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胶东半岛及邻近海域近二十年来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1)该地区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存时间分布上具有3.5年左右的准周期性变化特征:(2)该区内发生的 M_L>4.0级地震之前,多数曾出现不同程度的 b 值异常;(3)1980年5月14日威海4.6级地震之前,地震活动图象曾出现小震空区。另外运用地震活动性分析的结果对当前该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乌溪江水库区的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乌溪江水库存在诱发Ms>2.8级地震的条件,但发生5.5级以上地震可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地区泥石流灾害及其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希林 《灾害学》1991,6(4):47-51
昭通地区22434km~2的国土面积上分布有泥石流沟330多处。根据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判定方法,该区各县市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为:巧家—Ⅵ级危险区;永善—Ⅴ级危险区;大关、鲁甸、镇雄、奕良、昭通市、盐津和威信—Ⅲ级危险区;绥江、水富—Ⅱ级危险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年来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海域地震活动性和南黄海6.2级地震所反映的各种实际材料,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及发震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7.
按照文献 [1]提出的分析方法 ,对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率进行了统计修补 ,由此得到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分布。其结果对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在地震目录分段分析研究中 ,引入了Fisher的时序分割法  相似文献   

8.
<正> 地震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土地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拟从淮阴市北部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有关县城震害地质条件分析,指出地震土地利用中有利地质因素、不利地质因素和危险地质因素,相应规划出县城抗震有利区、抗震不利区及抗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中下游 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跃期、幕划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江苏及其邻区今后几年的地震大形势及重点危险区进行了判定。分析认为,长南带从1971年以来进入第二活跃期的第3幕,该幕地震活动将持续到2010年前后,最高活动水平为6.5级左右。今后几年江苏东部至南黄海海域发生5~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处理了部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从发震断层旋性、历史地震类比、地震活动图像变化和地震序列特征等多方面对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余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本次 8.1级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可能为 6级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茅东断裂带陶家洼—什箦段的断裂面现场显观构造形迹(包括擦动线理构造、磨砾岩和断面上的张裂隙)调查、分类和统计,用以反演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断裂运动学特征.其结论认为:茅东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学特征,这与宏观地质现象是吻合的.笔者在文中还就显观构造形迹所反映的地质历史时期地震信息进行粗略的定量讨论,认为茅山东侧断裂地质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最大不超过7级,这与现今地震活动水平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新编 M_3>4(3/4)级历史地震目录及1970年以来 M_L>4.0级地震目录,对渤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图象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等值线显示该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天津—蓬莱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控制,而北西带的活动性更强烈;1970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在空间上沿活动构造带定向迁移与丛集,而以活动构造为基础划定的统计单元内4级以上地震随时间呈线性、指数或幂函数增长三种类型;海城和唐山大震发生于4级以上地震局部集中且呈指数增长过程中。结合地质构造及岩石破裂实验,讨论了上述地震现象的构造物理涵义及地震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基于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滑坡发生原理的分析,将滑坡成灾条件划分为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两类,滑坡只有在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电路三要素(电压、电阻与电流)与滑坡成灾条件的关系,首次建立了基于滑坡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数学模型并定义了其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在结构和功能上表征滑坡的发生原理。然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5·12汶川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地震滑坡成灾条件,借助arcgis软件实现了对研究区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的定量评价,并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的5·12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73.56%地震滑坡位于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发生率也以极高度危险区与高度危险区较大,分别为0.319 4和0.185 0,滑坡发生率总体上随危险性等级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滑坡发生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次IASPEI地区会议第四组是“地震危险性评价”,召集人为M.Barazagi(美)和S.C.Bhaiia(印)。会议刊出该组的论文摘要共24篇。在1984年11月5日召开的会议上宣读了10篇,其中有我国罗玮等一篇。讨论会主持人为K.N.Kehatti(印)和V.Aggarwal(美),报告涉及到地震危险区的辩识和划分、监测程序、地震图象与新构造运动,地动位移及工程含意、垂直构造运动及其相伴的地震活动、地震导致的地面破坏、减轻地震危害性的工程措施和不同构造条件下地震危险性评定实例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的考察和观测结果 ,结合构造单元、地震活动分区和研究区位置确定计算模型的范围 ,选定一个构造骨架 ,确定计算模型的边界形状和几何参数。然后参考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和新构造运动特征 ,选定模型边界条件 ;参考岩石力学实验结果 ,确定模型的物理参数。最后利用线弹性二维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各节点位移、各单元应力应变及应变能增量。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场和应变能增量划分出 2个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天水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预测了地震危险区。为研究本区的地震构造特征,文中介绍天水地区遥感图象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渤海地区是华北亚板块内强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400年来曾先后发生四次7级以上地震(1548年9月12日,7级;1597年10月6日,7级;1888年6月13日,7.5级;1969年7月18日,7.4级)。就强烈地震的频发性而言,不仅对华北,甚至对东部大陆地区堪称为首屈一指的。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后不久,相继在海城,唐山发生7.3级,7.8级地震,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相隔都很近,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所以,渤海地区的地震活动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问题。究竟是什么条件,什么原因造成渤海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山洪灾害危险区等级的定量划分是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分析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为山洪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甘泉县洛河沿岸村落,根据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特征值进行产汇流计算,给出了20%、5%、1%等3个频率下的设计洪水;利用HEC-RAS计算了不同设计洪峰流量下的水面线,通过对比分析沿河村落的居民宅基高程与3种频率洪峰水位,评价了其防洪能力,进而将危险区等级划分为极高危险区(5年一遇)、高危险区(5~20年一遇)、危险区(20~100年一遇)和不危险区(100年一遇)。结果显示,分析评价的56个沿河村落中,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和危险区分别约占3.6%、16.1%和10.7%,且大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口处,而防洪能力较高的不危险区主要位于支流的上游地区。山洪灾害的防治应着重治理干支流交汇口处的区域;根据防洪能力定量划分山洪灾害的危险等级,能够为沿河村落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