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物受火灾后,其材料和结构的性能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降低构件和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对受损后的混凝土强度性能进行分析,运用现场检测方法和试验,得出了混凝土受损后的强度损失值,从而为受火灾损伤的混凝土构件的处理和加固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火灾发生频繁且对钢结构危害严重,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火灾并未造成钢结构的根本性破坏,尽快鉴定其火灾后安全性并进行加固修复,对于减小灾后间接经济损失意义重大。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是钢结构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其火灾后受力性能对整个结构灾后承载的安全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高强度螺栓连接高温过火冷却后的受力性能研究极少。本文对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进行了火灾后抗剪试验研究,得到了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以及荷载—变形曲线,研究了过火温度、冷却方式对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为模拟火灾中的可能情况,试验考虑了自然冷却、泼水冷却两种冷却方式。试验表明,当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过火温度不超过400°C时,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下降小,可判定连接仍能承受外部设计荷载,不需要对连接进行加固或替换螺栓;当过火温度超过400°C时,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开始显著下降,需连接更进一步的检测并进行仔细的结构分析,以确定连接能否继续承受外部设计荷载,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加固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火灾损伤后钢筋混凝土梁的碳纤维布加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后加固的研究还不多.根据受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性能变化的特点,设计了用碳纤维布加固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能明显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碳纤维布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所得结果为火灾作用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可供同类结构受火灾高温作用后的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在基坑回填中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致使结构出现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某住宅楼为例,介绍了地下室受到土压力损害后的检测鉴定情况,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对该工程受损构件进行损伤及承载力可靠性计算,提出了加固修复原则,并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工程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上部可以继续施工,为日后类似的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火灾中最容易破坏的结构构件,需要对其火灾后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并加固。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及火灾后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同,考虑高温下混凝土保护层的爆裂对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楼板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同时,针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板加固方法,在前述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火灾后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板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火灾后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中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实现了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及火灾后加固的数值模拟,模型可用于火灾后及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评估。分析表明,经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幅度较大,板存在明显残余挠度。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耀庄  唐毓  曾志长 《灾害学》2008,23(1):102-107
火灾高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性有显著影响,极易造成结构损伤、破坏甚至倒塌。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建筑火灾发展过程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行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的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和加固方法的研究等4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的主要进展及成果;指出了结构抗火研究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结构抗火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灾产生的高温可使建筑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抗火能力 ,必须进行建筑结构抗火分析和设计。各国学者对建筑结构抗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火灾科学的产生及发展的进程 ,重点回顾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进展 ,进而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钢结构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特点,应用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化设计系统方法对钢结构建筑发生火灾时热、烟对建筑结构和建筑内人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火灾下人员与建筑结构的安全准则。运用FDS4.0对一建筑实例建模,通过模型与建筑实际火灾相似性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火灾情况下建筑内的热、烟蔓延情况,同时采用ANSYS8.0分析技术对火灾下钢结构的结构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性能化设计系统方法对钢结构建筑发生火灾进行了耐火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定量的分析方法,为钢结构建筑的火灾安全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火灾后空间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修复和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基于纤维单元模型和分层壳单元模型,将梁、柱构件截面划分成多个纤维,将板沿截面厚度方向划分成多个层,可以考虑各个构件截面的不均匀温度场分布以及受火损伤或修复、加固后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以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开发平台,利用Python脚本语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混凝土框架火灾受损分析系统(ASFCF)。进一步以一个多层多跨空间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利用该系统对框架在受火损伤、修复和加固后的力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FCF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火灾后空间混凝土框架的损伤、修复与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成果可作为评估混凝土整体框架结构火灾后的残余力学性能及修复、加固后的力学性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阳商业城火灾及灾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林立岩 《灾害学》1996,11(4):48-53
介绍了发生在沈阳商业城的火灾及灾后调查、检测和加固情况,从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混结构在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在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中,其震害十分明显。以中原地区某县中小学校舍鉴定汇总结果为基础,取某砖混结构教学楼为例,分未考虑抗震设计、考虑抗震设计和未考虑抗震设计但进行了抗震加固改造三种工况,以PKPM软件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并以此方法对该县中小学砖混结构校舍进行抗震性能计算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舍中考虑抗震设计的工况比其它工况的抗震性能高,该地区2000年前的校舍需改造加固。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阳市中华大桥局部结构损伤对其承载力影响的问题,通过现场静力试验和损伤检测,得出了系统的现场数据,将该数据与桥梁破坏前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结构的主要损伤为预应力T型主梁连接处的肋梁严重破损.用大型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模拟破坏肋梁,建立了单跨损伤肋梁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检测...  相似文献   

13.
Eiji Yanagisawa 《Disasters》1983,7(4):259-265
A strong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of 7.7 hit the northeast part of Japan on 26th May 1983. Because 100 persons were killed by tsunami, the disaster created a sensation throughout Japan, but there was also a large amount of damage to structures due to the earthquake. Highways, railways, bridges, harbours, levees and private houses were damaged severely in Aomori and Akita prefectures. A great portion of the damage was caused by liquefaction of sand.
This is a prompt report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structures due to liquefac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general aspects of the damage to structures, with some typical examples are mentioned in more detai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also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liquefaction phenomena in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4.
陈敏  徐志胜  赵旺达 《灾害学》2007,22(4):109-112
检测缺陷的参数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受损综合评判的重要依据。火灾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判断缺陷的参数困难。超声波穿过混凝土后频谱的变化与混凝土的内部缺陷有关,混凝土的内部缺陷对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衰减不同,通过混凝土缺陷区的超声波带有缺陷的信息。小波分析可以对指定频带和时间段内的信号成分进行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可以准确地抓住瞬变信号的特性,对频率成分采用逐渐精细的时域或频域取样步长,从而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运用小波的方法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谱结构,就能判断缺陷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地下铁道震害与震后修复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季倩倩  杨林德 《灾害学》2001,16(2):31-36
在1995年日本孤神地震中,地下铁道第一次遭到严重毁坏,尤其是大开站震害最为严重,本文对地下铁道车站、地下铁道明挖区间隧道和盾构隧道的震害特点作了全面总结,随后,依据震害的表现形式,对车站结构震害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文中陈述,得出结论,中柱和混凝土管片是地下铁道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对其抗震性能的设计应引起重视,最后,对地下铁道的震后修复措施亦有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杜永峰  靳振飞 《灾害学》2021,(1):106-111,133
为了探究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爆炸响应与破坏模式,运用LS-DYNA软件建立一榀两层的现浇框架-剪力墙和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分析了不同位置处发生爆炸时两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态响应及破坏模式,并对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进行了抗爆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差,主要原因是预制构件和坐浆层、现浇带之间存在新旧混凝土的薄弱粘结面,粘结面的界面接触在爆炸荷载下首先发生断开,然后爆炸冲击力在结构局部区域发生聚集,使得结构的变形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结构局部发生严重的脆性破坏;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爆炸冲击力在结构内能够有效地传递,而且构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构变形较为均匀,现浇框架-剪力墙的破坏为延性破坏;炸药在结构中不同位置发生爆炸时,爆炸冲击波直接作用的构件损坏严重,其它构件损坏较轻。  相似文献   

17.
端部约束不同的构件在火灾中的破坏形态不同,研究整体结构构件在火灾中的破坏形态,可以为钢结构抗火研究与设计提供依据。某钢结构框架厂房发生火灾,大火历时3个多小时,火场最高温度达1000°C以上。火灾后,框架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钢梁端部下翼缘屈曲破坏较普遍;由于钢梁顶没有设置抗剪键,钢梁与顶部的混凝土现浇楼板脱开,火灾后残留有较大的挠屈变形;钢柱在火灾后未有明显的破坏现象,但有侧向变形产生。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标准试验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Ozcevik O  Turk S  Tas E  Yaman H  Beygo C 《Disasters》2009,33(2):180-202
Sustainable redevelopment following disasters has been a main policy objective of post-disaster recovery effort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Yet, nine years after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 in Turkey, the redevelopment of risky housing areas is still a point of debate o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agenda. However, planning studies on mildly and moderately damaged areas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Istanbul are ongo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evidence of a pilot project undertaken by Zeytinburnu Municipality, Istanbul, four years after the Marmara earthquake. 2 The aim is to generate a debate on the preconditions required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approach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phase. The results of the pilot project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capacity building in sustaining social capital,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framework, restructuring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managing the housing redevelopment proces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afforded by the disaster recovery period.  相似文献   

19.
岸边填土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岸边混杂填土结构松散,易受地表水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产生地面沉陷、崩塌和整体滑移等破坏现象.对于这类地基,可先设置散粒材料增强体使其初步硬化,再利用高置换率的复合地基抗滑坝体形成护坡和阻止整体滑移的作用,最后通过低能级强夯处理,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单一结构改变成具有碎石二合土硬壳层的三层结构,从而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对碎石桩夯击破坏性状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抗滑复合坝体宽度和夯击处理深度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