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国沸石的种类及其分布概况,以产自甘肃省白银市的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组成及分子晶格形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经实验室检测出其化学组成及物化指标,且对沸石作为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处理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天然沸石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天然沸石改性的效果比较理想,改性溶液的最佳浓度为0.9mol/L。研究沸石在沸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沸石处理各类废水的机理,并对沸石处理废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沸石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氨氮有很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介绍了沸石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应用研究,包括在O/A生物处理系统、二级氧化塘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湿地系统和堆肥系统等中的应用。分析了氨氮在沸石上发生吸附和离子交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规律。为开拓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天然沸石去除废水中Se(Ⅳ)能力低的问题,采用氯化铁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制备表面负载氧化铁的改性沸石,即氧化铁改性沸石,并将其应用于去除水体中Se(Ⅳ).首先对比天然沸石和氧化铁改性沸石的结构特征,研究二者对Se(Ⅳ)溶液的吸附特性,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图谱(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测试(BET)对二者进行表征;其次进行吸附试验,考虑接触时间、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反应浓度的影响,并通过天然沸石和氧化铁改性沸石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的机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①氧化铁改性沸石表面形成细碎的球状颗粒,分布在沸石的表面.②氧化铁改性沸石能够高效地吸附水体中的Se(Ⅳ),且在pH为3时吸附效率最高,其对Se(Ⅳ)溶液的去除率最高达97.7%,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6.901 mg/g.③氧化铁改性沸石对Se(Ⅳ)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④添加负载Se(Ⅳ)后的氧化铁改性沸石土壤均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研究显示,氧化铁改性沸石吸附Se(Ⅳ)的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天然沸石的吸附效果,且吸附Se(Ⅳ)废水后的废弃氧化铁改性沸石还可应用于土壤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4.
郭俊元  王彬 《环境科学》2016,37(5):1852-1857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研究了沸石的改性条件、改性沸石投加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等对HDTMA改性沸石去除废水中对硝基苯酚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明显高于天然沸石,当制备改性沸石的HDTM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且其p H值为10时,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达到2.53 mg·g~(-1),远高于天然沸石的0.54 mg·g~(-1).吸附实验中,改性沸石投加量8 g·L~(-1),反应时间90 min,p H=6的条件下,HDTMA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高达93.9%.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过程(R20.90),不同温度条件下Langmuir等温线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数据和方程拟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改性后的沸石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包裹在沸石表面,可大大提高其吸附性能,最终达到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目的。研究了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反应时间、溶液pH值、反应温度、Pb2+初始浓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随着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反应的最佳溶液pH值为5~6;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为单配体吸附模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OH是影响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主要官能团;低浓度腐殖酸对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影响较小,不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6.
斜发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斜发沸石是一种廉价矿物,经改性后可有效去除废水中氨氮、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砷及放射性物质,并可用作杀菌剂。文章简述了天然斜发沸石的主要改性技术,并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天然斜发沸石及各种改性斜发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动态。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探讨了目前应用斜发沸石处理废水时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然沸石吸附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浙江某地天然沸石吸附废水中低浓度氨氮,研究了pH、天然沸石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并进行了动态吸附和脱附研究。结果表明,pH对天然沸石吸附有较大影响,吸附的最佳pH为8.0;随着天然沸石投加量的增加,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吸附量随之减小。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行为,且此吸附是优惠吸附。假二级方程很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吸附速率常数k2随着天然沸石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装填105g天然沸石吸附柱处理含氨氮20mg/L废水的水量为15L,出水氨氮浓度小于5mg/L。用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作为脱附剂,脱附率为95.5%。  相似文献   

8.
沸石的活化及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天然沸石进行了盐活化、盐加酸活化、盐加碱活化、热活化和热活化后加盐二次活化的处理,分别考察了活化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等温吸附、解吸试验以及对经SBR-氧化处理后焦化废水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沸石在100℃下经0.3 mol·L-1NaCl活化后,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当活化沸石投加量为10 g·L-1、接触时间为40 min时,氨氮去除率可达88.08%,比未活化条件下的47.35%提高了40.73%.沸石投加量、废水的pH和接触时间对活化沸石吸附氨氮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活化沸石对氨氯废水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氨氮后的沸石经1.5 mol·L-1的NaCl溶液再生4 h,解吸率可达到89.30%.活化沸石用于经SBR-氯化处理后焦化废水的吸附试验,当活化沸石投加量为120 g·L-1时,其氨氮可从219.18 mg·L-1降到4.8 mg·L-1去除率达到97.81%;活化沸石吸附焦化废水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天然沸石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活化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改性处理,研究了除氟剂的性能,确定了除氟剂的最佳改性条件:2.0%冰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05 g/mL,壳聚糖:沸石(质量比)=0.07,室温下改性5 min。最适除氟条件:pH=6.0,粒径1~2 mm,100 r/min的速度搅拌反应50 min,静置0 min。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63 mg/g。  相似文献   

10.
沸石活化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建劲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69-170,176
天然沸石是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网状铝硅酸盐矿物,在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改变硅铝比、高温焙烧,以及用盐酸、硫酸、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氢氧化钠处理等对沸石的各种活化处理方法。说明沸石可用于吸附水中氨、苯酚、阴离子洗涤剂、三氯甲烷,去除镍、铅、铁、氟和磷。建议对用于水处理的天然沸石矿粉进行提纯和测定其中有毒元素的含量,对沸石的活化处理应进行疏水处理,并指出采用复合的改性办法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地区含氟地下水治理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阿克苏地区存在的氟污染饮用水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氟方法,如石灰沉淀法、混凝沉降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介绍了天然沸石的结构特征;分析了沸石处理地下水的作用机理及再生问题;并对今后沸石法处理地下水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ree active barrier materials (zeolite, ceramicite and light porous media) were applied for preventing nitrogen (N) release from eutrophic lake sediments. Long term experiment of two di erent lake sed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e ect of zeolite dos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90%–100% of total N in overlying water was eliminated by using zeolite. While the N removal e ciency by ceramic was lower than that by zeolite, and light porous media present the lowest e ciency of 59%. Long term sediment incub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wo eutrophic sediments were both e ective in preventing N release in spite of di erent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Bio-zeolite capping technology was able to e ectively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 from the sediment, and the zeolite dose was independently from N removal.  相似文献   

13.
吸附——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四环素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含ZnO,TiO2等无机半导体的沸石作为吸附剂和光催化剂,采用高压汞灯为光源对四环素溶液进行了处理。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光照时间,光照面积,沸石用量、初始浓度对四环素的影响,从实际应用出发,得出影响四环素降解的各因素的最佳取值及影响显著性次序。结果表明,pH对四环素分解影响最显著。该实验结果有助于制药工业废水的光催化处理研究以及新型复合水处理剂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High silica zeolite Y has been positively evaluated to clean-up water polluted with sulfonamides, an antibiotic family which i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evolution. To define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exhausted zeolite regeneration,the efficacy of some chemico-physical treatments on the zeolite loaded with four different sulfonamides was evaluated. The evolution of photolysis, Fenton-like reaction, thermal treatments, and solvent extractions and the occurrence in the zeolite pores of organic residues eventually entrapped was elucidated by a combined thermogravimetric(TGA–DTA), diffractometric(XRPD), and spectroscopic(FT-IR) approach. The chemical processes were not able to remove the organic guest from zeolite pores and a limited transformation on embedded molecules was observed. On the contrary, both thermal treatment and solvent extraction succeeded i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zeolite loaded from deionized and natural fresh water. The recyclability of regenerated zeolite was evaluated over several adsorption/regeneration cycles, due to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ts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regai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unload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15.
生物沸石对吡啶、喹啉的降解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通过生物沸石的降解及吸附作用,解决吡啶、喹啉及转化产物NH 4+-N的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生物沸石中的吡啶降解菌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及喹啉降解菌Pseudomonas sp.BW003能有效去除吡啶、喹啉,同时转化后的NH 4+-N也能被天然沸石或改性沸石所吸附.尽管改性沸石吸附能力不如天然沸石,但其表面能更有效附着微生物,在实际工程应用上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镉水平下纳米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及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水平(1、5、10和15 mg·kg-1)下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培养试验中,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均显著提高了不同镉(1、5、10和15 mg·kg-1)处理中的土壤pH和土壤CEC值,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镉含量,以纳米沸石(20 g·kg-1)对土壤可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H、土壤CEC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铁锰氧化态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培试验中,在1 mg·kg-1和5 mg·kg-1 Cd条件下,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使土壤可交换态镉FDC降低了6.4%~63.2%,使大白菜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镉和乙醇提取态镉的分配比例分别降低了2.1%~56%和11.8%~100%,相同沸石使用量下的降低效果以纳米沸石优于普通沸石.在1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与土壤CAB-F和OM-F的FDC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主要与土壤OM-F和RES-F形态的FDC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模拟野外河滩土壤渗滤,分析测定原水和渗滤出水水质重金属浓度,研究天然土壤和填充碎石、沸石、活性炭、陶粒的土壤组合介质对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天然土壤和填充碎石、沸石、陶粒的土壤组合介质对河水中Hg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9.4%、25.0%、75.0%。填充沸石的土壤组合介质在运行15天左右对河水中Cd的去除率也能达到30%。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物沸石复合滤料的间歇式脱氮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庆承松  鲍韬  陈天虎  陈冬  谢晶晶 《环境科学》2012,33(12):4380-4386
以粒径0.15~0.18 mm的天然沸石粉为主要原料,水泥为黏结剂,制备出粒径4~8 mm的沸石复合滤料(ZCF).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空隙率、表观密度、强度等性能测试.优化出复合滤料中m(沸石粉):m(水泥)=7:3,自然条件下养护15 d.利用该ZCF装填实验柱,完成硝化微生物挂膜培养,然后进行间歇式脱氮水处理动态实验,间歇式运行周期分为吸附、生物再生、淋洗共3个阶段.采用上流式进水吸附脱氮,以NH4+-N浓度低于2 mg·L-1为出水标准,出水超标后,排空实验柱中水,鼓风生物再生,用水淋洗滤料后重复沸石吸附-生物再生循环,淋洗液单独进行反硝化处理.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验条件下间歇式运行最佳的周期为:吸附5 d,鼓风生物再生24 h,NH4+-N平均去除率为87.7%,TN平均去除率达51.2%.  相似文献   

19.
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沸石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廉价易得,而且可以通过再生重复利用。沸石结构上的独特性和资源上的分布优势及其可循环利用的特点使其已成为废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水处理剂之一,沸石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特性,广泛应用于废水中氨氮、重金属、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的去除,是常用水处理剂之一。本文就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吸附机理、改性方法及再生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沸石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