灾难的秘密武器,为此,我们的地球再次笼罩在巨大的灾难阴影之中。  相似文献   

2.
杨先碧 《民防苑》2009,(3):29-31
2008年11月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年度报告《生命的星球》,这份报告的主题就是生态危机,报告声称,因为人类过度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世界正在迈向比目前金融危机更糟的“生态食用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推出绿色信贷制度后,环保局目前正在与保监会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据报道,目前,两部门已成立调研组,并在吉林、浙江两省进行调研,大部分企业表示支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江地震灾区瑞昌市灾后重建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已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资金补贴1.7亿元人民币,加固维修地震受损房屋总计3.2万户,被毁房屋重建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30年前的1975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九个年头了。处在无奈、困惑中的人们,正在期待、盼望着一种变化——改变自己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保险公司的洪涝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是危害极为严重的灾种之一,并正在日益加剧。它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保险经营构成严重威胁。作者在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保险公司角度提出洪涝的防灾减灾对策,以求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坝抗震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近期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大坝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准则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震局针对近一时期国内出现的小震成灾的悲剧,深刻思考致灾的症结和原因.就如火如荼的城镇基础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正在实施的村镇规划,及时提出了抗震减灾意见,以专业的视野和消除致灾隐患的责任心,减少和避免小震成灾现象在阿旗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水轮机的磨蚀由来已久并且非常普遍,通过阐述水轮机磨蚀的类型以及泥沙磨损、气蚀中的冲击相变,结合铁以及铁基合金的冲击相变特征,可看出冲击相变是水轮机磨蚀的一个微观过程。我国700MW的水轮机已经投入运行,1000MW的水轮机正在研制当中,随着大功率水轮机应用的不断增加,开展水轮机运行中的冲击相交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文婷 《民防苑》2009,(2):42-43
如果您有一颗年轻的心,关注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您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命运,您一定会注意到,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中被贯彻,这就是“乐活”。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乐活,在国外发展得相当迅速。现在,从乐活原料供应商、乐活生产商、乐活商店、  相似文献   

11.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increased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CO2)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s a long-term climate hazard with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intensity, temporal pattern, and spatial exten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Particula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including high temperature, low cloud cover, and low average wind speed—tend to intensify the heat island effect. Analyses of existing archived climate data for the vicinities of Newark and Camden, New Jersey indicate urban to suburban/rur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ver the previous half-century. Surface temperatures derived from a Landsat thermal image for each site were also analyzed for spatial patterns of heat islands.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UHI effect and projecte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cloud cover are then examined under a range of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encompassing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jectories. The scenarios include those utilized in the Metropolitan East Coast Regional Assessment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and the A2 and B2 scenario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The UHI effect was detected in Newark and Camden in both satellite surface-temperature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irtemperature records. The average difference in urban—nonurban minimum temperatures was 3.0 °C for the Newark area and 1.5 °C for Camden. Extrapolation of current trends and the selected global climate models (GCMs) project that temperatures in the case study areas will continue to warm in the current century, as they have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An initial analysis of global climate scenarios shows that wind speed may decline, and that cloud cover may increase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ese generally small countervailing tendencies suggest that urban—nonurb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may be maintained under climate change.

Overall warmer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 may exte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of the urban-suburban heat complex. The incidence of heat-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e likely to increase with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heat waves and the UHI effect. Camden and Newark will likely be subjected to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areas experiencing UHI-like conditions and temperature extremes will expand. Thus, urban heat island-related hazard potential is likely to increase in a warmer climate.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球气象灾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凤 《灾害学》2001,16(2):58-64
2000年,全球气候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强拉尼娜事件在1月再次达到峰值后,迅速减弱,强拉尼娜事件对全球,特别是对热带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半球许多地区冬季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遭热浪袭击,严重的高温、干旱、森林大火困扰全球。而亚洲南部、西欧、南部非洲、南美北部的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估计气象自然灾害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数亿人口受灾。  相似文献   

14.
1 Climate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La Nina event caused the decrease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regions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year 2000 had remained one of the hottest since 1860 when records of the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bega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areas to the north of 20扤 from December 1999 to November 2000 marked the second warmest in history.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global surface in 2000 was 0. 60C above the average during the period 1880?999, and was close to …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地区干热风灾害致灾因子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是干热风灾害危害最重、影响最广的地区,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冬麦主产区81个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小麦成熟期和干热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在81个测站中,有23个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或极显著,但大部地区成熟期变化趋势不显著,有63%的站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干热风致灾因子达标日数和相似系数的分析表明,达到干热风灾害阈值的概率依次为14:00风速>14:00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是形成干热风的主要限制因素,轻干热风的发生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起主要作用,重干热风则是高温胁迫起决定作用,低湿条件使胁迫加重,风速只起辅助作用。揭示了该地区干热风危害总体减轻的气象条件基础,即干热风3要素表现为最高气温略降、14:00相对湿度略增、14:00风速明显减小的特征,3要素均向有利于减轻干热风发生的方向变化,对于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是有利的。但灌浆成熟期内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意味着气温日较差减小、小麦夜间呼吸消耗增大,对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资料,论述了内蒙古东部荒漠化的成因,指出气候条件是诱发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近50a来(1949-2000年),该地区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幅平均达到(2%~5%)/10a,而温度总体上呈现出在波动中增高的趋势,因而造成其气候日趋干旱。同时,人口、牲畜的大量增加,严重超过了当地土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活动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迅速发的主要原因。而区内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则是荒漠化发生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剑明  黎祖贤  章新平 《灾害学》2009,24(4):95-101
采用M-K突变、小波分析、空间变异系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等方法,对近48年来湘江流域40个测站干湿指数(Z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湘江流域1960年代前期和1980年代为干旱期,1990年代为湿润期。1980年代末有向湿润转变趋势,2003年后又开始向干旱转变。湘江流域干湿的年际变化较小,降水相对稳定,存在3年、6年和10年和21年4个特征时间尺度,且未来几年湘江流域将仍处于干旱期。湘江流域干湿变化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依据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南部、中部、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取得的200套孢粉样品及大量的气候资料,对呼伦贝尔高原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环境变化的特征,指出该地区在本世纪将明显变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华南干旱趋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最近几年华南地区干旱频发,为探讨该地区的干旱趋势,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1961-2010年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0个站点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的干旱趋势、干旱空间分布、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和干旱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普遍存在干旱事实,最近1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10年,Mann-Kendall检验表明该地区平均SPEI指数从1998年开始突变;干旱化最严重的区域是海南岛、广西南部和西部地区,广东的干旱化趋势最轻。20世纪70年代干旱和极端干旱事件较少,其后明显增多,干旱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由于该地区降水呈现弱增加趋势而温度升高显著,因此推测温度升高导致蒸散增加可能是华南地区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另外,降水频次的减少和集中也是导致近来极端干旱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SPEI指数较好地体现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